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医来说,有些人可能会有一些误解,例如认为中医在吃中药,中药的疗效缓慢,而中医只用于治疗慢性或不治之症。
其实,这些观点都是一些误解,中医是祖国五千年文化的沉淀,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可以运用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今天,编辑将整理一些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误解,让我们看看你是否有过这样的误解。
食疗可以“消除一切疾病”
中医上我们总说“五谷养,蔬果助”,意思就是人体的主要营养要靠五谷来维持,蔬菜用来补充人体的其他营养。中医分为内护和外护。内护是精、气、神,外护是皮、骨、肌。
中医特别注重内部护理,现在大多数人讲的是外部护理,比如怎么吃,怎么运动。如果内养有问题,就靠吃来解决的话简直就是是扯淡。
“比葫芦画瓢“养生
中医强调治病要“因证而异”,养生要“因人而异”,切忌“画瓢”。
因为每个人的体质不一样,所以每个人的养生法也不一样。中医非常注重辨证。比如在补药中,要通过看、闻、问、切来区分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然后用补气、血、阴、阳的方法来对症。
不同的年龄,不同的季节,不同的身体状况会导致用不同的方法。
在养生之前,最好先请专业医生判断体质再养生。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养生之道。
选择休闲养生场所
近年来,刮痧、拔罐等中医手法成为众多休闲会所、美容院、洗浴中心、减肥机构的亮点。
医生是重要组成部分,好的医生很容易帮你诊断问题。但如果私人单位的一些医生不懂医学原理,只掌握一些穴位和按摩手法,是不可能检查出是否有全身性问题的。
生病了再养生
从古至今,中医一直以“治未病”为主,强调无病预防。很多人认为自己身体很好,体检也找不到什么问题,所以不需要养生。其实不是。
中医讲究调理,养生重在生活方式。人要对虚无无动于衷,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其次,有时候活着。不规律的生活方式已经成为很多人生病的原因,也是三高、肥胖和亚健康的原因之一。
第三,吃好,不要暴饮暴食,或者随意节食,不要偏食,营养均衡是养生的重要一环。最后,运动。中医健身养生历史悠久,但强调“切不可过分”。走路,太极拳都是不错的运动方式。
中医养生的七种不良心理
1.自私
自私太重,斤斤计较,以自我为中心,这个世界的好处只能靠自己赚,否则,你会怨声载道。有这种心理,整天坐立不安,焦躁不安,必然会危及身心健康。
2.戒备
“人比人强,让人生气。”没有人能比自己更好。这种思维是最不能接受的。不仅容易引起同龄人、同事、邻居和家人之间的摩擦,还会让自己的日常生活受挫。
3.贪婪心理
富贵重利,贪欲过度,苦与痛会导致无数的疾病。
4.阴险的心理
心胸狭窄,诡计多端,以调节他人为乐。这种阴险的人不仅活的不易,也是最容易走上犯罪道路的。
5.抑郁
天天担心这个担心那个,总觉得不开心。但是中医里“怕自己老得快,会后悔自己有病。”如果不去掉这颗心,就更容易生病。
6.怀疑
对亲人朋友同事缺乏起码的信任和尊重。需要注意的是,过度猜疑是导致家庭不和谐、人际关系紧张的重要原因。
7.回归心理
总是沉湎于过去的回忆,依仗旧卖旧,不喜欢一切新事物。如果不去掉这颗心,就会落伍,会变得疲惫,会亏钱,会经过深思熟虑而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