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发表回复 发表帖子 药材百科首页 药材百科列表 频道列表

中药的基本常识,中药有边界,不是挖个草根煎汤就是中药

楼主 中药网管理员030

近年来偶有因对中药缺乏正确的认识,误用、滥用造成伤亡的事件。如,重庆某男子将剧毒植物雪上一枝蒿泡酒喝,导致多人死亡。浙江某老太,误将山豆根煎汤给孙子喝,导致中毒。因此,让大众正确认识中药,避免误用、滥用很有必要。


首先要弄清楚中药的概念,现行教材对中药的定义为:“中药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用以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及康复保健的部分天然物质。”


可以看出,只有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应用才是中药。中药如同士兵、武器,中医理论如同兵法,没有理论指导的药物是无法正确使用的。中药的“种植、采收、炮制、制药、用药、服药”等全过程需要理论指导。




中药的基本理论有:


【四气】


是指中药药性,有寒、热、温、凉四性,例如把能治疗寒性疾病的药物归于温热,反之也是一样。


【五味】


是指酸、苦、甘、辛、咸五种味道,既有自然味道的意思,也有根据作用于机体后的作用归类的意思。辛味能发散、行气;甘味能补益、调和;酸味能收敛固涩;苦味能清泄、燥湿;咸味能软坚泻下;淡味能利水渗湿。


【升降浮沉】


是指药物的趋向性。升、浮,作用趋于向上,多具有发表、散寒、开窍的“向上”作用。沉、降作用趋于向下,有清泄、安神、止咳等“向下”趋向。


【归经】


是指药物对某脏腑经络有较强的亲和力,对于该脏腑经络的疾病有特殊治疗作用。例如有宣肺通窍、止咳平喘功效的药物,多能治疗肺系统疾病,因此归肺经。


【毒性】


是指会对机体产生毒性和副作用。毒性是指有毒药物会损坏机体。副作用是指用药不当或过量等多种原因导致的身体不良反应,一般影响不大,停药可恢复。在汉代以前中药统称“毒药”,说明早就对毒副作用有明确的认识。


需要指出的是,大部分中药安全性都很高,副作用非常小,但少数有毒中药可能会引起中毒反应。谈中药毒副作用性必须看是否对人、对证、剂量为前提。例如,人参补气,对证于气虚的人恰好,没有气虚的人过量服用则会适得其反,所以这个副作用是看前提的,这是中药的特点。




【功效与主治】


功效是指“我”能干什么,主治是“我”具体干了什么。例如,麻黄的功效是发汗散寒,主治是风寒表证。


【炮制】


炮制通过“切、炒、蒸、炙......”等多种方式来加工中药,其目的主要是:增强疗效、降低或消除毒性、改变药性等作用。例如,附子是大毒植物乌头的子根,炮制后毒性显著降低,成为“回阳救逆第一药”。


【配伍】


中药应用既可单味,又可配伍,但大多需要配伍效果才更好。配伍不仅可以增强疗效和应用范围,还能降低毒副作用。


【禁忌】


是指某些情况下不宜使用某种药物,或不宜同用等诸多禁忌。例如,一般外感疾病初期都不宜进滋补药物和滋补食物,否则会加重病情。


【剂量】


根据不同病人、证候、药物本身效力等因素,确定合适的用量。量少疗效不佳,量多会引起毒副作用。


【用法】


包括了煎煮方法、给药途径、服药时间等,这些因素也会影响疗效。如煎煮方法不当,可能会造成有效成分不能成分溢出,或者有效成分因长时间煎煮而挥发。


【药物来源】


中药来自植物、动物、矿物三大类,以植物为主。我国有一万二千多种药用资源,其中植物占一万一千多种。影响药物疗效的因素还包括:种植是否得当、采收季节是否得当、药材产地是否道地、运输储藏是否得当。这些都需要在中医理论下运用。


由此可见,中药理论是以临床实践为根本依据,不断进行规律总结,再理论提炼,再验证理论,是非常系统完整的理论。再回头看文章开头讲的中毒事件,显然是缺少中药常识,误用、滥用所致,也提醒大家切勿盲目使用中药。




【用药建议】


1、有病当然是找靠谱医生,用药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2、中医药是非常适合大众学习的医学,大多数情况下不需要复杂的仪器设备,随时可司察自我,方便实用。


3、掌握一些安全性很高的方子,这类方子很多是药食同源,还有一些食疗、食养方。即使不对症也不会造成多大损害。例如,生姜+红糖+葱几味食材组方就能预防和治疗风寒感冒。这类中医药的应用应该推广普及到大众。


4、自行用药:有毒药物切勿自行乱用,非药食同源类药物慎用、少用,药食同源类药物合理使用。


5、一些中医外治法应推广大众,如按摩、香囊、药枕等技法安全性高,如果对症的情况下效果也很好。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已经到底线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