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嫩焯黄花菜,酸虀白鼓丁。浮蔷马齿苋,江荠雁肠英。燕子不来香且嫩,芽儿拳小脆还青。烂煮马蓝头,白狗脚迹。猫耳朵,野落荜,灰条熟烂能中吃;剪刀股,牛塘利,倒灌窝螺操帚荠。碎米荠,莴菜荠,几品青香又滑腻。——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八十六回》
诗词赏析
《西游记》第八十六回,唐僧师徒消灭隐雾山折岳连环洞老怪后,得救的樵夫摆出叶菜筵席来招待他们。其中的白鼓丁就是蒲公英,酸虀白鼓丁应是指将蒲公英切碎后用醋蘸食。马齿苋、马蓝头(马兰头)、枸杞头(枸杞的嫩芽)等,都是当时的常见野菜,在明代王磐的《野菜谱》里均有记载。
养生解读
蒲公英是路边常见的野草,春天可见漫山遍野的蒲公英,尤其当它黄花开放,或是花谢长出绒球的时候,甚是美丽。蒲公英还被称为白鼓丁、凫公英、鹁鸪英、金簪草,其中最文雅的一个别名就是金簪草,因为它的黄花如金簪头一般。
蒲公英是药食俱佳的天然绿色野蔬,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入食鲜用,入药则鲜、干均可。
中医认为,蒲公英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除湿利尿的功效,还有保肝、护肝的功效。
《新修本草》记载:“(蒲公英)味甘,平,无毒。主妇人乳痈肿,水煮汁饮之,及封之,立消。”临床多用于疮肿、瘰疬、目赤、便血、乳腺炎、胃炎、感冒等病症,尤其善治各类痈疡、红肿之症。
《本草新编》中记载:“(蒲公英)溃坚肿,消结核,解食毒,散滞气。至贱而有大功,惜世人不知用之。”又云:“蒲公英,亦泻胃火之药,但其气甚平,既能泻火,又不损土,可以长服、久服无碍。凡系阳明之火起者,俱可大剂服之,火退而胃气自生。试看北地妇女,当饥馑之时,三五成群,采蒲公英以充食,而人不伤者,正因其泻火以生土也。”指出蒲公英除了清热解毒、消痈散结的作用,还是清泻胃火的要药。而且它既能泻火,又不伤脾土,可以长期服用。如果见到阳明热盛之征象,可以大剂量使用,阳明火热之气退尽,脾胃功能恢复如常。此外,这段话也描述了北地妇女采蒲公英食用的场景。
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蒲公英全草含蒲公英甾醇、胆碱、菊糖、果胶等,有较强的杀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变形杆菌、痢疾杆菌等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有着“天然抗生素”的美誉。
膳饮品鉴
鲜嫩的蒲公英是一种传统的野菜,是餐桌上的美味佳肴,泡茶也具有一种独特的清香。现介绍蒲公英的几种常见食用法,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选用。
蒲公英拌蛋丝
材料:鲜蒲公英300g,鸡蛋3个,油、生抽、陈醋、白芝麻、芝麻油、绵白糖各适量。
做法:将蒲公英洗净,用开水焯过,捞出沥干水分,备用。鸡蛋磕破,蛋黄与蛋清分开,分别打散。锅中倒入少许油,倒入蛋清煎成蛋清饼,蛋黄用同样的方法煎成蛋黄饼。将蛋黄和蛋清饼卷起切成条状,蒲公英和鸡蛋条一起倒入盆中,倒入少许生抽、陈醋、芝麻油,撒上少许盐、白芝麻、绵白糖,搅拌均匀即可。
功效:本药膳具有消食开胃、清热解毒的功效。适合食欲不振、胃脘灼热、反酸、容易上火、乳腺炎、痔疮便血的人群食用。
蒲公英炒肉片
材料:五花肉300g,干蒲公英90g,姜、蒜、盐、鸡精、酱油各适量。
做法:五花肉洗净,切片;蒲公英洗净,切段;姜切丝,蒜切碎,备用。热锅,倒入油,五成热时,下姜丝和蒜爆香,放入肉片,一起翻炒至肥肉出油,瘦肉缩小变色,倒入少许酱油炒匀,加入蒲公英一起翻炒1分钟左右。放入盐、鸡精少许,炒匀,出锅装盘即可。
功效:本药膳具有清热利尿、滋阴润燥的功效。适合小便赤涩、便秘、皮肤干燥的人群食用。
蒲公英柠檬茶
材料:蒲公英3g,柠檬1片,冰糖适量。
做法:将蒲公英与冰糖一起放入壶中,用开水冲泡,等待5分钟左右,滤出茶汤,加入柠檬片,即可品饮。
功效:本药茶具有清泻胃热、凉血生津的功效。适合咽喉肿痛、胃火牙痛、口气较重、口渴咽干的人群饮用。
蒲公英玫瑰茶
材料:蒲公英3g,玫瑰花6朵,陈皮3g。
做法:蒲公英、玫瑰花、陈皮一起放入壶中,用开水冲泡,加盖闷5分钟,滤出茶汤,即可品饮。
功效:本药茶具有清热养胃、疏肝理气的功效。适合肝胃火旺、胃脘气痛的人群及月经不调、经前乳胀的女性饮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