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江苏省昆山市中医医院针灸科的诊室,就看到方向东在跟患者讲解病情,沟通针灸方案。身高一米八的他站起身为患者施针时,肩膀会不自觉地有些倾斜,这是他长期为患者扎针导致的职业病。行医近30年的他,医者仁心,处处为患者考虑。在患者眼里,他是位好医生;在学生眼里,他是位好老师。
金庸武侠小说成了他的“领路人”
1992年,方向东从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系毕业,谈及为什么会选择这个专业时,他的回答几乎有些让人意外。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金庸的武侠小说在大陆地区非常流行,吸粉无数,方向东也不例外地成了一名“金粉”。也许和大多数人被小说中人物的英雄气概和盖世武功所吸引不同,方向东对小说中所描述的各种“点穴”甚是着迷。为了一探究竟,搞清楚其中的缘由,高考填写志愿时,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针灸专业。
入学之后,他拿到书本一看,方知针灸跟“点穴”根本不是一回事。小说终归是小说,但这也没有影响到方向东的学习热情,他将那一股子钻研的劲儿转移到学习针灸上,毕业后他一直在昆山市中医医院针灸科工作。入职的第三年,他赴江苏省中医院进修一年,先后跟随吴旭、盛灿若、蒋彩云等针灸名家临证学习。在那里,方向东又一次被中医的神奇疗效所折服。一次,他负责的一位住院患者病情突然加重,情急之下,他请来了吴旭教授。老先生给患者把脉后,仅开了一服药就走了。“一服药,这能行吗?”方向东心里泛起了嘀咕。谁知这一服药下去,患者病情就立竿见影地缓解了许多,这让方向东暗自下了决心:要学好中医,针药并用。
按照当时江苏省中医院的规定,只有博士生和副主任医师级别以上才能在门诊跟着老中医抄方。方向东当时级别不够,于是他就蹲在老中医的诊室门口抄患者的病历,这种执着的求学态度一直伴随着他的职业生涯。
潜心研究成就银针“点穴”高手
在临床诊疗中,方向东始终坚持以中医针灸理论为指导,传承名老中医针灸学术思想,注重创新发展,探索针灸奥秘,结合谐波共振理论,使针刺部位与病变部位产生共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前不久,一位92岁的患者为方向东送去锦旗,写着“医者仁心,医术精湛”。这位患者因腰椎间盘突出症饱受困扰,患病多年,经多方医治效果不佳,后来经人介绍找到方向东。方向东与患者耐心沟通后确定了治疗方案,几次施针后,患者的腰椎疼痛症状得到了明显缓解。
除了腰椎间盘突出,方向东还善治面肌痉挛、颈椎间盘突出、慢性咽炎、慢性鼻炎、失眠型抑郁症、慢性劳损等疾病。针对非手术型面肌痉挛、失眠型抑郁症、干眼症等病症,他主张针灸与中药并用。在学习针灸基础理论和总结临床经验的基础上,他总结了多个疾病的共振点,并研制了升阳托举汤等方剂。工作以来,他完成市级课题一项,参与江苏省中医药管理局课题一项,发表论文5篇,多次获得医院“先进个人”、医院“十佳医生”、昆山名医等称号。
临床带教注重“实战”
昆山市中医医院作为南京中医药大学的教学医院,每年都要接收本校实习生,还有来自上海中医药大学的泰国留学生、各家医院的见习生等。不管学生资历如何、国籍如何,他都一视同仁。作为南京中医药大学副教授,方向东在教学及临床带教工作中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他带教学生不仅结合临床仔细讲解,而且注重启发学生临证思维,鼓励其独立思考。这种结合临床病例带教的“实战”模式,不仅受到学生喜爱,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005年~2007年,方向东赴马耳他地中海地区中医中心援外医疗,当时正值儿子小升初,海外的援医工作让他错失了儿子成长路上的关键阶段,现在每每想来,不免对孩子有些心怀愧疚。然而面对身边接踵而至的学生们,看到他们在学业和工作中不断成长,方向东又如同看到自己的孩子,感到无比欣慰。
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这是方向东最喜欢的一句从医格言。他说:“见到每一位患者都能健健康康地回家,享受生活的乐趣,是我最高兴的事,也是我一直努力的动力。”方向东用他扎实的针灸技术为患者排除病魔,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医学誓言。(李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