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网

微信扫一扫

微信小程序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微信关注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让群众方便看中医,看上好中医

   2021-10-26 9580
导读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更加重视生命质量和健康安全,健康需要呈现多样化、差异化的特点。中医药在治未病、重大疾病治疗、疾病康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基层中医馆是基层中医药服务的载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更加重视生命质量和健康安全,健康需要呈现多样化、差异化的特点。


中医药在治未病、重大疾病治疗、疾病康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基层中医馆是基层中医药服务的载体,也是中医药文化传播的载体。


2016年2月22日印发的《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中提出,在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中医馆、国医堂等中医综合服务区,加强中医药设备配置和中医药人员配备。


2017年3月13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下发《关于促进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发展的实施意见》,要求85%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7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设置中医药综合服务区(中医馆、国医堂),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开展中医健康干预服务,提供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


截至2020年底,全国基层中医馆总数已达3.63万个。全国85.4%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80.1%的乡镇卫生院都已设置了中医馆。部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诊疗量已经占到40%以上。


“‘十四五’期间我国将进一步加强中医馆建设,力争实现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全部设置中医馆,让人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闻得到中药味、感受得到中医药文化、接受得到高质量的中医药医疗健康服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副司长严华国说。


中医药服务可及性增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水平。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是指医疗卫生服务中最基础最核心的部分,应该主要由政府负责保障,全体人民公平获得。”


随着全国各地基层中医馆的建成,中医药服务的可及性持续增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山东省建成基层中医馆、国医堂2027个,99%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和78%以上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


江西省建设了1609个基层中医馆,中医类医院增加到121所,三级中医医院从16家增至25家,床位数从2.5万张增至3.32万张。


贵州省基层中医馆从211个增加到1544个,中医类医院从116家增加到142家,床位数从20780张增加到30452张,每千人口床位数达0.71张。


在浙江省,97%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91%乡镇卫生院能提供6类以上中医药技术服务,96%社区卫生服务站和84%村卫生室能提供4类以上中医药技术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诊疗量约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总量的1/3,并且,“十四五”期间,浙江将推进100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馆建设,到2025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中医馆建设实现全覆盖。


2021年1月,安徽省亳州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若干措施》,明确将打造“15分钟中医药服务圈”,提供覆盖全民和全生命周期的中医药服务。宣城市共建成98个规范化的基层中医馆,实现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中医馆全覆盖,10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司长蒋健介绍,“十四五”期间将加强中医馆建设,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四五”行动计划,实现全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设置中医馆,并加强内涵建设。在中医馆提供中医治未病、医疗和康复服务,推广使用中医非药物疗法和适宜技术,提高基层中医药服务的可及性和优质度,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中医药发展,人才是根本


基层中医馆的建设,解决了基层群众方便看中医的需求;培养中医人才,是为了解决基层群众看上好中医的需求。


中医馆仅仅是一个平台,平台里最核心的是人才。


“基层中医馆里不需要研究型的高学历人才,要的是实用型人才。既会适宜技术,又能进行常见病的诊治,只要他们能够解决老百姓的需求,就是适合基层的人才。”全国政协委员、浙江丽水市中医院名誉院长雷后兴说。


如何培养基层中医人才?“一是加强定向培养,这是补充基层卫生人才的重要渠道;二是鼓励已经退休的‘夕阳医生’来基层。”雷后兴说。


2019年10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中提出,扩大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培养中医专业医学生规模,在全科医生特设岗位计划中积极招收中医医师,鼓励实行中医药人员“县管乡用”,鼓励退休中医医师到基层提供服务,放宽长期服务基层的中医医师职称晋升条件。


2021年2月印发的《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中提出,要用5年至10年时间,评选表彰300名左右国医大师和全国名中医,培育500名左右岐黄学者、3000名左右中医药优秀人才、10万名左右中医药骨干人才。


全国各地分别提出了关于中医人才培养的规划。


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印发的《2021年全省中医工作要点》中提出,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协同推进中医药教育改革,深化医教协同,突出高层次人才培养,加强基层中医药队伍建设,扩大中医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探索将中医师承教育作为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的重要形式,加大基层中医药人才供给。


2021年9月份出台的《浙江省中医药条例》中规定建立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寻访制度,鼓励一些在民间通过“师承方式”学习或者拥有多年实践经验、医术确有专长的人员,在通过考试或考核后依法取得医师资格。


“十四五”规划中也强调要“强化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吸纳更多优秀的民间中医药人才,保障民间特色技术疗法推广与传承,培养多层次中医药人才,提供不同层次的中医药服务,逐步完善基层中医药服务体系。


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司长李昱介绍,“十四五”期间要加强中医药科技人才队伍和创新团队建设,组织实施中医药创新团队及人才支持计划,组织遴选一批国家中医药多学科交叉创新团队和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团队,培育一批具有多学科交叉创新素质和能力的青年拔尖人才队伍。


“以前基层卫生院很多中医都转去学习影像或者护理了,随着我们对中医药事业的重视和中医馆建设的持续推进,很多中医又回归了。在基层建设中医馆,在基层提供中医药服务,既解决老百姓的需要,提升了基层中医药的服务能力,又有利于传播中医药文化。”雷后兴说。


传播中医药文化


中医药,让群众切实受益,同时也为中医药文化在中华大地上传播打下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2016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指出:“我们要把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中医药宝库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坚持古为今用,努力实现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代健康理念相融相通,服务于人民健康。”


近年来,中医药文化的传播教育,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提出:“把中医药文化贯穿国民教育始终。”《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指出:“实施中医药文化传播行动,持续开展中小学中医药文化教育。”


今年6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教育部等部门联合印发了《中医药文化传播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5年)》,提出进一步丰富中小学中医药文化教育,将中医药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导中小学生了解中医药文化的重要价值;在“国培计划”示范项目中设置中小学体育与健康等学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鼓励各地将中医药文化相关内容有机融入培训课程,提高教师相关知识水平。


深圳市首列“中医药文化”公交专线近日上线;打开手机扫一扫即可参加“健康盲盒”活动。盲盒里面除了有《中医健康素养42条》健康折页,还有防疫香囊等产品。用“流动的窗口”打造“流动的文化课堂”,以中医健康素养为核心,融入中医科普、盲盒等元素,为市民打开学习健康知识的窗口,强化市民“每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


浙江省的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工作走在全国前列。2017年4月,该省发布了全国首套小学中医药教材《中医药与健康》。同年秋季,该省率先在全国推进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全覆盖。该省兰溪市打造了“政府牵头、学校落实、医院配合、企业支持”的中医药教育“兰溪模式”,受益学生达到10余万人次,为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积累了宝贵经验。


上海积极推动中医药科普知识进校园、进课堂,率先编撰面向全年龄段青少年的中医药系列科普读物,搭建起国内首个面向中小学生的中医药慕课科普平台,打通大中小学实践平台资源,建设校园科普工作站和“百草园”。


四川省成都市通过与传统文化结合、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与实践体验结合的模式,力促中医药文化进校园。通过体验互动引导幼儿感知“神奇”中医、家校互动传播中医文化知识、内外互动强化保育人员中医文化素养等做法,促进中医文化的启蒙教育。


家门口,闻得到中药味。中医药知识,融入日常生活,人们运用所掌握的中医药知识预防疾病和保健养生。


健康,成了每个人的追求。至此,每个人,都会成为中医药的受益者,也会成为中医药文化的传播者。


 
(文/小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0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zgzywpt.cn/news/show-2512.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北华亮云网络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冀ICP备202100016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