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阐述了四季养生之道,其中冬季闭藏,万物休整,神志深藏于内,人们应顺应天时,遵循“冬藏”之道,以防寒邪为冬季养生第一要务。
三九是一年之中最冷的日子,人体皮肤干燥,毛孔闭塞,气血不畅。寒冷最易伤阳,容易出现四肢畏寒、脾胃虚寒、不耐寒冷等症状。所以,这时候最适合进行艾灸,借助艾灸之阳气温通经脉。冬至为一年至阴之时,此后阳气开始逐渐生发。三九时节进行艾灸,正符合天时,顺应了自然界阳升之气,可大大增强艾灸的温补之力,尤其适合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妇科疾病、骨关节疾病、脾胃功能虚弱,以及体质虚弱的人群。中医认为,艾灸以热治寒,可鼓舞正气,驱散体内寒气,以调理虚证、寒证,还可以平衡阴阳,调整气血,提高人体免疫力和抵抗疾病的能力,具有强身、防病、治病的效果。
艾灸保健时需要注意以下两个原则:第一,频次不宜太高,建议一周2~3次即可;第二,穴位不必太多,日常调养灸3~5个穴位足矣。
呼吸系统疾病可灸风门、身柱、肺俞、足三里;消化系统疾病可选脾俞、胃俞、中脘、足三里、阳陵泉;妇科疾病可选肾俞、关元、中极、足三里、三阴交;身体健康者为防病保健,也可独灸足三里或关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