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网

微信扫一扫

微信小程序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微信关注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肝肾阴虚、须发早白,有什么中药可以治?

   2022-06-24 9260
导读

我国中医博大精深,积累着数千年的历史。我国中医药在常见病、多发病、重大疫情防治和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天,带大家了解一下中药熟地黄的药用价值。熟地黄用处很多,在临床应用中,它是一种补

我国中医博大精深,积累着数千年的历史。


我国中医药在常见病、多发病、重大疫情防治和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今天,带大家了解一下中药熟地黄的药用价值。


熟地黄用处很多,在临床应用中,它是一种补益阴液的中药,对于人体阴液亏乏所出现的疾病和症状,都可以进行调治,像过早衰老出现的耳鸣、耳聋、头晕,胡须、头发过早的发白,以及脸上出现的黄褐斑等都可以进行辅助治疗。


熟地黄又称熟地,是玄参科植物地黄或怀庆地黄的根茎。生地黄加黄酒拌蒸至内外色黑、油润,或直接蒸至黑润而成,晾晒后入药。


性味归经:


甘,微温。归肝、肾经。


功效:


滋阴补血,益精填髓。用于肝肾阴虚、腰膝酸软、内热消渴、骨蒸潮热、盗汗遗精、血虚萎黄、心悸证仲、月经不调、崩漏下血、眩晕、耳鸣、须发早白。





熟地黄的作用:


1、《纲目》:熟地黄填骨髓,长肌肉,生精血,补五脏、内伤不足,通血脉,利耳目,黑须发,男子五劳七伤,女子伤中胞漏,经候不调,胎产百病。


2、李杲:熟地黄治手足心热及心热,能益肾水而治血,脉洪实者宜此。若脉虚,则宜熟地黄。地黄假火力蒸,故能补肾中无气。


3、熟地黄用于肾阴不足的潮热骨蒸、盗汗、遗精、消渴等,熟地黄为滋阴主药,常与山萸肉、山药等同用,如六味地黄丸。


4、张元素:熟地黄补肾,血衰者须用之。又脐下痛,属肾经,非熟地黄不能除,乃通肾之药也。


5、《幼幼新书》地黄散:熟地黄治骨蒸体热夯倦。


6、《柳洲医话》一贯煎:熟地黄治肝木乘胃,胃脘当心而痛,及胁痛吞酸,吐酸,疝瘕等。


7、《局方》四物汤:熟地黄调益荣卫,滋养气血,治冲任虚损,月水不调,脐腹痛,崩中漏下,血瘕块硬,妊娠宿冷,将理失宜,胎动不安,血下不止,及产后乘虚,风寒内搏,恶露不下,结生瘕聚,少腹坚痛,时作寒热。


8、《景岳全韦》玉女煎:熟地黄治水亏火盛,六脉浮洪滑大,少阴不足,阳明有余,烦热干渴,头痛牙疼失血等证。


9、《药品化义》:熟地黄藉酒蒸熟,味苦化甘,性凉变温,专人肝脏补血。因肝苦急,用甘缓之,兼主温胆,能益心血,更补肾水。凡内伤不足,苦志劳神,纵欲耗精,调经胎产,皆宜用此。安五脏,和血脉,润肌肤,养心冲,宁魂魄,滋补真阴,封填骨髓,为圣药也,取其气味浓厚,为浊中浊品,以补盯肾,故凡生熟地黄贪。


10、《本草衍义》:熟地黄只言干、生二种,不言熟者,如血虚劳热,产后虚热,老人中虚燥热,须地黄者,若与生、干,常虑大寒,如此之类,故后世改用熟者。


11、《宣明论方》地黄饮子:熟地黄治暗痱,肾虚弱厥逆,语声不出,足废不用。


12、王好古:熟地黄主坐而欲起,目无所见。


13、熟地黄用于肝肾精血亏虚的腰膝酸软,眩晕耳鸣,须发早白等,熟地黄能补精益髓,常与制何首乌、枸杞子、菟丝子等补精血、乌须发药同用。


14、《本经逢原》:熟地黄假火力蒸晒,转苦为甘,为阴中之阳,故能补肾中元气。必须蒸晒多次,若但煮熟,不加蒸、曝,虽服何益。脐下痈,属肾脏精伤;胫股酸,系下元不足;目如无所见,乃水亏不能鉴物,皆肾所主之病,非熟地黄不除。


15、《景岳全书》地黄醴:熟地黄治精血不足,营卫不充等患。


16、《珍珠囊》:熟地黄大补血虚不足,通血脉,益气力。


17、《景岳全书》贞元饮:熟地黄治气短似喘,呼吸促急,提不能升,咽不能降,气道噎塞,势极垂危者。


18、《小儿药证直诀》地黄丸:熟地黄治小儿肾怯失音,神不足,口中白睛多,面色白等。


19、《圣惠方》:熟地黄治小便数而多。


20、《本草从新》:熟地黄滋肾水,封填骨髓,利血脉,补益真阴聪耳明目,黑发乌须。又能补肿阴,上久泻,治劳伤风痹,阴亏发热,千咳痰嗽,气短喘促,胃中空虚觉馁,痘证心虚无脓,病后胫股酸痛,产后脐腹急疼,感证阴亏,无汗使闭,诸种动权,一切肝肾阴亏,虚损百病,为壮水之主药。


21、《鸡峰普济方》万病丸:熟地黄治诸虚不足,腹胁疼痛,失血少气,不欲伙食,发热,及妇人经病,月事不调。


22、熟地黄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失眠、月经不调、崩漏等症;熟地黄为补血要药,常与当归、白芍同用,并随证配伍相应的药物。


药理作用:


熟地黄具有调节骨髓造血系统、加快造血干细胞、骨髓红系造血祖细胞的增殖、分化作用。


能够抗氧化、延缓衰老、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具有强心利尿、降低高血压、抑制血栓、保护心脑血管等作用。


禁忌:


脾胃虚弱、气滞痰多、泄泻者忌服。


在此温馨提醒,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中医讲究辨证论治,切勿擅自购买药物。如有任何难言之隐,欢迎向我咨询或来院就诊。


 
(文/小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0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zgzywpt.cn/news/show-3781.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北华亮云网络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冀ICP备202100016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