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名称:菊花
别名:鞠华
采收加工:霜降前花正盛开时采收,其加工法因各产地的药材种类而不同。白菊:割下花枝,捆成小把,倒挂阴干。然后摘取花序。滁菊:摘取花序。经硫黄熏过,晒至六成干时,用筛子筛成球状,晒干。贡菊:摘取花序,烘干。杭菊:有杭白菊、杭黄菊两种,杭白菊摘取花序,蒸后晒干;杭黄菊则用炭火烘干。
药用部位:头状花序
产地:白菊四川,滁菊安徽,贡菊(德菊)安徽,亳菊安徽,杭菊(浙江)
科:菊科
原植物:菊
植物情况:多年生草本
高60-150cm。茎直立,分枝或不分枝,被柔毛。
叶互生;有短柄;叶片卵形至披针形,长5-15cm,羽状浅裂或半裂,基部楔形,下面被白色短柔毛。
头状花序直径2.5-20cm,大小不一,单个或数个集生于茎枝顶端;总苞片多层,外层绿色,条形,边缘膜质,外面被柔毛;舌状花白色、红色、紫色或黄色。
瘦果不发育。花期9-11。
菊花饮片性状:
亳菊:呈倒圆锥形或圆筒形,有时稍压扁呈扇形,直径1.5~3cm,离散。总苞碟状;总苞片3~4层,卵形或椭圆形,草质,黄绿色或褐绿色,外面被柔毛,边缘膜质。花托半球形,无托片或托毛。舌状花数层,雌性,位于外围,类白色,劲直,上举,纵向折缩,散生金黄色腺点;管状花多数,两性,位于中央,为舌状花所隐藏,黄色,顶端5齿裂。瘦果不发育,无冠毛。体轻,质柔润,干时松脆。气清香,味甘、微苦。
滁菊:呈不规则球形或扁球形,直径1.5~2.5cm。舌状花尖白色,不规则扭曲,内卷,边缘皱缩,有时可见淡褐色腺点;管状花大多隐藏。
贡菊:呈扁球形或不规则球形,直径1.5~2.5cm。舌状花白色或类白色,斜升,上部反折,边缘稍内卷而皱缩,通常无腺点;管状花少,外露。
杭菊:呈碟形或扁球形,直径2.5~4cm,常数个相连成片。舌状花类白色或黄色,平展或微折叠,彼此粘连,通常无腺点;管状花多数,外露。
这些菊花我也不是分的很清楚,大家参考。
"白菊
呈不规则的球状或压扁状,直径约2厘米,瓣多紧密。花序的绝大部分为白色舌状花,长约18毫米,宽约3毫米,中央为极少数短小的淡黄色管状花。主产安徽亳县,称亳菊,品质最佳。另有怀菊(河南)、祁菊(河北)、川菊(四川)也属白菊一类。但质量较次。
滁菊
呈球状,形较小,瓣紧密。舌状花白色,长约15毫米,宽约3毫米,中央管状花黄色。主产安徽滁县,品质亦佳。
贡菊
形似滁菊,瓣细而厚。舌状花白色,长10~12毫米,宽约2毫米,中央有少数黄色管状花。主产安徽歙县,亦称徽菊。过去浙江德清亦产,称德菊。
杭菊
一杭白菊,又名白茶菊(《纲目拾遗》)。呈不规则压扁状,朵大,瓣宽而疏。舌状花较少,类白色,长约22毫米,宽约6毫米,中央有少数深黄色管状花。二杭黄菊,又名黄甘菊(《圣惠方》)。形与杭白菊相似,但舌状花黄色至淡棕色。均产浙江。"
如果过夜了才变绿,是因为菊花茶里的黄酮等物质被氧化,会由原来的淡黄色变成绿色,很正常。黄酮是菊花茶里对人体有益的主要物质,被氧化后菊花茶就失去了原来的功效,不建议饮用。但如果菊花茶在浸泡一个小时左右就变成了绿色,则很可能是在烘干过程中添加了硫磺,使得菊花更白净,不易被虫蛀。
菊花药性:"【本经原文】味苦平,主风,头眩肿痛,目欲脱泪出,皮肤死肌,恶风湿痹,久服利气血,轻身耐老延年,生川野及田野。今之菊花。
【产地】处处有之,种类很多,黄白二种入药,味苦,家庭玩赏之菊不入药,今杭州出产多,号称杭菊。
【性味】味苦甘平无毒。
【主治】菊花为清风热明目解毒要药,主诸风头眩肿痛,目痛翳膜,利血脉,治疔疮。
【甄权】治头目风热,风眩倒地,脑骨疼痛,身上一切游风令消散,利血脉,调四肢。
【大明】作枕明目,叶亦明目,生熟都可食。
【元素】养目血,去翳膜。
【容川】菊叶为治疮之要药,因其性散,能去肌肉中之风邪也。
【灵胎】平肝熄风。
【用量】普通一钱至三钱。
【禁忌】味苦辣者,陈久者,不堪用,其甘者亦名甘菊,可饮可食亦入药。
【吴克潜】近世用为平肝良药,头痛目疼多因肝经风热上乘所致,菊花入肝,兼行周身,血脉不利而死肌,得菊花之利血脉皆效,特长于解毒,外科方剂用之治疔毒发背者,沈金鳌曰菊花并茎叶打汁饮,外涂内服皆可。时医用之因防邪热过久而酝酿化毒;平淡多奇功。【附加菊叶】菊叶解毒之功胜于花,以鲜者良,捣汁敷一切肿毒,亦可内服。【炮制】拣去杂质及梗叶,拍去灰尘即得。"
"【性味】 甘、苦,微寒。
【归经】 归肺、肝经。
【功能主治】 散风清热,平肝明目。用于风热感冒,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眼目昏花。
【用法用量】 5~9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