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药引子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在观看影视作品时,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个词“药引子”。 那么,到底什么是药引呢?药引的作用又有哪些呢? 其实,某些药物或食物,配入药方中对身体某部位或某些病症有特殊导向或效用,就被称为药引。 《医学阶梯·药引》言:“汤之有引,如舟之有楫。古人用汤,必须置引。” 药引的作用大致可分成以下几类。 药引可使药物直达病所,充分发挥治疗作用。 中成药六味地黄丸用淡盐水为引送服,取咸能引药入肾之意,更好地发挥补肾作用。 中成药川芎茶调颗粒(丸),其原为散剂,出自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需用茶水来调服的,可用于治疗外感风邪引起的头痛。 在方中,清茶作为药引,有清利头目、醒神开窍的功效,可引药达经,直至病所。 药引可增强疗效。 如治疗风热感冒发热咽痛时服用银翘解毒丸(散),以芦根、竹叶作药引,其清热退烧功效会更强。 治疗风寒感冒畏寒恶风时,服用中成药感冒清热颗粒或伤风停,可以生姜、葱白作药引,因葱姜味辛性温,能发散风寒,加强发汗解表的功效。 八正散用灯心草为药引,既可导热下行而通关窍,又能增强通淋除湿的作用。 比如生半夏、生南星毒性较大,含半夏或南星的方剂中用生姜作药引,以降低全方毒性,减轻其副作用。 有些药物作用峻猛,加些药引可缓和药性,保护正气。 比如汤方凉膈散以白蜜作药引,既可缓硝黄竣下之性,又能存胃津、润燥结。 葶苈大枣泻肺汤以大枣为引,可缓和葶苈的烈性,泻肺而不伤肺。 有些药物易刺激胃肠道,使消化吸收功能下降或出现胃肠道反应,加些药引可保护脾胃。 如白虎汤中含有辛甘大寒的石膏、苦寒质润的知母,加入粳米汤为药引,既能益胃护津,又可防大寒伤中之偏,缓解其对肠胃的刺激。 有些药物味重难咽,可用药引减轻异味。 如在清热剂中加入冰糖,在润下剂中加入蜂蜜,在清凉生津剂中加入甘蔗汁,在散寒活血剂中加入红糖,能矫正汤剂中的苦涩之味,便于服用。 需要注意的是,药引各有其功,应“个体化给药引”。 比如不能一见感冒便以大葱、生姜为引,若遇风热之证,即如抱薪救火,反而会加重病情。 再如小儿痧痘初起,南方有在表疹药中以笋尖为引,助发表,以催痘长浆的用法。笋尖作为药引,可少量煎用,过用则伤气。 更须注意的是,当小儿痘疹发展到灌浆阶段有破溃湿痒,及至痘疹渐收时,笋尖就均应忌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