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近年来,中国正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中医药在抗击疫情中也显示出独特价值和重要作用。
在巴基斯坦人法迪看来,中医发展引人注目,因为在疫情期间,身为实习医生的他亲眼见证了中医是如何治疗患者。从喀麦隆前来中国学习临床医学的安妮,在中国学习5年后改变了她对中医的固有印象。在中国生活了20年的韩国人李槿和心目中,中国传统文化中最让他觉得神奇的是中医药。这三位外国人观察到,中医药正进一步融入生活、走向世界。
种植:实时监控中药材生长
江西是中医药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在中医药界占有重要地位。法迪是江西一家中医院的实习医生,他刚完成了江西中医药大学为期5年的学习。
对于中医诊治已不陌生的他,一直很好奇中药材是如何种植的。“每天中医院都要消耗大量的天然药物,这些药材是从哪里来的呢?”为寻找答案,法迪专门探访了被誉为中国药都的江西省樟树市。
中国四大传统炮制流派中,“樟树帮”“建昌帮”占据其二。作为江西中医药的代表,樟树药业始于汉晋,成于唐宋,盛于明清,有“南北川广药材总汇”之称。千年药都樟树在当代仍充满活力,一年一度的樟树药交会吸引着南北各地药商,被誉为中医药交易“永不落幕的盛会”。
在一片占地1万亩的中药材种植基地内,樟树梦达实业中药材种植基地负责人刘世剑向法迪介绍,这里种的是樟树的道地药材枳壳,它的主要功效是理气宽中消滞。
出乎法迪意料的是,当地对于这么大一片药材种植基地,早已不是传统的田间管护方法。在种植基地的监控室内,他看到视频采集监控系统正实时关注树木生长情况,以辅助人工种植作业;监控室还设有生态管理系统,通过对土壤、pH值等各种数据进行监测,实时观测农残、铜、铅、铬等元素,确保种植的药材能达到国家标准。“对我来说,来一个中药材种植基地参观、体验,观察中药材是如何生长的,是一次美妙的经历。”法迪说。
研制:实验室分析中药成分
安妮来江西中医药大学学习临床医学专业已有近5年时间,“当面对中国、土耳其等四个国家的留学选择时,出于对中国的热爱,我毫不犹豫选择了这里”。
安妮告诉记者,在喀麦隆,人们也常用草本药物治疗疾病,“那时我对中医药的印象还停留在针灸、拔罐等传统疗法上”。到了中国,安妮才发现,原来传统中医药也能与现代科技结合得如此紧密。学习期间,她参观了位于江西赣江新区的赣江中药创新中心。这里主要承担本草物质科学研究设施的预研、建设、运行和管理,并开展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
赣江中药创新中心主任助理于伟对安妮介绍说,中心主要基于中药中的物质组成、结构分析以及靶点等信息,进行物质层面上的分析工作。在赣江中药创新中心内,安妮第一次体验从药用植物提取中药成分的实验过程。
于伟向安妮介绍,大科学装置预研的主体设备是多维多通道分离纯化系统,这个系统平均三天可以完成一味中药里数百个化合物的纯化制备,并实现流程自动化、智能化。这些科学装置不仅限于研究中药使用,还可以用于从事世界各国传统医药的研究工作。
“没想到中医也‘很科技’。”这一认知让安妮惊叹,也改变了她对中医的固有印象。明年6月份,安妮将会完成本科阶段的学习,她打算继续研究生学位的深造,“我希望回国后成为一位医生,让更多民众能从中医药中受益”。
诊疗:与时俱进“潮”起来
韩国人李槿和一直对江西悠久的历史文化非常感兴趣,不知不觉间,他在江西已生活了20年,如今是江西省韩国人商会会长。
“中国传统文化中,最让我觉得神奇的是中医药。”李槿和说,他听闻江西中医药历史悠久,起源于江西九江的“杏林文化”是中国中医药文化的重要标志,发祥于江西抚州的“旴江医学”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医学流派之一。
来中国之前,李槿和对传统医学的印象是韩医院,“主要制作补药,用物理方法治疗腰背疼的地方”。来中国之后,看到身边很多中国朋友在用中医调理身体,他也渐渐开始接触中医药。
“我从十年前开始,从右肩到手臂都感到很疼,还有些麻痹的迹象,晚上根本睡不着觉。”李槿和说,医生建议他必须立即动手术。他决定先试试中医治疗,“我去了中医院,通过针灸、按摩等方式,大概治疗了2个月,最终见到了效果,身体状况改善了很多”。
李槿和发现中医这些年也在与时俱进,融合高精尖的技术手段,让他大开眼界,“比如我体验过的热敏灸项目,它来源于传统灸法,实际上跟传统灸法不一样。传统灸法是定点一个个穴位,热敏灸是需要寻找穴位,而且它的疗效有大数据和临床验证支撑”。
“从临床发现热敏现象开始,这30多年来我们一直结合现代科研技术,历经了多中心大样本的课题深入研究,明晰热敏灸的操作方法、适应病症、临床疗效等。”热敏灸创始人陈日新说,目前中国科学家正在针灸机制领域、临床试验等方面加大研究,为灸疗提供更科学的理论依据。
结合了传统中药材和西式咖啡的“草本咖啡”销售火爆,养生药膳和中药饮片走俏市场,中药老字号品牌推出的护肤品成为爆款产品……这些年,李槿和感受到中医药养生保健理念变得年轻化、时尚化,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如今,不仅是我自己,越来越多的朋友开始中医养生,”李槿和深有感触地说,“中医药文化之所以能绵延至今,在于其深厚的文化内核不断适应时代发展,满足个性化的健康需求,为海内外更多人所认可和接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