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中国医药物资协会主办的以“国际视野下的后疫情时代全球健康”为主题的“中西对话”活动上,国医大师孙光荣表示,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具有多个不确定因素:隐形多变的传染源不确定;多样快速的传播途径不确定;由于地域、种族、性别、年龄、工种对感染新冠肺炎的患病率差异很小,导致易感人群不确定;除了举国体制全民防控阻击和中西医结合预防治疗康复外,多疗法、多药物、多途径的预防、诊治、康复的预期不确定;多器官受损、多突发症状的临床表现和后遗症不确定;疫情中断、终止的时限不确定。
在孙光荣看来,后疫情时代全球健康将面临的挑战主要有四个方面:如何自我防护和提升自身健康水平;如何确保个人健康又满足人际交往需求;如何防控阻隔疫情蔓延,并提升合作交流成效以及如何改造和改善人类生活环境,降低新冠肺炎疫情后续负面影响。
对此,孙光荣建议,一要重科学普及。坚持宣导中医学“治未病”学术思想,大力开展全球合作的中西医健康科普教育活动,使人民群众认识到中医上所讲的“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大幅度提高民众自我防控疫情、增强体质、保持健康的认知和能力,自觉提高防控意识,改变不良习俗和生活习惯,以适应疫情长期防控需求。使人民群众认识到任何疫情的暴发和流行是人类必须共同应对的难题,而不是任何一个国家、一个地域、一个种族、一个人群所面临的灾难。必须彻底摒弃政治偏见,清除种族歧视,消除恐惧心理,实事求是,共同科学面对。
二要重学科融合。坚持“中西医并重”,尤其需要重视中西医药学与生物、物理、化学和大数据等现代科技信息的跨界融合,大力开展全球中西医与现代科技的合作。针对防控疫情、保护健康研发中西医学新的健康产品,改进和完善后疫情时代下的国际间健康合作交流方式。
三要重传承创新。通过科学验证,辨别信息真假,全球合作研究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各国经验,特别是具有确切疗效的中医药所作出的突出贡献,取其精华用以传承,在守正基础上融合创新,研发出防控疫情的方药,特别是要注重预防用药的研发。同时推广用于适应症和后遗症的针灸、推拿、敷贴、盥洗等有效而毒副作用小的外治疗法。
四要重心神调治。从中医学“形神合一”的理论出发,深刻认识新冠肺炎疫情的突发与流行导致了健康人群和患者人群的广泛的心神失养。
“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心神安则百骸强,可通过全球合作疏导社会舆情,调治患者心神,通过药物、开导、激励、娱乐等方式开展后疫情时代全球心理健康的防治。
五要重环境净化。从中医学“天人合一”的理论深刻认识自然环境对疫情防控具有的重要意义,加强对绿水青山的保护和建设,大力降解因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留下的医药残留物。
活动现场,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迈克尔·莱维特与中国工程院院士孙汉董、刘昌孝、吴以岭等国内外医学家进行对话,并围绕后疫情时代全球健康进行演讲,呼吁坚持中西医携手,共同抗击疫情,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