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玛江塘乡,位于西藏自治区山南市浪卡子县东南部,平均海拔5373米,是我国海拔最高的乡。这里也被称为“生命禁区”,气候恶劣,空气稀薄。在这里坐落着全中国海拔最高的边防派出所——普玛江塘派出所。与户外的萧瑟荒芜的景色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派出所内人头攒动,一名医生正在给民警切脉开方,不时举起氧气瓶闭目吸氧;另一名嘴唇微紫的医生正在为民警针灸……他们是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医疗队的队员,正在此巡诊。
5月19日,国家移民管理局联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同开展“为高原民警义务巡诊送健康”活动,并邀请知名中医专家前往一线巡诊。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医疗队承担了此次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巡诊任务,他们是开启中医药保障戍边民警健康的第一支先锋队,医疗队由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副所长吕诚担任队长、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第四党支部书记田元祥、中医针灸推拿专家刘佳、中医内科专家刘大胜等成员组成。团队成员全部是第一次踏上高原,临行出发前,医疗队准备好针灸银针,打包好中医膏药,所有队员都不想错过为戍边民警送去健康的机会。
“我还能再坚持一会儿”
巡诊期间,医疗队驱车总行程达5900公里,足迹遍及西藏拉萨市区、山南浪卡子、洛扎、阿里、普兰以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麻扎、库地、叶城)、喀什(塔县、红其拉甫方向)等地,平均工作海拔4134米,平均每天工作时间14.12小时,义诊人数近1000人,开具中药处方770份,针灸推拿404人、心理咨询99人。这既是一份严谨的工作数据,也是一份闪光的巡诊答卷。
统计数据有多漂亮,医疗队就有多努力。对于第一次在高原巡诊的专家来说,恶劣的环境和强烈的高原反应是他们必须要克服的困难。
“我还能再坚持一会儿……”已经连续工作了好几个小时的田元祥说。五十多岁的他是团队中年龄最大的成员,甫一登上高海拔地区就头晕头痛、恶心呕吐、两脚发软,他知道“高反”来了。高原反应是进入藏区第一道门槛,但巡诊医生没有多余的时间休息适应,带着身体的不适坚持工作是他们唯一能做的。其他年轻医生都劝田元祥多吸氧多休息,先保重身体再继续工作,但他还是坚持边吸氧边诊脉。他说自己带着组织的嘱托和使命来到这里的,多诊脉一次,多开方一张,就能够为驻藏民警多带来一份健康。
一定要坚持,不辱使命,是医疗队每一位医生这13天巡诊工作的初心。虽然每一位医生都经历着高反的痛苦,为了安全和严谨,做事也“慢半拍”,诊脉慢一点,开方慢一点,针灸慢一点,但他们常挂嘴边的话都是“再坚持一下”“这没什么”“我还可以”,翻看每日工作总结,有复盘细化诊疗分工,有认真落实诊疗服务对策,却没有记录任何高原工作的艰辛。
刘大胜是沈氏女科第21代传人,临床经验丰富,诊脉开方是他日常工作中最普通最熟悉的一部分。他笑称,因为高原反应思维变得迟缓了,自己仿佛成了迪士尼动画片《疯狂动物城》里的行动缓慢的树懒闪电。在平原地区诊脉开方一气呵成,在高原开方则需要多花一倍的时间。但面对边防警察们对中医诊疗的热切期待,他咬紧牙关坚持工作。
医疗队队长吕诚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时作为第一批援鄂医疗队队员支援武汉金银潭医院。面对高海拔高强度高负荷的巡诊工作,这名一线经验丰富的医生同样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他虽然一再嘱咐大家保重身体,劳逸结合,但他知道,强烈的高反、路途的奔波、连轴转的辛劳,都阻挡不了他们医者仁心的大爱精神。
在高原上洒下中医种子
视线回到普玛江塘边防派出所,观气色、听气息、询病症、摸脉象,医疗队队员们为民警“望闻问切”。
一位皮肤黝黑的普玛江塘民警走进简易营房,刘大胜赶忙放下氧气瓶。营房里有点冷,刘大胜先搓热双手,示意民警将手放在脉枕上,将食指、中指和无名指放在他的脉搏处诊脉。接着认真观察他的面色、舌苔等,仔细询问身体状况,沉思片刻便开始书写药方。看着民警高兴地拿着药方去取药,刘大胜露出欣慰的神色,接诊下一名患者。
医疗队人手有限,而等待看病民警、战士和群众太多,陪同医疗队的拉萨边防民警就承担了导诊工作。负责外科病症、痛症及针灸推拿等中医特色手法治疗的刘佳在巡诊中便将中医特色手法治疗的一些基本知识传授给这位拉萨民警,忙不过来时也请他帮忙。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医疗队在巡诊中重视疾病预防知识和基础中医知识的传播。在平均海拔4300米以上的高原地区,医疗资源相对匮乏,医疗条件相对简陋,医疗队觉得有必要短时间内让边防民警掌握一点中医常识,便手把手、面对面向他们讲述高原常见病症的穴位按摩缓解小方法。
巡诊中,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第四党支部与普兰边境管理大队大队部党支部签署结对共建协议,在本次巡诊活动的基础上,利用各自的资源优势,为关爱边防民警、保卫国家边疆做出切实贡献。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还与新疆边防总站签订“警地中医药健康保障协议”,今后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将继续为新疆边防总站官兵提供中医药诊疗咨询服务,持续为保障边防民警做好医疗保障工作。
医疗队,在高原上洒下了中医药种子。
难舍边防民警
医疗队中有一位特殊的医生,她就是心理咨询与辅助治疗的徐蕊医生,在此次巡诊中承担了百余名边防民警的心理调查和心理疏导工作。这些戍边战士忠诚捍卫着祖国的安宁,用初心守护着人民的幸福,但长期面对恶劣的环境、饱尝与家人分离两地的思念。徐蕊医生帮助边防民警舒缓和释放心理压力,增强其自我调适能力,受到他们的普遍好评。
“我也想让媳妇孩子来这里团聚,但孩子之前来看我时连挂了三天吊瓶,还是嘴唇青紫,我不能让他们留在这里。”一位西藏边防总队的河南民警说。
“我是97年出生的,肯定比医生岁数小。”一位驻守海拔5200米的民警笑着说。
保卫边疆、帮助群众、救助游客,把青春和热情洒在了雪域高原上。在与边防民警的沟通和诊疗中,医疗队队员们也更加真切地体会到“哪有什么岁月静好,都是他们负重前行”的深刻涵义,也更加崇敬这些忠诚尽责守卫边疆的民警们。
“在高原上,最有意思的事是一起嚼方便面饼。”陪同巡诊队的民警说。医疗队在赶往阿里日土县泉水湖一级公安检查站的途中,遭遇风雪天气,只好以方便面充饥。但高海拔地区水都烧不开,冲泡五分钟的方便面饼仍然是硬的,巡诊中的艰辛劳累也被这种乐观昂扬的斗志冲淡了。
巡诊中,医疗队在康西瓦烈士陵园为长眠于高原上的烈士们敬献了花圈,向边防英雄们表达崇高的敬意。医疗队全体成员均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在巡诊中不断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不断激发家国情怀,更加凝聚奋发前行的斗志,认识到护佑中医药薪火传承的重要性。
13天的巡诊,医疗队在工作过程中,展现了精湛的专业技术、扎实的工作作风、热情的服务态度,得到了边防民警的热烈反响和普遍好评。在巡诊总结会上,吕诚表示,此次巡诊仅仅是一个开始,回去后将总结诊疗经验和相关病案,邀请相关专家学者进一步研究落实,开展有针对性中医药治疗方案,为广大边防民警诊疗工作提供医疗支撑,并提供持续性的中医诊疗服务。
虽然巡诊仅有13天,但医疗队难舍边防民警。犹记那些回荡在高原上的铿锵誓言,那些国门界碑前的黝黑面孔,那些感人至深的英雄事迹。医疗队怀着崇高的敬意和沉甸甸的期许,秉持着重视疗效、重视实践的医者初心,将继续在中医药这片沃土上砥砺前行,不断为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拼搏奋斗。(白卫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