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网

微信扫一扫

微信小程序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微信关注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百年老院·红色记忆上海首家中医医院诞于此,曾在中医危难时燃起振兴曙光

   2021-08-12 5450
导读

百余年前,中医药生存曾岌岌可危。西方传教士所办教会医院林立的环境之中,诞生了海上第一家中医医院——四明医院。这家医院,便是当今海派中医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的前身。振兴国粹,端露曙光。曾经的海

百余年前,中医药生存曾岌岌可危。西方传教士所办教会医院林立的环境之中,诞生了海上第一家中医医院——四明医院。

这家医院,便是当今海派中医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的前身。振兴国粹,端露曙光。曾经的海上第一家中医医院,历经百年书写传奇。红色种子深埋院史发展,曙光医院如凌晨曙光,为中医发展壮大谱写序曲。

名中医劈波斩浪,于危难之际捍卫祖国中医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宁波同乡于四明公所内辟屋数间,设立简陋病院,至1922年迁址扩建后,四明医院已是“洋楼数层,气象矞皇,规模整饬,计可住患病者二百余人”。医院创立本身就是一个传奇。正如《四明医院十五周年纪念册》中所言,其为“中医药消沉时期之中流砥柱”。

中医药学在中国近代史上曾经面临数次危机。危急存亡之际,中医界的爱国志士在全国同胞的全力支持下,与当局抗争,力挽狂澜于既倒,劈波斩浪以前行。这其中,便有上海中医药大学专家委员会顾问,曙光医院顾问张赞臣教授。

时光倒回百余年前,西学东渐,北洋政府提出“废去中医,不用中药”、“废止中医案”……中医药生存曾经岌岌可危。

1929年3月(此后被定为“三·一七国医节”),一次中医运动,成为近现代中医史上声势最浩大的百万中医大抗争。当年二、三月间,国民党南京政府卫生部当局以立法为手段,在国民党中央卫生委员会全体会议上提出并通过了“消灭旧医以扫除医事卫生之障碍案”,公然推行“消灭中医”的政策。

全国中医界掀起百万中医对抗当局的大行动。这次运动,首先由上海吹起战斗号角,上海中医界的一些志士仁人发起。

张赞臣(1904-1993)便是其中一位。这位著名中医喉科专家,时任《医界春秋》杂志主编。他得知消息后,心怀对祖国未来前途和中医本身存亡忧虑,立刻借助杂志社通电全国,声讨当局反动议案。

1929年3月17日,于上海举行的全国医药团体代表大会,推举谢利恒等五人赴南京请愿,张赞臣任随团秘书。会上成立全国医药团体联合总会,张赞臣被推为执行委员兼宣传部主任,口诛笔伐下,终于迫使国民党政府撤销原案。

《医界春秋》杂志被当时中医同道称为“中医之喉舌,吾道之干城”。

这是一次关系到中医存亡命运的运动,更是影响几代中医人的大行动。它不仅使中医界经受了一次考验,还促使人们认识到终于对于国计民生的重要性。

然而,中医药的坎坷并未就此过去。1935年,当时任国民党政府行政院长的汪精卫仍蓄意废除中医中药,阴谋阻挠允许中医合法存在的“国医条例”颁布。张赞臣闻讯,设法获得了汪密谋此事的信件,将原件影印披露,亲自撰文,严词批驳,置个人安危于度外,冒极大风险,与当时行政院长汪精卫作尖锐斗争,在中医药界引起极大震动,造成强大舆论压力,终使南京政府颁布“国医条例”。

“岐黄明珠”创第一:乐口福启发感冒退热冲剂

新中国成立之后,党中央在第一次全国卫生会议上确定了“团结中西医”的政策,中医药在建国初期迅速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发展的道路。

上世纪50年代初,全国各地普遍开办中医进修学校和中医进修班。1955年,卫生部中医研究院成立。1956年4月,卫生部发布了《关于开展中医带徒工作的指示》,为现代中医师承制度之始。

当年八、九月间,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四市分别成立中医学院并开始招生,周恩来总理亲自签发院长任命书,开创中医药高等教育先河。在这样的 背景下,1956年上海中医学院作为四所高校之一正式成立,这标志着党和国家对发展中医事业的部署进入新阶段。

1953年四明医院改称“市立四明医院”,次年又改为“市立第十人民医院”。为贯彻党的中医政策,1954年8月上海市成立“市立第十一人民医院”,选址与第十人民医院为邻,两院随后于1956年建成联合门诊大楼、同门进出。日后,这里将合并成为曙光医院。

1960年初,上级主管部门决定,在市立第十、第十一人民医院所在地普安路185号合并,新组建一所“以中医为特色,集医疗、教学、研究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医院、上海中医学院附属教学医院(1993年上海中医学院更名为上海中医药大学)。

筹建过程中,上海中医学院乃邀集沪上众多名老中医商榷医院的命名,一致同意定名为“曙光医院”,同时建立曙光医院党支部。曙光医院成立的意义正如其名,“寓意中医事业在党的中医政策指引下,将如凌晨的曙光,随着社会主义事业的旭日东升而辉煌光大。”

黄浦江畔,岐黄明珠。曙光医院的成立意义重大,这不只是上海第一家中医医院,追溯医院发展历程,此地更创造了诸多属于曙光的“第一”。

1963年,曙光医院刚刚经历两院合并后不久,中医只有内科、小儿科、外科、妇科四个科室。时任曙光医院研究室主任的张伯讷教授,主张成立中医专科,当时全国范围均无中医专科,在全国最早开设中医肾脏专科的童少伯老先生,为此专门发表最早的肾脏病专著。

我国中医制剂中第一支冲剂——感冒退热冲剂,也是在曙光医院研究治疗乙型脑炎的过程中,受到“乐口福”启发而诞生的。后来,冲剂因退烧效果好、剂型好、服用方便,受到广大患者的欢迎和肯定。

而今丹参被广泛用于冠心病治疗,但早期丹参并非用于治疗冠心病,而是治疗痛症。曙光医院最早开展针对丹参的研究,发现该药对心绞痛效果最好,这才让丹参成为众多冠心病患者的福音。

此外,曙光医院率先在全市实施针刺麻醉下的胃大部切除术获得成功;率先在全国提出应用补肾为主的方法治疗慢性乙肝;医院是上海中医药大学系统中建立的第一个临床医学院、国内第一家开展医学伦理查房的医院、国内第一个通过ISO质量认证的中医医院……

古木重荣缘春浓,百余芳华再绽国粹魅力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六十周年之际,在中医事业里耕耘六十余载的张赞臣教授,在《解放日报》以“古木重荣缘春浓”为题发表文章,对中医事业的新生,欣欣向荣,感慨万端,欣慰不已。

百年来“曙光精神”从未改变。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曙光医务工作者的奋不顾身。

1976年唐山大地震救灾中,曙光医院先后派出4批抗震医疗队,共计80名队员前往灾区。队员顶着七级余震,克服露天而居、高温炙烤、断水断电、通信不畅、交通不便、医疗器械稀缺等难以想象的困难,为灾区百姓抚慰伤痛。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之际,医院36名医护人员奔赴武汉,11名医护人员援助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全院医护人员支持发热门诊工作……来自曙光的白衣战士挺身而出、英勇无惧,积极投身到没有硝烟的战争中。

无论抗洪救灾、汶川地震,还是抗击非典、抗击新冠,曙光人大公忘私、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始终传承。每一次砥砺前行,都凝结着曙光人的辛勤汗水与奋斗精神。

百余芳华,从四明到曙光,名称与建制几经变迁,从艰苦创立、砥砺奋进到成为海派中医发展当之无愧的名片。始终不变的,唯有为患者服务的初心。

新时代“曙光人”还将始终秉承“大医德泽、生命曙光”的精神,坚持以服务患者、服务社会、服务医疗卫生事业为宗旨,坚持中医为主、中西医并重的办院方向。以提升内涵为核心、中医特色为抓手、人才培养为根本、科研发展为动力、教学工作为基础、绩效改革为杠杆、科学管理为重点、体制创新为关键、文化建设为导向,力争建成现代化、标准化、国际化的临床研究型中医院。


 
(文/小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0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zgzywpt.cn/news/show-1186.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北华亮云网络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冀ICP备202100016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