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最近什么中药最受关注,千金藤一定榜上有名。近日,我国科学家发现的新冠治疗新药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专利说明书显示,10μM(微摩尔/升)的千金藤素抑制冠状病毒复制的倍数为15393倍。千金藤由此“身价”暴涨,接连翻番。
虽然不少专家认为千金藤价格暴涨背后难逃“人为炒作”的因素,但也不禁引人思考:作为“源头”,中药材价格变化如何影响中医药产业的各个环节?江苏作为中医药大省,要促进中医药产业健康持续发展,还需在哪些方面发力?
农业、工业、服务业
中医药各领域发展参差不齐
“价值决定价格,但是影响价格的因素却是多重的。”这个人人皆知的道理在中药领域也一样适用,中医药政策、市场需求、暴发性疾病、自然灾害、种植范围、生产周期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最终反映在药材价格上。
中药材种植是中医药产业的“第一车间”,中药材种植面积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全国中药材种植面积8000万亩,而江苏中药材种植面积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只有30万亩。”南京农业大学科学家窦道龙说,中药产业价值并不低,但和工业产值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由于江苏城镇化快速发展、用工贵等原因,种植中药材的面积在不断缩小,与种植粮食、蔬菜、水果等相比,中药材种植受重视程度不够。
“完整的中医药产业由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共同构成,江苏在这几方面的发展各有长短。”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资源产业化与方剂创新药物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江苏省中药资源产业化过程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段金廒也提到,江苏在中药农业方面确实存在不足,但也要看到自身的优势。江苏有近960公里的海岸线,近海地区形成了大面积的滩涂盐碱地,非常有利于耐盐药材的种植。以盐城市射阳县的洋马镇为例,这里土壤盐渍化程度高,当地农户就选择种植如菊花、瓜蒌、丹参等耐盐药材。经过多年发展,已经成为久负盛名的“中国药材之乡”,让不少村民走上致富路。
相较中医药农业,中医药工业发展稍显强势。江苏中医药工业发展势头良好,实力雄厚,这得益于江苏众多优秀的企业和良好的工业基础。记者从江苏省中医药管理局了解到,江苏中医药产业长期保持良好发展态势,中药工业走在全国前列。江苏中医药产值持续增长,规模以上中药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80.7亿元,拥有20个年销售过亿元的中药大品种。
“全省中医类医疗机构2689个,中医实有床位68988张。”这个数字被写入了《江苏省“十四五”中医药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作为中医药大省,在中医药服务业方面,江苏表现不俗,不仅如此,随着健康服务模式的转变,江苏中医药产业发展日益多元化。“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科技渗透应用到中医药领域,中医药与文化、养老、旅游、体育、商务等业态相互融合,中医药必将释放更大活力,全面融入“大健康”市场和百姓健康生活。
标准、资金、人才
警惕中医药发展“木桶效应”
省际竞争愈发激烈,江苏中医药发展步伐只能加快、不能放缓。《纲要》中直面问题:中医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中医药服务体系不够均衡完善,中医药特色优势发挥不够充分,产业规模相对不大,管理体制与事业产业发展要求不相适应。
“缺乏统一的标准,是制约中医药产业发展的重要一环。” 中国工程院院士、康缘药业董事长肖伟表示,在中药标准化建设和中成药智能制造关键标准上缺乏统一的控制体系。针对中成药成分复杂,功效成分、量效范围、转移规律不甚清楚的现状,要研究、明确中成药的功效成分群(控什么)及其量效范围(控多少),并建立“中成药功效相关成分的质量控制体系”。“中药制造业向数字化、智能化和现代化转型过程中,也缺少中成药制造基础标准、技术标准和应用标准体系。”肖伟说。
江苏省中医院(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科技处处长居文政也持类似观点:“客观来说,中药产业化的科研基础和临床研究能力相较西医而言,还是有所欠缺。”任何一门学科都不可能离开现代科技进步而独立存在,目前缺少既精通中医药又了解现代生命科学和医学的人才,中医药语言现代化转化难;另一方面,在中医药研发平台建设上也相当落后,中医的认识论和技术手段之间矛盾突出,这都阻碍着中医理论的传播和诊疗技术的普及。
“药品研发过程往往需要数百万元的投入,资金也是绕不开的话题。”在居文政看来,虽然高校、医院、药企是中药科技转化的三大主体,但这其中的“主角”非药企莫属。中药的成果转化前期实验的投入不仅数额巨大,周期也很长。“从临床经验、企业投资、临床验证、临床试验、形成产品到最后回到企业,一个中药从经验到真正规模化投产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这个过程中,医院最大的优势是直接接触临床患者,能根据大量临床数据及时调整药方,药企则可以根据市场调研和生产线主动定制中药产品掌握“主动权”。居文政以医院黄葵胶囊为例,该胶囊当年以15万元转让给苏中药业,现在一年的产值约20个亿,“院企联手”优势互补才能相得益彰。
与西医相比,中医讲究“一人一方,辨证施治”,但这种个性化方法无法满足规模化生产的要求。“传统的技术如何用现代化的方式去表达?只有通过现代化技术去解释传统的原创技术,通过定量的方法在生产过程中保证参数,技术才可能有创新。”中国药科大学中药学院教授贾晓斌说,如今,在培养中药学人才的时候,会要求学生既有中药的传统思维又具备创新精神。
“国之大者”必然需要“国之大才”。肖伟补充,应探索“中医药高校—中医医院—中医药研究院(所)—中药制药企业”四方互利共赢的产学研联合培养模式,注重多学科交叉融合复合型创新人才的培养,为中医药产业创新发展提供坚实有力的人才支撑。
谋划、科研、产业
多维度发力方能做大做强
挑战的背后是机遇,中医药发展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历史机遇。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中医药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强调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并对中医药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发挥重要作用予以高度肯定。
在江苏,《江苏省中医药条例》和《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相继出台,江苏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首次提出“加快建设中医强省”……一系列纲领性文件和法律法规,为中医药发展系统谋划“定了调”。
江苏一直都在不断发力。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江苏已建成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1个、国家中医药重点学科和重点研究室48个、省级中医药重点学科20个。中医药单位承担省部级以上科技项目1123项,其中国家级760项。
“江苏的医药院校、科研院所和人才非常集中,并且南京中医药大学和中国药科大学的中药学学科都是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段金廒表示,这些科研力量有力地支撑了江苏中医药产业的发展。
将科学研究与产业经济相结合,做好做活中医药利用与转化创新这篇大文章,是南京中医药大学一直以来的追求。“江苏是中药产业大省,全省中药饮片加工和中成药生产的规模以上企业共70多家,其中大部分都与我们结成了紧密的产学研协作关系。”段金廒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