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绿色双轮驱动 涪陵开出百亿致富“药方”
涪陵以“科创+”“绿色+”,为现代农业“培土施肥”,成效显著。
涪陵青菜头和涪陵稻米名声在外,今天,让我们换一个品类,从一味“药”说起,解密百亿产业背后发展“良方”。
作为国内重要的中药材种植基地,去年,涪陵新增中药材种植面积1万亩、累计达10.36万亩,实现中药材综合产值115亿元。其中,金荞麦、厚朴种植规模全国第一。
“新重庆新农村”建设和风劲吹,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踏着春风,深入涪陵药材种植基地和加工企业,揭开传统中药材的科技新面孔……
智慧“把脉” 十万亩深山埋“绿色金矿”
“灵芝你应该不陌生,但知不知道‘智慧灵芝’呢?”走进涪陵区大顺镇新兴村,重庆天同农业生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同农业”)总经理夏一中先卖了个关子。
灵芝作为一例名贵药材,对生长环境要求极为苛刻,野生灵芝曾经在市场上一株难求。
绕过一片松林,夏一中将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领到一片“仙草苑”,一垄垄金黄的灵芝映入眼帘,云雾缭绕,宛若仙境。
天同农业在新兴村打造的“仙草苑”。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石涛 摄
“这就是我们的智慧弥雾喷灌,最大程度还原了野生灵芝的生长环境。”夏一中介绍,这片种植基地采用的智能物联网信息技术,实时收集汇聚种植区内的温度、湿度、光照强度等环境信息,保障灵芝子实体生长的要求。
“智慧灵芝”产区产量相较于传统培植模式,要高出至少15%以上。企业依托这样的现代化技术,发展了黄精、石斛等名特中药材共5000千亩。
这朵“智慧”催养的灵芝仙草,还被搬上过2022智博会展台,在国内外客商眼前揭开了传统中药材的新面孔。
“智慧”灵芝亮相2022智博会。受访者供图
天同农业扎根的大顺镇,是涪陵著名的中药材之乡,这里生态优势突出,水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72%以上。
大顺镇镇长辛培常介绍,依托优渥的土壤,大顺镇积极探索“政府+国企+社会资本+村集体+农户”共赢发展模式,已先后引进太极集团、天同农业等龙头企业,种植金荞麦、前胡等传统中药材近6万亩。
大顺镇黄精种植区。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石涛 摄
除了林下飘出药香,涪陵的蔺市、同乐、龙潭等25个乡镇都大力培育中药材种植产业,带动了6万余户农户通过产业增收。
2022年,涪陵全区新增中药材种植面积1万亩、累计达10.36万亩,实现中药材综合产值115亿元。
科创“培土” 构建全链条数字化生态圈
初春的涪陵区山野,松软肥沃的腐殖质土壤中扎根着各种道地药材,膨大的根茎正在饱汲营养。
土里长出“绿色黄金”,还要通过延链补链,才能提高产品附加值。而实现中药材产品质量标准化,一直是中药材加工和中医药产业现代化发展面临的痛点。
太极集团数字化车间。涪陵区农业农村委供图
在太极集团涪陵制药厂的口服液体制剂数字化车间,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看到,12条全自动高速灌装生产线和15条全自动高速包装生产线有序运转,机械臂“流水作业”,年产藿香正气口服液可达20亿支。
偌大的厂区内,鲜少见到工人的身影,取而代之的是工业机器人与RGV(有轨制导车)、AGV(自动导引运输车)等智能装备。
全产业链数字化探索,让中药材加工越来越智能化。在此背景下,涪陵深化与太极集团等龙头企业的联合联动,不断延长产业链条。
太极集团制药车间。涪陵区农业农村委供图
在前端,涪陵区农业农村委则与西南大学、渝东南农科院等合作,开展中药材种质基因分析和性能鉴定,让专家随时可以为基地里的药材“把脉问诊”。
良方“问诊” 农旅融合助推业态升级
从一株草药到一条产业链,让乡村走上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在涪陵,到处可见农民收获和整理药材的繁忙景象,越来越多的群众端起“绿饭碗”,吃上“生态饭”。
以天同农业种植基地为例,高峰时每天务工人员达上百人,村民劳务费已达数百万元。基地种植所涉及农户,每年户均增收至少可达1.8万元以上。
其“仙草苑”,吸引来的不止采购商,还有寻鲜的游客。2018年,公司以此为契机,通过宅基地“三变”改革建立了“共享农庄”。
共享农庄。受访者供图
“我以前在家里打零工,一个月最多赚1000多元。后来到了共享农庄做厨子,每个月有三四千元的收入,也解决了社保问题。”村民夏兴芳打从心底感谢党的好政策。
“在家做比到外面务工能赚更多的钱,还有谁愿意出去啊!”五十多岁的王贵淑长期在中药材基地务工,年均能增收1.8万元以上。
新兴村党总支书记冉瑞勇算了一笔账——仅种黄精,集体经济收入年均可达5万元以上,不砍树也能致富!他明显感受到,这些年,村民外出务工的越来越少了。
康养小镇规划图。受访者供图
此外,涪陵还大力推动中药材农文旅融合发展,依托规划建设养生医院、养生民宿、仙空露营基地、八卦摄生道场等后续项目,发展“中药材+康养旅游”融合业态,打造集生态观光、科普教育、养生度假为主题的中药材康养小镇。
“钱景”见效 为特色产业“培土施肥”
民间有句谚语:吃药不投方,哪怕用船装。指药贵对症,不在量多。其实,乡村产业发展同理——一片土地长出什么产业,关键在于根据地方特色抓好项目规划和实施。
对涪陵来说,大力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就是一剂乡村产业振兴的“良方”。而这剂良方见效背后,少不了“科技+”“绿色+”的“培土施肥”。
村民在专家指导下对药材进行管护。受访者供图
近年来,涪陵培育壮大“2+X”特色产业集群。其中“2”,所代表的两项主导产业,就是榨菜和中药材产业。
扎根前所未有的优渥“土壤”,去年,涪陵新增中药材种植面积1万亩、累计达10.36万亩,实现中药材综合产值115亿元。其中,金荞麦、厚朴种植规模全国第一。
在当地,从良种繁育、规模种植,到产地加工、购销存储等环节,已形成完整的产业链闭环。区委区政府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为优质中药材出品源头保驾护航,实现产业生态良性循环,也有效带动了药材产值的提升。
黄精和灵芝产品。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石涛 摄
前景展望 提高农业“含新量”
“钱景”助推“前景”,在已拥有丰沃的中药材产业“土壤”下,涪陵如何继续提升农业“新含量”硕果?
涪陵区委书记王志杰对此表示,一方面,要坚持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深化农业科技创新,积极发展数字农业、智慧农业,积极构建农业科技和推广服务体系,切实给农业插上科技翅膀。
另一方面,发挥科技创新资源优势,开展农业核心技术攻关,着力抓好种业提升、农田宜机化改造、农机宜地化研发,不断提升农业生产科技水平。
在涪陵广袤的森林绿盖下,当地政府仍在不断擦亮农业“金字招牌”。百亿产业“长势”旺盛,也正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