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网

微信扫一扫

微信小程序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微信关注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小学5年级或将开设中医课程?家长们认为有资格取代英语

   2021-09-06 5930
导读

随着“双减”政策在全国各地开花结果,越来越“闲”的孩子们也有了更多的发展兴趣爱好的时间。但学习的重要性毕竟还是不可动摇的,因为“应试教育”在目前来说还是属于主流。就算是为了考试,家长们也不得不想办法主

随着“双减”政策在全国各地开花结果,越来越“闲”的孩子们也有了更多的发展兴趣爱好的时间。但学习的重要性毕竟还是不可动摇的,因为“应试教育”在目前来说还是属于主流。就算是为了考试,家长们也不得不想办法主动给孩子增加一些“困难”。


但还没等家长们自己动手,一则国家或要将老祖宗留下来的中医纳入小学课程的消息直接引爆了家长们的聊天群。大部分家长纷纷对这件事竖起大拇指。



家长认为中医完全有资格取代英语的地位


作为我国古代医学文化结晶的中医,其所象征的文化地位早在我们一出生就被烙进了我们的血脉之中。


虽然由于近几十年来西方国家的西医以见效快、病期短等优势占据了我国大片的医疗资源,但中医毕竟是自家祖宗流传了几千年的智慧,才发展了短短几百年的西医根本就无法取代中医在我们心目中的地位。


当中医或将纳入到小学五年级课程中去的消息传开后,大批已经上了年纪的老医生们都像是挖到了什么宝贝那样,一个个就差开怀大笑了。而当部分新闻媒体耐不住寂寞前去采访那些把一辈子都放在了研究中医药理的“老师傅”们时,他们中有一部分更是直接隔着镜头为我们科普起了中医药文化的精髓。



比如什么“中医是把人体看作了一个整体来治疗的”这样的话,也得以重新回归了人们的视线。与中医药文化的对比之中,英语这门曾经的主流学科就显得有些不够看了。


英语是什么?不管外界说英语如何如何的牛气冲天,但从根源上来说,在不将英语作为母语的情况下,英语就只是一门用来和那些把英语作为母语的国家进行交流的工具。以往我们把英语看得重,那是因为是国际通用语言。


但现在很多外国人都学普通话了,很多家长觉得中医引入课堂后,以后完全有资格代替英语。


为什么是中医被纳入义务教育课程?


为什么选择了中医却不选择其他的,就是因为中医具有其他学科难以代替的代表性。反正“减负”之后都是要培养孩子们在学习上的兴趣的,为什么中医药文化方面就不能作为选择呢?从“神农尝百草”到“药石针砭”,从“《黄帝内经》”到“《伤寒杂病论》”,中医药文化的实际用途早就已经得到了验证。要不是受限于古代的医疗条件和科技手段,恐怕西方的医学在中国根本就得不到发展的空间。



当然了,选择了中医药文化,在一部分程度上确实也是存了“私心”的。正如前文中所说的那样,由于西医有着见效快、病期短等诸如此类的效果,以至于到了现在,人们眼中的中医已经“名存实亡”,即将彻底的沦为一个“养生”的辅助用品。


而在这个时候把中医药文化纳入到小学的课程中去,以后不仅能够从“根源”上杜绝人们对中医的轻视,也能够让中医药文化在全国“遍地开花”。也只有人们能够有相应的渠道去详细了解什么是中医,中医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才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才能以最快的速度摆脱人们对于西医的“依赖性”。



中医药文化同样非必修也不考试


很多人觉得中医已经“落后”了,西医才是“时代的潮流”,别傻了,我们普罗大众现在对医学上面的认知哪一条是来自西医的?那可都是老祖宗一笔一划写在了医书上的“真言”。你去看西医买西药的时候,西药上面会明确的告诉你什么是“是药三分毒”吗?


就连“是药三分毒”这句俗话,都是出自我国明代那位写下了《药治通法补遗》的著名医学家刘纯。而这句话完整的写法,则是“是药三分毒,唯开胃无毒,盖开胃者排毒也”。除了这句人尽皆知的俗语之外,部分地区还流传着如“每天一片姜,不用开药方”之类可供口口相传的白话。



当前对小学开设中医药文化课程持反对意见的家长们当然也有不少,这些家长之中或许真的有认为中医“不行”,但是更多的家长反对“小学生学中医”的原因,还是因为在他们看来中医文化体系太过庞大。


怎么说也是一个经过了五千年历史发展和增益的医药文化,让小学生们这么早就接触的话,就算是真的培养起了学生们对中医药文化方面的兴趣,对学生们也会造成不知道什么负担。

而为了让家长明确的知道学习中医药文化不会对孩子们的日常学习生活造成额外影响,国家在宣布或要将中医药文化纳入到小学课程中去的同时,就已经指明了中医药文化会是一门“非必修也不考试”的“小学选修课”。


不是必须得“选修”,也不是非要考试的“必修”,国家的一套连招,直接就把中医药文化在小学阶段的地位,定格在了“兴趣爱好培养”上面。就这样,还有什么可以担忧的呢?

结语


中华民族巍峨的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度,炎黄子孙瑰丽的前后二十朝的文明发展,留下来的绚丽文化结晶简直是数不胜数。到了今天这样一个稳定的可持续发展的时代之中,这些原本被我们遗忘在角落中的文化,必将和中医药文化一样,在不久的将来迎来一场伟大的复兴。


无论是像中医药文化这样以培养兴趣爱好的方式重现在世人的眼中,还是以其他新的方式出现,都不再重要,因为无论是用什么方式,发扬的都是独属于我们中国人的文明之珠。


 
(文/小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0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zgzywpt.cn/news/show-1552.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北华亮云网络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冀ICP备202100016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