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网

微信扫一扫

微信小程序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微信关注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吐下之余 定无完气

   2021-11-03 810
导读

中医中的“吐下”,指的是呕吐和腹泻。有生病导致的自然反应,比如患了胃肠道传染性疾病的上吐下泻;另外还有治病的手段,比如金元时期的著名医家张子和就特别擅长汗吐下三法,即用药物或者其他方法,让患者发汗、呕

中医中的“吐下”,指的是呕吐和腹泻。有生病导致的自然反应,比如患了胃肠道传染性疾病的上吐下泻;另外还有治病的手段,比如金元时期的著名医家张子和就特别擅长汗吐下三法,即用药物或者其他方法,让患者发汗、呕吐、腹泻,这样可以使得邪气随之而去。但是,无论吐泻属于哪种类型,在吐泻之后人会变得气机虚弱。清代尤在泾在《金匮要略心典·痰饮》中说:“吐下之余,定无完气。”这句话特别明确地说出了这个特点。首先,人生病的过程中,身体与邪气抗争会消耗正气,尤其在急病的过程中,这个消耗会感觉非常明显。比如很多人平时会有这样的经历,一次严重的感冒发烧,过去之后,整个人走路都会感觉发飘。可能在持续几天后,身体状况逐渐恢复了,才会变好,这是原因之一。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气随液脱”,这是中医术语,指大汗、大吐、大泻的时候,人体的津液大量丢失,气亦随津液大量外泄而脱失的病理变化。中医认为,津液是气的载体,津能载气。其实,津液在体内也是流通的,起到濡润身体等重要作用。而且津和液还稍有不同,《黄帝内经》说:“津液各走其道,故三焦出气,以温肌肉,充皮肤,为其津;其流而不行者,为液。”但是,我们平时就统称“津液”。在吐泻之后,津液会大量流失,必然导致气的亡失。


所以,《伤寒论·阴阳病脉证并治》说:“发汗多,若重发汗者,亡其阳。”这里讲的是如果大量发汗,导致津液外泄,阳气随之亡失。所以宋代许叔微在遇到身体虚弱、正气不足的患者,当必须要用发汗方法治疗的时候,是先补正气,然后再发汗的。(罗大伦)


 
(文/小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0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zgzywpt.cn/news/show-2699.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北华亮云网络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冀ICP备202100016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