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时似雪,谢时似雪,花中奇绝。香非在蕊,香非在萼,骨中香彻。
占溪风,留溪月,堪羞损、山桃如血。直饶更,疏疏淡淡,终有一般情别。
这首《盐角儿·亳社观梅》是宋代词人晁补之的作品,赞美了梅花的清香美丽和高尚品格。词牌《盐角儿》来源于盐,《碧鸡漫志》载:“始教坊家人市盐,于纸角中得一曲谱,翻之,遂以为名,今双调《盐角儿》令是也。”
调味亦入诗
盐是重要的调味品,被称为“百味之长”。《尚书》云:“若作和羹,尔唯盐梅。”盐味咸,梅味酸,均为调味所需,后世亦喻指国家所需的贤才,许多诗人也以梅盐的调味功能为喻,表达治理天下的雄心壮志。如唐代韩愈《苦寒》:“褰旒去耳纩,调和进梅盐。”宋代邵雍《问调鼎》:“只有盐梅难尽善,岂无姜桂助为辛。”
谢道韫以柳絮喻飞雪,被称为咏絮之才,胡儿以撒盐喻飞雪,也并非全无道理。鹅毛大雪形同柳絮,但当小雪以冰晶的形式降落时,和盐粒就极为相似,如唐代李贺《马诗》云“腊月草根甜,天街雪似盐”。宋代吴潜《喜雪》:“谢院撒盐飞琐琐,隋堤翦帛散戈戈。”
在古代,盐是重要的战略物资,事关国计民生,朝廷常实行盐铁专卖。王安石作《收盐》云“一民之生重天下,君子忍与争秋毫”,表现其为天下理财,不与民争利之心。古诗中有描写盐民辛苦劳作的,如清代吴嘉纪《煎盐绝句》:“白头灶户低草房,六月煎盐烈火旁。走出门前炎日里,偷闲一刻是乘凉。”有描写盐商牟取暴利的,如元稹《估客乐》:“小儿贩盐卤,不入州县征。一身偃市利,突若截海鲸。”还有讽刺盐商为富不仁的,如明代钱福《归盐商解嘲》:“淡罗衫子淡罗裙,淡扫蛾眉淡点唇。可惜一身都是淡,如何嫁了卖盐人。”
入药用处多
“水行润下结为盐,海井池崖尽可拈。擦向齿间忘痛楚,洗将眼上利观瞻。熨通关格坚能软,探吐痰涎火不炎。更有戎盐青黑色,牢牙明目力堪兼。”(清代赵瑾叔《本草诗·食盐》)食盐为海水或盐井、盐池、盐泉中的盐水经煎晒而成的结晶,主要成分为氯化钠,因来源、制法的不同,常夹杂有氯化镁、硫酸镁、硫酸钠、硫酸钙及不溶物质等杂质。食盐味咸,性寒,归胃、肾、肺、肝、大肠、小肠经,具有涌吐、凉血、解毒、软坚的功效,用于食停上脘、心腹胀痛、胸中痰癖、二便不通、齿龈出血、喉痛、牙痛、目翳、疮疡、毒虫螫伤的治疗。
“猪牙皂角及生姜,西国升麻蜀地黄。木律旱莲槐角子,细辛荷叶要相当。青盐等分同烧煅,研细将来使最良。揩齿牢牙髭鬓黑,谁知世上有仙方。”(《西岳莲华峰碑载治口齿乌髭药歌》)食盐是古人维护口腔卫生的最常用药品之一,单纯用盐水漱口,即可清洁口腔,保健牙齿,如《礼记》载“鸡初鸣,咸盥漱”。食盐与具有清热祛风作用的槐枝配伍,可治疗风热牙痛,如《唐瑶经验方》治疗风热牙痛方,“槐枝煎浓汤二碗,入盐一斤。煮干炒研,日用揩牙,以水洗目”。
“白帝城头春草生,白盐山下蜀江清。南人上来歌一曲,北人莫上动乡情。”(唐代刘禹锡《竹枝词九首其一》)民间常用盐水洗眼,预防和治疗眼部感染性疾病,如《眼科全书》用食盐雪白者制成立消丹,治疗浮翳、宿翳、雾翳膜遮睛眼痛。
“发似秋霜身槁枝,相逢惊怪此翁谁。能啖范丈齑盐日,曾识荆公疥癣时。”(节选自宋代刘克庄《纵笔》)食盐性寒,可治疗诸风热病。《肘后备急方》载,“盐末、椒末等分,酢和敷之”,可治疗手足心毒,风气毒肿。民间还常用盐水消毒,治疗皮肤病,如《外科精义》载“盐摩其四围”可治疗溃痈作痒。现代研究发现,食盐可形成高渗环境,对细菌有抑制和杀灭作用。
“蜀麻吴盐自古通,万斛之舟行若风。长年三老长歌里,白昼摊钱高浪中。”(杜甫《夔州歌十绝句·其七》)将盐炒热外熨,可治疗多种疾病。如《肘后备急方》载“熬盐熨之,又炙枳实熨之”,可治赤白久下,谷道疼痛不可忍;《方脉正宗》载“盐炒热,熨脐下气海”,可治阳脱虚证之四肢厥冷、不省人事,或小腹紧痛、冷汗气喘。民间常将盐炒热外熨治关节疼痛,效果显著。
“年年春夏潮盈浦,潮退刮泥成岛屿。风干日曝咸味加,始灌潮波塯成卤。”(宋代柳永《煮海歌》)吐法是中医八法之一,通过呕吐排除留在咽喉、胸膈、胃脘的痰涎、宿食和毒物等有形实邪,以达治疗目的。盐汤探吐法是中医常用的吐法之一。《神农本草经》载:“大盐,令人吐。”《金匮要略》载:“治贪食,食多不消,心腹坚满痛。盐一升,水三升。上二味,煮令盐消,分三服,当吐出食,便瘥。”
“红漆车儿驾白羊,吴盐空洒竹枝香。不知羊角如心曲,才听车轮欲断肠。”(明代浦源《竹枝词》)隔盐灸是临床上常用的隔物灸之一,指用纯净干燥的食盐填平脐窝,上置大艾炷施灸的方法,因本法只用于脐部,又称神阙灸。该法最早载于《肘后备急方》,后世医籍多有介绍。隔盐灸具有回阳、救逆、固脱、温补下元的作用,常用于治疗阴寒腹痛、泄泻、霍乱、吐泻、痢疾、小便不通、四肢冰冷和中风等。
“五行水本咸,安择江与井。如何不相入,此意复谁省。”(节选自苏轼《诸葛盐井》)盐为百病之主,具有引经报使作用,是常用的引经药。《本草纲目》载:“盐为百病之主,百病无不用之,故服补肾药用盐汤者,咸归肾,引药气入本脏也。”中药诗中也多有这方面的描写,如清代赵瑾叔《知母》一诗云“酒浸或将盐水润,引经上下可相随”。又有《黑豆》一诗云:“引经须把青盐使,解毒宜将甘草加。”
“怜底众生病,餐尝略不厌。蒸豚揾蒜酱,炙鸭点椒盐。”(唐代寒山《诗三百三首》)盐还是炮制中药常用的辅料。盐炙是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一定量的食盐水溶液拌润翻炒至一定程度的炮制方法,多用于补肾固精、疗疝、利尿和泻相火药物的炮制,具有增强药物补肾固精、利尿、清热、滋阴降火凉血之功和引药下行的作用,还能缓和药物辛燥之性。如赵瑾叔《杜仲》云“断丝须记寻盐炒,折片休忌用酒倾。肝润骨筋无强直,肾强腰膝易支撑”。《香附》云:“人乳童尿和酒醋,由来西制必用盐。”《黄檗》云:“酒调蜜渍盐还润,肿毒疮疡尽可攻。”
盐汤浸泡、盐渍和盐水洗也是常用的炮制方法。如赵瑾叔《黄连》:“试问苦寒谁可制,盐汤姜汁酒和醯。”《卷柏》:“山谷石沙生最细,井花盐水浸宜工。”《吴茱萸》:“开口盐汤先泡过,食多昏目发痈疮。”《杨梅》:“紫更胜红红胜白,盐藏蜜渍曝须干。”《金》:“食盐可洗柔能制,汞锡相投恶必禁。”
虽好莫多食
“鸭馄饨小漉微盐,雪后垆头酒价廉。听说河豚新入市,蒌蒿荻笋急须拈。”(清代朱彝尊《鸳鸯湖棹歌之十五》)盐为百味之长,生活中必不可少,但过多食用却有害健康。吃盐过多可升高血压,加重心脏、肾脏负担,诱发高血压、冠心病、中风、水肿等多种疾病,还会导致肥胖、骨质疏松、钾离子流失,有损身体健康。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人每日食盐量不超过5g,《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1)》推荐成人每日食盐摄入量为6g。从事重体力劳动或汗出较多的人群可适当稍多吃点盐。患有肾脏病、肝硬化腹水、心力衰竭、高血压等疾病的人群要严格控制食盐的摄入量。
古人在用食盐治疗疾病的同时,也深刻认识到食盐过多会对健康造成危害,尤其是身体有一些基础性疾病时,更要少食盐。如《素问》载:“血病无多食咸,多食则脉凝泣而变色。”《本草纲目》载:“盐之味微辛,辛走肺,咸走肾,喘嗽、水肿、消渴者,盐为大忌,或引痰吐,或泣血脉,或助水邪故也。”
别种亦入药
“塞上寒风起,庖人急尚供。戎盐舂玉碎,肥羜压花重。”(节选自元代许有壬《秋羊》)戎盐即大青盐,又名胡盐、秃登盐、阴土盐、寒盐、羌盐、青盐等,为氯化物类石盐族矿物石盐的结晶体。大青盐的主要成分也是氯化钠,此外还夹杂有氯化钾、氯化镁、氯化钙、硫酸镁、硫酸钙和铁等。大青盐味咸,性寒,归心、肾、肝、肺、膀胱经,具有泻热、凉血、明目、润燥的功效,常用于尿血、吐血、齿舌出血、目赤肿痛、风眼烂弦、牙痛、大便秘结的治疗。李时珍说:“戎盐功同食盐,不经煎炼,而味咸带甘,入药似胜。”
《唐本草》载:“(光明盐)生盐州五原盐池下,凿取之,大者如升,皆正方光彻。”光明盐又名石盐、圣石、水晶盐,为氯化物类石盐族石盐无色透明的晶体,主要成分和大青盐相同,但杂质较少。光明盐味咸,性平,归肝、肾经,具有祛风明目、消食化积、解毒的功效,用于目赤肿痛、泪眵多、食积脘胀、食物中毒的治疗。李时珍说:“光明盐得清明之气,盐之至精者也,故入头风眼目诸药尤良。其他功同戎盐,而力差次之。”
“玉盘杨梅为君设,吴盐如花皎白雪。持盐把酒但饮之,莫学夷齐事高洁。”(节选自李白《梁园吟》)盐是寻常百姓的调味品,是诗人词客的吟咏物,更精诚大医手中的济世良药。读几首关于盐的古诗词,了解一点盐的药用功效,生活也增添了几多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