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稻多产于南方水田,其颖果平滑,粒饱满,稍圆,脱壳后称糯米,又名“江米”,外观为不透明的白色。《本草纲目》言糯米与粳米的区别:“黏者糯,不黏者为粳。糯者懦也,粳者硬也。”糯米味甘,熟则气香,性温,归肺、脾、肾经。
主要功效
生津止渴
糯米生津、固涩之力强,可用于阴伤气脱之证。
治烦渴不止:糯米三合,水五升,蜜一合,研汁分服,或煮汁服。消渴饮水方同上(《杨氏产乳集验方》)。
治三消病:糯谷(炒出白花)、桑根白皮等分。每用一两,水二碗,煎汁饮之(《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温中暖胃
糯米能补中益气,暖脾胃,坚大便,止虚寒腹泻痢疾,可用于虚劳及中焦虚寒之证。
治疗虚劳不足:糯米入猪肚内蒸干,捣作丸子,日日服之(《本草纲目》)。因糯米质黏腻难消化,本方可制成药丸缓缓服之,以冀久久为功,若骤服量多,脾胃虚弱者反伤脾胃。
食用注意
由于糯米质黏腻而性温,多食易黏滞不化,故脾虚食滞者禁服,病中、病后初愈者忌食。小儿脾气易虚,也不宜多食。且其易助湿热,久食令人多热,故湿热痰火者禁食。故《本草纲目》云:“糯性黏滞不化,小儿、病人最宜忌之。”又云:“若素有痰热风病,及脾病不能转输,食之最能发病成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