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节,又称乞巧节、七巧节或七姐诞,发源于中国,是华人地区以及东亚各国的传统节日,该节日来自于牛郎与织女的传说,在农历七月初七庆祝(日本在明治维新后改为阳历7月7日)。
因为此日活动主要参与者是少女,而节日活动内容又是以乞巧为主,所以人们称这天为“乞巧节”或“少女节”、“女儿节”。2006年5月20日。七夕被中国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七夕节
8月14日,农历的七月七-七夕节
实际上七夕节蕴含着丰富的中医药文化
下面就让我们了解一下吧!
七夕也要养生
全国很多地方,在七夕这一天都有配制中药的习俗。
闽西客家人习惯用仙人草、冬瓜块和水熬煮,再用洁净的瓦坛密封贮存,以治疗发热、头痛、中暑、惊风。
《本草求原》中说仙人草能“清暑热,解脏腑结热毒,治酒风”,《本草再新》中说到冬瓜“除心火,泻脾火,利湿祛风,消肿止渴,解暑化热。”
七夕节有配药的习俗,人们常用松柏等入药,还主张饵松实、服柏子、折荷叶等,并称它们为长生不老的仙药。
中医认为,久食松子可以健身心,滋润皮肤,延年益寿;《玉楸药解》说它“润肺止咳,滑肠通便,开关逐痹,泽肤荣毛”,《海药本草》说它“久服轻身,延年不老”。松子有很高的食疗价值。
七夕还有一些经典的实用方。
晒槐汁治痔:将槐树枝切成小段,煎煮至药液呈绿色,先熏后洗痔疮处,有清热凉血、清肝泻火的作用,疗效很好
煎苦瓜治眼:苦瓜能清暑涤热,可治赤眼疼痛。
井水和露水这一天的妙用
七夕储水的习俗由来已久。在雍正《广东通志》载,“家汲井华水贮之,以备酒浆,曰圣水”,光绪《惠州府志·风俗》亦记中说:“七夕,男女晨起担水贮之,谓 ‘七夕水’,饮之可以治疾明目”。
人们在七夕这天早晨都要取回水后用新瓮盛起来储存,用于治疗疮疖,除去湿毒,医治多种热证。
古人在七夕时取的水比较多为井水和露水,这两种水在中医中确实有所运用。
井水:中医认为井内之水,多喝能消热解毒,利于小便赤热、艰涩不畅、烧酒醉死等。
露水:露水可以入药,可用以煎煮润肺杀虫的药剂,或者把治疗疥癣、虫癞的散剂调成外敷药,可以增强疗效。
七夕是养发护发好时节
七夕竟然是一个养发护发的节日。
古人认为这一天用皂角树枝叶洗头发,可以养护头发,也可以尽快找到如意郎君。妇女七夕洗发,也是特别的习俗。
皂角树枝叶能够清热化湿、祛除多余脂肪、通畅毛囊,对防脱发和乌发效果颇佳,不会刺激头皮。
这当中除了女性祈愿仙子佑护之外,也有一定的医学道理。
七夕节祭拜贡品营养多
七夕不少地方都要祭拜,而供品中,“五子”、“巧果”等都具有很高的营养和药用价值。
五子指桂圆、红枣、榛子、花生、瓜子。
桂圆有开胃益气、养血健脾、补心安神、补虚长智之功效;
红枣能补中益气、养血生津;
榛子有“坚果之王”的美称,《开宝本草》中说它“主益气力,宽肠胃,令人不饥,健行”;
花生滋养补益,有助于延年益寿,所以民间又称之为“长生果”;
据《本草纲目》及各大中药辞典记载,瓜子具有清肺化痰、润肠通便等功效。
七夕节这一天还要吃“巧果”,《东京梦华录》中称之为“笑厌儿”、“果食花样”。
巧果的主要成分是小麦面。小麦有养心安神,益气除热,除烦止渴,调节脏腑和经络的功效。
每个传统节日
都蕴含着中医药文化
中医药早就融入了我们的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