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许多地方端午节有给儿童佩戴香袋的习俗。
香袋有各种形状,如玉兔袋、葫芦袋、如意袋、钱袋、鸡心袋、虎袋、绣球袋等,最常见的是粽子袋。这些香袋做工精巧,有的是用五色丝线扎的,有的是用色彩斑斓的绸布制成。形状不同的香袋结成一串,玲珑夺目。香袋内装有朱砂、雄黄、白芷、佩兰、丁香、艾叶、木香、冰片等中草药,远远就可以闻到浓郁清醇的香味,令人心旷神怡。
“说起香袋,还有一个古老的传说。”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中医专家罗荣泉介绍,据古代传说,妖魔鬼怪出来伤人有一定的季节、时辰规律,每年农历五月五日午时,是“三五”相重,即五月、五日、午时(午音同五),所有妖魔鬼怪都会出来活动,所以古人又将端午节称为“重五节”“五毒日”。古人为保平安,躲避灾难,就在这一天的午时,佩戴有香气的东西来避邪,这种做法,俗称“压午”。久而久之,渐渐演变成今天的香袋。其实,香袋是古代劳动人民和医家为适应自然环境,提高自身抵抗力,防病治病的智慧和经验的结晶,是传统中医“治未病”的典范。
罗荣泉认为,在江南的盛夏梅雨季节来临时,气候闷热多雨,环境潮湿,很多人感到头昏欲睡、肢体困重、纳食呆滞、胸闷不舒,中医称之为“湿困”。小儿与成人相比,脏腑更为娇嫩,适应环境的能力更差,其脾胃功能尚弱,更易导致湿困。由于食欲不佳、营养状态低下,免疫功能下降,易患感冒。这时如果孩子佩戴了具有开窍醒神、化湿醒脾、辟秽悦神的药物香袋,不易为闷热环境、湿浊之邪所困扰。
香袋中装的中药如苍术、藿香、佩兰、白芷、薄荷、沉香等,既可内服,又可外用。这些中药被打成粉末后,装入香袋,佩戴在孩子胸前,药物浓郁的香味散发,在口鼻周围可形成高浓度的小环境。中药成分吸入人体后,可一定程度刺激消化器官的蠕动和消化酶的分泌,调节小儿的胃肠功能,增强孩子的食欲,起到醒脾的效果;也可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起到预防感冒的作用。另外,香袋气味还可通过鼻黏膜下感觉神经组织的传递,给人一种快感,从而对人体各系统的组织生理功能起到良好的调节作用。
以往在端午节,家长给儿童缝制香袋是为了醒脾辟邪,图个吉利。罗荣泉说,如今香袋的作用已大大延伸和增加了,很多人把香袋当作时髦装饰品。对驾车族来说,香袋更是一个好礼物,不仅能改善车内空气质量,还能兴奋和刺激大脑,使人精神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