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日药业(SZ 300026)2021年度业绩报告显示,企业2021年营业收入约76.71亿元,同比增加18.2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6.87亿元,同比增 加19.87%。
一、配方颗粒是企业核心业务
图1:红日药业2016-2022年核心经营数据
2020年1-12月,红日药业的营业收入构成为:中药配方颗粒及饮片占比46.09%,医疗器械占比33.15%,成品药占比12.98%,辅料及原料药占比6.9%,其他行业占比0.88%。
2021年年报则显示,红日药业中药配方颗粒及饮片的营收达到42.35亿元,占公司营业收入的55.21%,较2020年的29.91亿元增长了41.60%,中药配方颗粒及饮片已成为红日药业最大的收入来源。
二、配方颗粒试点结束,整体毛利下降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四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结束中药配方颗粒试点工作的公告》,宣布从2021年11月1日起,正式结束中药配方颗粒试点工作,中药配方颗粒品种实施备案管理,不实施批准文号管理,在上市前由生产企业报所在地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截至2022年3月,国家已公布196个配方颗粒国标草案,随着各方“玩家”纷纷入场,红日药业整体毛利出现合理下降,但整体销量却有较大提升。
表1:2021年我国中药企业配方颗粒销售数据
资料显示,2020年中药配方颗粒占饮片的比重为14.3%。根据立鼎产业研究网的数据,在配方颗粒发展比较成熟的日本及中国台湾市场,配方颗粒渗透率分别为90%及70%。
如果我国配方颗粒的市场渗透率能达到30%-40%,则预计到2030年,中药饮片市场规模将达到3000亿元左右,对应中药配方颗粒市场规模可以达到1000亿元,较2020年有3-4倍的增长空间。
三、红日药业加快推进配方颗粒标准化
公司年报显示,红日药业积极参与国家标准的制定工作,推进纳入省级标准体系。在国标申报方面,2021年完成10个品种的终审;完成71个品种的补充研究,入围11个品种已公示;在省标方面,完成26个省的省标申报、评审,已公示33个品种。
5月27日,国家药典委员会发布了《关于中药配方颗粒国家药品标准(2022年第一期)的公示》,涉及50个中药配方颗粒。
表2:中药配方颗粒国家药品标准(2022年第一期)公示名单
四、加快基地建设,对原料进行可溯源性
红日药业的中药配方颗粒产品超过600种,在全国范围内布局8个中药配方颗粒生产基地,建立了从药材、饮片、提取、制剂、包装、销售的全过程追溯体系,实现了配方颗粒全品种溯源。
目前公司第8个生产基地处于建设过程中,建成之后将实现年提取单位中药材1万吨,生产配方颗粒3000吨;同时在全国范围内共建设中药材种植基地120余个,涉及品种110个。
五、中药原料大涨,成本控制是难点
从国家药典委员会颁布的50个配方颗粒国标品种来看,其中不少中药材原料价格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上涨。
表3:部分新国标配方颗粒品种涨幅(单位:元/公斤)
萹蓄,现已进入产新期,受近日新货入市冲击,高价行情有所回落,且价格下滑明显,几乎拦腰折断。目前市场多要价在8元(公斤价,下同)左右,但相比去年同期价格依然偏高。
沙苑子,为小品种,市场货源供应量不大,近期商家购进量也不多,行情在高位平稳运行。现统货价格在85元左右,市场关注力度不强,今年的高价将刺激种植面积扩大,产新后行情应该理性回落。
化橘红,产地正值新货尾期,今年产地挂果不佳,新货上市量小。由于产量下滑,目前市场货源走动加快,行情在近期持续走好,市场统丝价格在11元左右,正毛统货价格在90元上下,商家看好后市。
浙贝母,随着新货陆续上市,近期产区货源走动转慢,行情回落。市场受此影响,商家要价也略有调整,现无硫片价格在78-80元之间,个子58-60元,后市仍值得关注。
金樱子,近日有商寻货,货源走动一般,价格保持稳定,目前市场多要价在23-25元之间不等。金樱子肉因质量不等、售价稍有差异,要价多在45-53之间,因连续两年减产,预计后市行情还有波动。
六、红日药业配方颗粒业务前景喜人
1、配方颗粒毛利减少,但增长速度喜人 一方面由于中药材原料价格整体上涨,另一方面,国家放开配方颗粒后,有更多玩家入场,蓝海市场变成红海市场,导致红日药业配方颗粒业务毛利率下降。但随着市场对配方颗粒认可度的提升,整体业绩增长喜人。
2、2022年原料成本压力将得到缓解 从2022年中药材整体走势来看,市场面临高价刺激种植风险,加上叠加疫情,销售体量减小,很多短周期品种产新后都将面临跌价压力。如萹蓄产新后行情已经跌价,沙苑子高价刺激种植,红花也面临产新跌价风险等,预计原料成本压力在2022年将有所缓解,整体毛利率将有所提高。
3、夯实基础实现增速第一 配方颗粒市场要想创造利润难度极大,只有靠规模效应。在此领域,中国中药无疑是龙头老大,占到市场份额的50%以上。而红日药业2021年配方颗粒业务增速能做到全国第一,其实并没有做什么巧妙的事,也没有去找捷径,只是把别人并未认真做的事情,比如积极推进国标和省标,加快布局基地,做到原材料可溯源,这些苦活脏活认真地做好了。但就是这个简单的打法,让它获得了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