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性:微寒
- 味:微辛
名 称
中文名称: | 全蝎 |
中文拼音: | jin yin hua |
拉丁学名: | Lonicera japonica Thunb |
别 名: | 虿,虿尾虫,杜伯,主簿虫,蛜蚚,全虫,茯背虫。 |
钳蝎体长约6厘米,分为头胸部及腹部2部。头胸部较短,7节,分节不明显,背面覆有头胸甲,前端两侧各有1团单眼,头胸甲背部中央处,另有1对,如复眼。头部有附肢2对,1对为钳角,甚小;1对为强大的脚须,形如蟹螯。胸部有步足4对,每足分为7节,末端各有钩爪2枚。腹部甚长,分前腹及后腹两部,前腹部宽广,共有7节,第1节腹面有一生殖厣,内有生殖孔;第2节腹面有1对栉板,上有齿16~25个;第3~6节的腹面,各有肺书孔1对。后腹部细长,分为5节和1节尾刺,后腹部各节皆有颗粒排列而成的纵棱数条。尾刺呈钩状,上屈,内有毒腺。 卵胎生。多穴居,喜栖于石隙或枯叶下,昼伏夜出,捕食昆虫及蜘蛛等动物。全国各地均有分布,以长江以北地区为多。
属 性
来 源: | 为钳蝎科动物钳蝎的干燥全虫。 |
药 性: | 咸辛,平,有毒。 |
工 艺: | 蝎由仲春至初秋捕捉。清明至谷雨前后捕捉者,称为“春蝎”,此时未食泥土,品质较佳;夏季产量较多,称为“伏蝎”,因已食泥土,品质较次。饲养蝎,隔年收捕1次,一般在秋季晚上,用灯光诱捕,待蝎子出动后用竹筷挟入光滑的瓷盆内,或在洞口用盆承受,倒入缸内。捕得后,先浸入清水中,待其吐出泥土,然后捞出,置沸水锅中,加少量食盐,煮沸后,清水漂过,晾干。 |
作 用
主治(功效): | 祛风,止痉,通络,解毒。治惊风抽摘,癫痫,中风、半身不遂、口眼歪斜,偏头痛,风湿痹痛,破伤风,淋巴结结核,风疹疮肿。 |
用 法: | 内服:煎汤,全蝎0.8~1.5钱,蝎尾3~5分;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 |
注意事项: | 血虚生风者忌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