我国竹品中药材品种及药用价值

 
楼主   帖子创建时间:  2022-06-29 16:05 回复:0 关注量:92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竹类不仅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更兼具食用、药用以及农业、工业等方面的产业价值,在健康、农业、环保、文创等幸福产业各赛道中都能找到竹类相关的应用场景,竹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全经联农业科技IP——竹纤维高分子科技,就是基于竹类研究而产生的创新科技成果,目前已在全经联生态的加速之下,逐步实现产业化和价值化。



各类竹产品



利用竹纤维高分子科技改善土壤环境


令荒漠地区长草长菜


本文由全经联农业专家、北京中医生态文化研究会秘书长刘国栋先生撰写,从竹类的药用价值角度详细介绍了我国竹品中药材的品种及分类,分享给各位朋友,以深化对竹产业的认知和理解,以共同推动竹产业在各类场景中的应用和发展。


本文作者:


全经联农业专家、北京中医生态文化研究会秘书长 刘国栋


北京民族医药文化研究促进会食药专委会副主任 叶晓瑜



“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这是北宋文学家、美食家苏轼对竹的爱赏诗句。竹的外表坚韧挺秀、青翠雅洁,既能观赏,又能食用,还能入药。


明·卢之颐言竹:冬半而孕,春半而生,夏半代叶,秋半引根。枝必偶,叶必三。中空直上,具木火之象。故笋可发疮,沥通经脉,茹主呕哕,叶清烦热,皆透达水火之所不及者也。


竹有“君子之用”,《神农本草经》中就有记载。下面我们就逐一介绍一下有关竹叶、竹茹、竹沥、竹黄、竹实、竹幼秆、竹芯、竹笋、竹荪、竹燕窝、竹鼠的药用价值。



淡竹叶



竹叶



中药中常用的竹叶为淡竹叶,是禾本科植物淡竹叶的干燥茎叶,性味甘、淡,寒。夏季未抽花穗前采割,晒干。可清热泻火,除烦止渴,利尿通淋。用于热病烦渴,小便短赤涩痛,口舌生疮。《小儿药证直诀》的导赤散含有竹叶,常用于治疗口腔炎、鹅口疮、小儿夜啼等心经有热者。《伤寒论》中的竹叶石膏汤可治伤寒、温病、暑病之后,余热未清,气精两伤证。现代研究发现淡竹叶具有解热、利尿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有抑制作用。



淡竹叶


竹叶味甘,淡,而性寒。竹叶常用于后世温病,温病以温热邪气侵袭人体为主,热为阳邪,与人体心脏相通,容易损伤人体的津液。而竹叶性寒凉,寒能清热,叶形象肺,因此竹叶归心肺二经。竹叶能清心利尿,不但因为性寒,而且竹叶可以将心经火热从小便导出。《小儿药证直诀》中记载导赤散一方,便是用竹叶导热下行。赤不是红色,而是代表了心脏,心在五行属火,在色为赤,导赤散意为导心火下行。


医圣张仲景在《伤寒论》中载有竹叶石膏汤一方,治疗阳明病后期气阴两虚,胃气上逆,从而产生呕吐,竹叶不仅仅用来辅助石膏大清阳明的火热邪气,同时竹叶还可以辅助麦冬,滋阴生津,由此可见竹叶一味药称必不可少的。此外《金匮要略》中有竹叶汤一方,治疗外有外有风寒,入里化热,但是人真阳亏虚,寒热错杂,唯有竹叶汤一方,可以调畅人体阴阳,祛风清热。



竹茹



竹茹是禾本科植物青秆竹、大头典竹或淡竹的茎秆的干燥中间层,又名淡竹茹、青竹茹、竹二青。取新鲜茎,除去外皮,将稍带绿色的中间层刮成丝条,或削成薄片,捆扎成束,阴干。前者称“散竹茹”,后者称“齐竹茹”。有清热化痰,除烦止呕之功,是一味止吐安胎之良药。姜汁炒竹茹可以增强止吐的作用。《普济本事方》的竹茹汤、《金匮要略》中的橘皮竹茹汤,均用竹茹以清胃降逆,治胃热气逆,呕吐频作。



竹茹


中医有许多止呕的药物,但是能清热止呕的药物却不多,用的最多的有三种,分别是竹茹、枇杷叶、芦根,竹茹更是最常用的止呕药物。张仲景有橘皮竹茹汤,治疗“哕逆者”,补脾胃之虚,且能止胃逆引起的呕吐、嗳气等症状;又有竹皮大丸一方,治疗“妇人烦乱呕逆”,一则取其清热,二则取其止呕。一药而两功,所谓用药得当谓之神。


竹茹除了可以清胃热,止呕吐以外,竹茹与竹叶都能清心除烦。但是竹茹较之竹叶,竹茹可以化痰。后世有化痰名方温胆汤,以竹茹配合半夏、陈皮等理气化痰药物,治疗胆郁痰扰引起的一系列症候。在温胆汤的基础上,又演变出了黄连温胆汤、涤痰汤等化痰的方剂,较之温胆汤功效发生了一些变化。有些医书尚载竹茹可以止血,《千金要方》治“齿龈间津液,血出不止”,《世医得效方》治“小便出血”,但止血有许多疗效卓著的中药,竹茹用于止血则不常用。



竹沥



竹沥又叫竹油。是禾本科植物粉绿竹、净竹及同属数种植物的鲜杆经加热后自然沥出的液体,煮沸后,加适量防腐剂制得。竹沥性味甘、大寒,是一味清热化痰、凉血除烦之品。肺热咳嗽痰多,气喘胸闷,中风舌强,痰涎壅盛,小儿痰热惊风等,入汤剂可以待其它药汁煎好后再行兑入,入丸、散剂,可用鲜竹沥直接送服丸、散药。《千金要方》中的竹沥汤即用竹沥,行清热化痰、安神除烦的功效。



竹沥



竹沥液


竹沥化痰利窍,清热降火。竹沥化痰的作用较之竹茹更胜一筹,对于痰热蒙蔽心窍导致的重症,可以使用竹沥治疗。《千金要方》载竹沥“治中风口噤不知人”,用淡竹沥一升服。后世治疗痰浊上涌引起的中风昏迷,也照此法,先以竹沥、生姜汁服用。在古代缺少急救手段的情况下,不失为一种救急的措施。竹沥性润,因此更适用于燥痰、热痰。


4


竹黄



竹黄又名天竺黄。为禾本科多年生植物青皮竹或华思劳竹等杆内的分泌液干燥后的块状物,秋、冬两季采收,以色白、质坚光亮、吸湿力强为佳。性味甘、寒,人心、肝二经。含有氢氧化钾、硅土、三氧化二铝、三氧化二铁等成分。竹黄有清热豁痰、凉心定惊的功效。用于痰热蒙蔽、神昏谵语、小儿高热抽搐、中风不语等症。临床常与水牛角、生地黄、牡丹皮、郁金、胆南星同用,清热豁痰,开窍解郁,凉血定惊;也可与蝉蜕、僵蚕、钩藤相伍为用,清热豁痰,祛风定惊。



天然竹黄



加工后竹黄


竹黄是竹子的分泌物干燥后,在竹节内形成了块状物。形状不规则,或颗粒状,或团块状,半透明,质轻而脆。竹黄亦能清热化痰,与竹沥相比,竹黄化痰的力量较缓,有形之固态在体内运动缓慢。竹黄为固体,竹沥为液体,液体流动性大。两者相较,竹茹属阳,因此化痰的力量较大。竹黄属阴,固体定惊的能力大,因此竹黄以清心凉心、定惊见长。



竹芯



又名竹卷心,竹针。是多年生植物竹子的嫩叶。属于中药。其性凉,味甘、苦。归心经和肝经,具有清心除烦,解毒利尿的功效。



竹芯



竹芯茶


清明前后,风雨顺时珠滋万物。“竹芯”集天地之灵气,汇日月之精华,含苞待放,阴阳化育,此时採集之竹芯,精制成“竹芯茶”,药性归经,珍稀名贵。品者:调补阴阳,清除疲劳、解其郁结。尝者:清肝明目、提神醒脑、洞察秋毫。



竹花/竹实(竹米)



1.竹花


即多年生禾本科竹亚科多种植物的花。初期色淡,后期粉红色,龟裂。内部粉红色,肉质,后成木拴质。竹花比较广泛分布在南方竹林区。多生于衰败或即将衰败的竹林中,它的主要寄主为箭竹属(Fargesia FI′anch)和短穗竹属旧rachystachyum)植物,短穗竹(B.densiflorum)及其变种毛环短穗竹(var.oillosum)是其最重要的寄主,其寄生率最高,产量最大。




竹花


【药材名】竹花,我国民间作为药用,治疗虚寒胃疼、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跌打损伤和筋骨酸痛等。


2.竹实(竹米)


竹实,中药材名。本品为禾本科竹类植物的颖果。功能主治为:《本经》:益气。《物理小识》:下积。



竹颖果,内部的种子为竹实


竹子的有性生殖则像其他有花植物一样,先开花,后结籽,完成整个生长周期。竹子开花的周期,也因竹子种类不同有三种类型:少数竹子可以年年开花,开花后竹秆并不死亡,仍然可以抽鞭长笋;大部分竹子在整个生长过程中只开一次花,而且有一定周期,从40到80年不等,开花后杆叶枯黄,成片死去,地下茎也逐渐变黑,失去萌发力,结成的种籽即所谓竹米,下种后萌发生长,才能长成新竹,箭竹和华桔竹就属于这个类型;还有一种类型是不定期零星开花,开花后,竹林并不死去,例如慈竹就是其中的一种。


竹米为竹颖果里去壳的种子或竹实去壳的种子。在我国传统中医上,竹米即竹实是一味很重要的药材,一些药店也有竹实制造的中成药销售。传统医学认为竹米具有清热解毒,舒胃养肝护肺利脾的功效,也是民间很多药方的成分,运用得当,能够医治很多疑难杂症。




竹实(竹米)



幼竹秆



幼竹秆,又名“仙人杖”,是笋欲成竹时立死者,色黑如漆,五、六月收之。苦桂竹多生此。药用价值:小儿惊痫及夜啼,安身伴睡良。又主痔病,烧为末,服方寸匕。


【药材名称】仙人杖


【拼音】Xiān Rén Zhànɡ


【别名】退秧竹(《岭南采药录》),瘪竹(《药材资料汇编》)。


【出处】《本草拾遗》


【来源】为禾本科植物淡竹及苦竹等枯死的幼竹茎秆。



竹笋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将竹列入苞木类,竹笋列入菜部(《本草纲目·菜部第二十七卷 ·菜之二》),以诸竹笋、苦竹笋、竹笋、淡竹笋、冬笋和筀笋、桃竹笋、刺竹笋、酸笋为分类分别进行了介绍。然而,这种分类确实有些杂乱。清名医赵学敏曰:“春、冬所出,性皆各别,鲜干诸品,味亦迥殊,则入经络主治,自不能合一”。


笋有多种,在这里我们按照季节、食性和药性分冬笋、春笋和鞭笋进行解读。


1.冬笋


冬笋绝大多数为毛竹(楠竹)之笋,冬月生于地下尚未出土的嫩侧芽为冬笋,又名潭笋。因尚未出土,它最大的特点就是“白嫩”。冬笋也可做药用。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载:味甘温(陈芝山宜忌云:味甘性寒),利九窍,通血脉,治吐血衄血,及产后心腹痛,一切血症,食之肥白人(《食纂》)。消痰滑肠,透毒解酲,发痘疹;中诸笋毒者,生姜、麻油解。小儿及脾虚者,多食难化(《食物宜忌》)。痘疹不出,采未出土冬笋煮粥食,即有生发之意(《不药良方》)。



冬笋


竹、竹笋、竹叶、竹沥,药性是一致的,都是寒性的。只是冬笋,寒性略缓而已。


2.春笋


其佳者曰“猪蹄红”,冬月即生,埋头土中,以锄掘之,可三寸许,其味极鲜,甲于他笋,未出土名猪蹄红;若长尺许,则其箨圆,故人名“圆笋”,亦名“早笋”,盖冠诸笋而先出者。


春笋,味甘辛微寒,具有“下气养血,利膈消痰,化热爽胃,解渴利水,疗风邪,止喘嗽”的功效。(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卷八 诸蔬部·诸笋》)



春笋


3.鞭笋


鞭笋为毛竹地下茎上横生的根芽。一般可以长至尺许,最长的可以长到十余丈,形状像长鞭,故名“鞭笋”;又因为它横伸至地的边际,与直立竹子的长短相称,为竹边,因此又名“边笋”。


鞭笋的季节比春笋、冬笋长,在整个夏秋季节都可以采挖。在6、7月间,因为雨水充足,气温高,它的生长速度最快,出产量最高。但是,这个时候的鞭笋,味淡肉硬,远不及秋生者佳。



鞭笋


鞭笋,即发于竹边者,夏秋有之。其生于四月者,曰梅边,盖感梅雨湿蒸之气,而生颇早,味淡肉硬,不如秋生者。(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卷八 诸蔬部·诸笋》)



竹生态衍生中药



1.竹荪(竹笙)


竹荪,别名竹笙、竹菌、竹松、竹萼,是一种真菌,生于竹林之中,是寄生在枯竹根部的一种隐花菌类,竹笙的营养丰富,而且香味浓郁,滋味鲜美,自古就列为“草八珍”之一。



竹荪


竹荪,子实体长条形,海绵状,长10cm~20cm,表面白色至黄白色。菌盖钟形,有明显多角形网格,顶端平,具穿孔。菌裙伞状,长3~5cm,黄白色,网眼圆形。菌柄白色,中部较粗,直径约3cm,向两端渐细。菌托灰色。体轻,质泡松,柔韧不易折断,断面中空,壁海绵状。竹荪气香,味淡,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口感嫩滑,营养价值丰富,其中湘菜中的竹荪芙蓉就是我国名菜之一,竹荪中也有多种酶和高分子多糖,可以作为药材使用。



竹荪品种及部位


注意:黄裙竹荪的子实体有毒,不可食用;竹荪易发霉变黄,购买时应观察是否发霉并闻一下是否有酸味,有酸味多为硫磺处理过,不可食用;另外,烹饪竹荪之前,先把顶端钟形菌盖除去(因菌盖含有微臭的孢子液),然后用盐水稍浸泡。


2.竹燕窝


竹燕窝(英文名:Bamboo bird's nest),又名竹菌,竹花,竹菇,竹蓐,是一种非常名贵的真菌类食品。是一种特殊的嫩竹寄生虫食用竹汁,残留的竹汁经适宜的温度和水分生长出来的真菌,同时汲取竹汁,竹虫的营养,虫竹菌共生,举世罕见。其形味如燕窝,口感润滑,清爽,集鲜、嫩、脆、爽口之特点于一身,营养价值堪比燕窝,故称植物燕窝。竹燕窝主要产自四川蜀南竹海,贵州也有少量分布。



竹燕窝


3.竹鼠


竹鼠(学名:Rhizomyidae),是属竹鼠科、竹鼠属的一种动物。以竹子、芒草、植物茎秆等为食。因吃竹而得名。野生竹鼠分布较少,且花白竹鼠、大竹鼠、中华竹鼠、小竹鼠都是国家“三有保护动物“,禁止私自捕捉和以食用为目的的养殖。竹鼠是集毛皮、肉、药、观赏等多方面用途于一身,具有显著的实用价值和药用动物经济价值。《本草纲目》称:“竹鼠肉甘,平,无毒。补中益气,解毒”。中医学认为,竹鼠的血、胆、肝、心、脑、睾丸、肾、牙和骨均可入药。血清泡酒对治疗支气管哮喘病和糖尿病有特殊功效;胆可明目,提神健脑,可治眼疾和耳聋用竹子牙。



竹鼠


2020年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出台了《关于规范禁食野生动物分类管理范围的通知》(林护发〔2020〕90号),竹鼠列为以食用为目的的禁养之首,未来其药用价值的开发利用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



竹子不仅仅产出了多种药材,而且还产生了众多的美食,是竹全产业链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何开发和利用竹品中药材、竹食材的养生价值,对竹产区的乡村振兴、竹林生态产品的开发有着重要的意义。


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为科普目的



全经联是以“全产业、新经济、联发展”为使命的,由创新企业家和创新企业组成的,以“产业平台+产业智库+产业资本+产业IP+产业加速器”为结构和动力的幸福产业生态和价值共生系统。



全经联(北京)产业加速器有限公司是幸福产业生态运营商。公司以幸福产业运营理论为指导,以幸福产业创新和运营为主线,以全经联幸福产业生态为支撑,以“产业平台+产业智库+产业资本+产业IP+产业加速器”为动能,推动城镇和企业的创新发展。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