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性:寒
- 味:苦
- 归经: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
呈类圆柱形、圆锥形、纺锤形、卵圆形或一面平坦一面隆起的块片,长3~17厘米,直径3-9厘米。表面黄棕色至红棕色,可见类白色网状纹理,习称锦纹,系由微细的类白色薄壁组织与棕红色射线交错而成,有时根茎可见散在的星点(异型维管束),未除尽外皮者表面棕褐色,有模皱纹及纵沟,顶端有茎叶残基,切面多凹凸不平。质坚实,有的中心稍松软,不易折断,折断面淡红棕色或黄棕色,颗粒忤,根茎髓部宽。有星点环列或散在。根木质
部发达,具放射状纹理,形成层环不明显,无星点。气清香,味苦而微涩,嚼之粘牙,有沙粒感。
采收加工 秋末或次春采挖,除去杂质,刮去粗皮,洗净,润透,切厚片或块,晾干。
性味归经 苦,寒。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
功能主治 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用于实热便秘,积滞腹痛,泻痢不爽,湿热黄疸,血热吐衄,目赤,咽肿,肠痈腹痛,痈肿疔疮,瘀血经闭,跌扑损伤,外治水火烫伤;上消化道出血。洒大黄善清上焦血分热毒,用于目赤咽肿,齿龈肿痛。熟大黄泻下力缓,泻火解毒,用于火毒疮疡。大黄炭凉血化瘀止血,用于血热有瘀出血症。
用量用法 煎服,3~10克,用于泻下不宜久煎。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患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