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舍清江曲,柴门古道旁。草深迷市井,地僻懒衣裳。榉柳枝枝弱,枇杷树树香。鸬鹚西日照,晒翅满鱼梁。——唐·杜甫《田舍》诗文赏析
杜甫,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则被称为“诗史”。《田舍》是杜甫初夏时节所作。诗的前两句叙写村居的荒僻,描绘了诗人居住在田间农舍旁,江河弯弯,清澈见底,推开柴门走出农舍,门前的小路上一个人都没有,周围荒草丛生,丝毫感受不到都市的繁华之气。在这样一个荒无人烟的地方,诗人倒也懒得整理衣冠,只是穿着随意地欣赏着周边的田园景色。后两句描写景物的“悠闲”。榉柳的枝叶此时尚未生长茂盛,在风中摇曳的姿态稍显羸弱。但此时的枇杷果已经成熟,黄澄澄地挂满树梢,远远地便能闻到一股清香。屋旁的江水涨高了,鱼儿纷纷跃上江面,渔民带着鸬鹚在江中忙碌着,收获满满。
整首诗为人们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田园画卷。让人感受到,作者虽身处荒僻之地,远离闹市,但有这些美丽的田园风光相伴,生活也格外闲适自在。诗末的“枝枝弱”对“树树香”,不仅读起来朗朗上口,更是让整幅田园画卷跃然眼前,让人心生向往。枇杷药用
诗中提到了枇杷。枇杷作为蔷薇科枇杷属的植物,不仅具有独特的绿化观赏价值,而且枇杷全身都是宝,其花、果实、叶子、果核和树根都是不可多得的良药!现在,让我们带着那份诗意的向往之情,一起走近那棵巍然挺拔的枇杷树吧!
枇杷花 枇杷的干燥花。于冬春季节采摘,除去杂质,晒干即可。枇杷花主产于广西、广东、福建、台湾等地。其味淡,性平,归肺经。据姚可成《食物本草》记载(枇杷花):“治头风,鼻流清涕。”因此,枇杷花具有疏风止咳、通鼻窍之功效。常用于治疗头部着风后鼻塞流涕,或虚劳久嗽痰中带血等。
枇杷果 枇杷秋日养蕾,冬季开花,春来结果,夏初成熟,承四时之雨露,为“果中独备四时之气者”。俗话说:“三月枇杷出好世”。眼下正是阳春三月好时节,树上的枇杷正日渐成熟。据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枇杷乃和胃降气,清热解暑之佳品良药。”枇杷果肉柔软多汁,酸甜适度,味道鲜美,被誉为“果之冠”,因此,历史上枇杷果常被作为贡品。中医认为,枇杷果味甘、酸,性平;归肺、胃经。具有清肺止咳、生津止渴的作用。主要用于阴虚肺燥引起的咳嗽或咯血;咽干口渴,胃失和降,干呕不欲食等情况。枇杷虽好,不宜多食,否则易发痰热、损伤脾胃。而且,枇杷果最好要熟透才能剥皮吃,否则易导致咽喉不适甚至腹泻。另外,糖尿病患者也不宜多吃。
枇杷叶 枇杷的干燥叶。其味苦,性微寒,归肺、胃经。《本草再新》言其:“清肺气,降肺火,止咳化痰,止吐血呛血,治痈痿热毒。”因此,枇杷叶具有清肺止咳,降逆止呕的功效,主要用于肺热咳嗽,气逆喘急,胃热呕逆,烦热口渴等症。另外,枇杷叶如经蜜炙,可增强其润肺止咳的作用,对于肺燥咳嗽的疗效尤佳。一般认为,枇杷老叶比嫩叶的药效要好。因此,我们可以刷去老叶背后的绒毛,切碎,然后再用细密的纱布包着煮水喝。不仅对于黄痰咳嗽、呕逆烦渴者有很好的效果,而且也可以预防四时流感。另外根据个人情况也可以加入少量冰糖调味,或配伍其他药物一起使用。注意枇杷叶用前须去毛。且不适于胃寒所导致的呕吐,以及风寒引起的咳嗽。
枇杷核 枇杷的种子。其味苦,性寒,归肺、肝经,有小毒。《本草再新》言其:“治疝气,消水肿,利骨节;治瘰疬。”因此,枇杷核具有化痰止咳,疏肝理气、利水消肿之功效。常用于咳嗽痰多,疝气,水肿,淋巴结结核,瘰疬。注意枇杷核内服不宜过量,3~9克即可。过量内服会中毒,甚则死亡。而且,须用水煮开后喝,不能生吃。
枇杷根 枇杷的干燥根。其味苦、涩,性平,无毒。《民间常用草药汇编》言其:“镇痛,下乳。”因此,枇杷根具有清肺止咳,下乳,止痛之功效。常用于肺结核咳嗽,乳汁不通,风湿痹痛。常用药膳
蜂蜜枇杷花茶
材料:6~12克枇杷花,适量蜂蜜。
做法:热水冲服枇杷花,再调入蜂蜜,搅匀服用。
功效:润喉止咳,解表疏风,通鼻窍。
枇杷花炖鹌鹑
材料:枇杷花15克,陈皮5克,苦杏仁15克,鹌鹑一只,食盐适量。
做法:鹌鹑洗净,切小块,所有食材一起放入砂锅中,大火烧开,改小火再炖1~2小时,加入食盐调味即可。
功效:化痰降气,润肺止咳。适用于迁延不愈的久咳、燥咳、咳喘,及慢支、肺气肿患者。
枇杷核甘草橘皮汤
材料:枇杷核15克,甘草和橘皮各6克。
做法:三物一起加水煮沸,代茶饮。
功效:甘草和中化痰,橘皮化痰祛湿,枇杷核化痰利水,对于肺经有湿热而咳痰者有很好的缓解功用。
枇杷根炖猪脚
材料:枇杷根30克,猪脚一只,适量黄酒。
做法:猪脚洗净切块,加入枇杷根,黄酒,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炖1~2小时。
功效:祛风湿痹痛,对于素来风湿导致的关节疼痛有较好的改善效果;还可用于哺乳期妇女下奶之用。(邓凤翘 胡世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