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上人们口中的中药往往是人参、黄芪、枸杞等传统意义的中药材,但其实生活中的许多食物、事物往往也会具有类似药物的功效。比如老人常说的吃小米粥养胃、受凉感冒喝姜茶、体弱的人多吃瘦肉等。中药现在普遍认同的概念为:中药就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疾病并具有康复与保健作用的物质,这也印证了这些生活中日常吃的食物同样是“中药”。这就逐渐引出了药食同源的理念,即许多食物即药物,它们之间并无绝对的分界线,药物与食物是不分的。
古书中关于药食同源的文字
唐朝时期的《黄帝内经太素》一书中写道:“空腹食之为食物,患者食之为药物”
《内经》对食疗有非常卓越的理论,如“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
《食疗本草》中涉及有260种食疗品,首次收载了菠薐、胡荽、莙荙、鳜鱼等食蔬,同时还记述了动物脏器疗法与藻菌类食疗作用。
《医方类聚》,介绍用药物煮粥、制茶、作酒饮用等药方二百一十一首,并有1924年东方学会排印本。全书载食疗方138首,剂型有粥、羹、酒、索饼、茶、乳、馄钝、脍、菜肴、丸、汁、散等十余种。
《救荒本草》,是一部专讲地方性植物并结合食用方面以救荒为主的植物志。书中记载了植物414种,其中出自历代本草的有138种,新增276种。从分类上分为:草类245种、木类80种、米谷类20种、果类23种、菜类46种,按部编目。
中药三品
《神农本草经》,它将365种药物,分为上、中、下三品,后来经过历代医家不断补充整理,逐渐形成了中药三品的术语。没有毒性,可以多服久服不会损害人体的列为上品;没有毒或毒性不大而可治病补虚的,列为中品;有毒或性较峻烈而不能长期服用,可以祛除寒热邪气、破积聚的列为下品。其中对上品的解释和药食同源的概念相近,都是能长期使用,有药效价值,毒性可忽略不计的食物或药物。中药材三品之分和卫生部对药食同源的划分相近,比如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名单中的金银花被《本草纲目》列为上品;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名单中的人参也是上品,且位列上品之首;保健食品禁用物品名单中的藜芦被《本草纲目》列为下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