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网

微信扫一扫

微信小程序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微信关注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中药材生态种植 护卫青山绿水

   2022-07-11 7360
导读

近年来,中医中药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同和喜爱,而我市国内外久负盛名的“五味子”“刺五加”“白鲜皮”等野生中药材因其较高的药用和营养价值,受到消费者青睐,加上产量稀少,近年来价格高涨。但经过多年的无序采挖

近年来,中医中药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同和喜爱,而我市国内外久负盛名的“五味子”“刺五加”“白鲜皮”等野生中药材因其较高的药用和营养价值,受到消费者青睐,加上产量稀少,近年来价格高涨。但经过多年的无序采挖,很多野生中药材已陷入“越挖越少,越少越贵,越贵越挖”的恶性循环。其生态环境遭遇到破坏,野生资源连年下降,部分林区已经出现绝迹,致使野生中药材逐年锐减。


在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论述和黑龙省中医药发展大会精神。我市依托黑土生态优势,加大供给侧结构性调整和政策扶持,大力推进中草药产业发展,实现了由无序采挖到有序生态种植的调节过程。截至目前,我市中草药种植面积达到17万亩,种植面积逐年扩大。



另辟蹊径 走出困境


我市地处三江平原腹地、完达山脉北麓,属中温带湿润气候区和大陆性季风气候,森林覆盖率可达40%,独特的地域、优越的环境非常适宜中药材生长,其中孕育出了30余种北寒带和南热带药材不可替代的道地中草药产品。但是,近十几年,在利益的驱动下,无序乱采滥挖,不但使野生中药材资源大量减少,更让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的破坏,形成了“越少越贵,越贵越采,越采越少”的恶性循环。


2019年黑龙省出台了 《刺五加、五味子、防风野生药材限采实施方案》,市林草局重点开展刺五加、五味子、防风野生药材物种保护工作,加大对各林场的管护和监管,有效遏制掠夺式采挖给刺五加等重点野生药材物种和生态安全带来的破坏,确保野生资源持久长期利用,对野生转化家种、繁育予以肯定和鼓励。


家住宝清县锅盔山做了20几年收购野生中药材生意的边道君告诉记者,十年前,他们家一天能收购3吨野生赤芍,现在旺季一个月收购1吨已经很不错了,现在的药材质量也无法于以前相比。这几年在政府大力倡导下,他也开始尝试着采挖野生芽头和采籽繁育,利用林腹用地种植了十几晌的赤芍和关防风中药材,初步算四到五年的多年长中药材一亩地净收益大概三万,效益十分可观。


像边道君这样原来收药,现在种药的人越来越多。在集贤县做收购野生药材的平山告诉记者,保护生态环境禁采、限采是必经之路,虽然野生药材一年比一年少,但他不愁的是身边种的人多了,将来他也要转做收购人工种植的中药材。


四方台区绿源中草药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8年,合作社理事长白云龙说,“之前我们种蔬菜和大田作物,由于连年种庄稼土地乏力,特别需要休养,在国家提倡土地轮作中合作社选了种植中草药关防风,这类根茎类中草药的属于多年生,好处是保护黑土,减少水土流失,而且种植过程中几乎是不打化肥和农药,十分养地,种植后不仅解决了轮作品种的单一化,还提高了经济效益。”


据了解,近几年,我市不断加大农业供给侧结构性调整,大力推进中草药等特色产业发展,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中药材种植面积呈逐年上升趋势。截止目前,全市中药材在田总面积为17万亩,种植面积较大有刺五加、人参、防风、白鲜皮、苍术、赤芍。在优先发展,政策的抚育上,全市共有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8家,中药材种植合作社59家,参与种植户数约1200余户,种植者热情高涨。



适地适药 生态种植


“不走生态种植这条路,中医药将很难发扬光大”。市中医院院长赵金铭说,好的中医要有好的中药材,好的中药材才能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为提高生态种植中药材质量,保障林草中药材产业健康发展,提振林业经济转型发展,发挥生态产业优势资源,市林草局早在2019年就开展谋划发展中草药种植项目,按照国家林草用地规定,采取先行示范、引入种植示范、合作社承包种植等多种方式。目前,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1810亩,其中包括1360亩关防风,450亩兔丝子。


我市林草部门遵循“保护优先,尊重自然;适地适药,绿色种植;提升品质,保障安全”、“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理念。维护生态系统平衡稳定,适度规模开展林草中药材生态种植。今年1月1日我省出台的林草中药材生态种植通则中,提出化学肥料和有毒农药零投入管理,从源头上保障中药材的安全。


根据中药材品种的生长的特性和种植区环境特点,我市采用不同的生态种植模式培育中药材。主要包括林下种植、草地混植、单一种植、间套作种植、轮替种植和生态景观种植等模式 。


宝清县小城子镇结合本镇半山区自然资源优势,集合全县中草药产业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的支持,打造宝清县中草药产业孵化区。建设道地北药种苗繁育园3处,繁育面积达到1500亩,采用科学管理,土壤改良,有机施肥、配套农业等先进技术。重点培育赤芍、白鲜皮、防风等道地“北药”。打造太平村道地中药材品种展示园区,种植面积1000亩的道地中药材品种展示园区。展示园区分为道地品种展示区、精品药材栽培示范区,共展示道地药材10余种。园区采用绿色防控、水肥一体、追溯等先进技术及设施,同时作为种植技术研发、中草药种植教育基地,科技展示、研究、交流中心。


目前,我市较大的中草药种植基地主要有宝清县和源堂药业、宝清县龙头镇北龙村种植基地、宝清县新中草药合作社、宝清县小城子镇种植基地、宝清县中草药协会、宝清县老龙背林产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饶河县太平弘毅中草药种植合作社、四方台区绿源中草药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以突出区域特色,发展道地药材为抓手,重点培育四方台的“关防风”、宝清的“白鲜皮”、饶河的“刺五加”等特色产品。宝清县、饶河县为重点强化示范生产基地建设,中药材种植结合旅游观光,打造了小城子中药材特色小镇。



突出产业重点 打造特色经济


宝清县在突出产业重点,打造特色经济上,结合自然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中草药种植,确立以建设“两园两带一中心”、“两个特色产业村”的规划目标。打造一个核心中心区,以国家级产业强镇项目基本为辐射发展核心,在太平村东投资3500万元建设北药发展中心场区,以北药初加工和冷藏库为重点,同时集合药材综合批发市场和北药精品展示馆,将北药收储加工、精品展示、科普宣传、技术推广、品牌打造、市场营销融为一体,打造“小城子镇道地北药产业发展中心”。建设两个特色经济带。打造从“彩云岭”到G229国路沿线两侧“‘北药花海’旅游观光产业带”。优化村屯人居环境,美化景区生态建设。发展集“北药”种植加工、观光旅游、民宿休闲、医养结合、优美宜居的特色产业融合发展经济带,将小城子镇太平村打造成“特色旅游产业村”。结合“圣洁摇篮山”景区,以梨北村为中心,建设“道地北药种苗繁育示范展示园”,力争用3—5年时间带动梨北村万亩道地北药种植,打造“北药特色产业村”,辐射和带动梨南、梨中村到梨树山庄道路沿线两侧发展北药3万亩,发展绿色观光旅游产业,壮大以北药为主的药食同源相关周边产业发展。打造小城子镇“‘三梨’道地北药产业带”。


目前,我市中药材加工企业共有8家,主要集中在饶河县和宝清县,主要原料品种为三七、苍术、刺五加、人参、五味子等多个品种。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 我市成立了中药材中药材产业发展推进专班,发挥政府规划引导和组织协调作用,营造规范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充分发挥我市气候条件、生物资源、药品品种等优势,打造中药材种植基地,引建加工企业,培育中药材示范强县、强乡、强村。以市场为导向,整合社会资源,突出企业、合作社在中药材保护和发展中的主体作用。突出区域特色,打造中药材品牌,促进了我市中草药产业的发展。


依托自身特色优势,我市先后与中科院东北地理与植物研究所及黑龙江省中医药大学建立合作关系,为技术提供了坚实保障,并与安徽亳州、河北安国、内蒙古赤峰等中草药协会联合,实现了产、供、销一条龙服务。


组织开展农民技术培训,采取“外请专家、内请成手”的方式,通过灵活多样的培训手段,让农民真正掌握多个药材品种的栽培技术。通过市县级两级推广机构,组成专家技术指导组深入县区对中药材基地建设工作开展科技服务,提高中药材种植科技水平,增加种植收益。适时召开座谈会,让农民了解政府各种支农惠农措施及规模发展中药材的思路及发展前景,打消农民顾虑,让农民真正认识到种植中药材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在思想上形成共识,农民种植中药材的积极性很高。


到2030年末,全市中药材将建设一批管理规范、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中药材生产基地,叫响一批有信誉、有影响的中药材知名品牌。完善发展规划、引领示范带动、加强宣传引导、打造品牌产品、健全服务体系充分发挥中药行业协会的作用,更好促进中药材产业蓬勃发展。加强生态种植,维护生态系统平衡稳定,为家乡的青山绿水保驾护航。


 
(文/小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0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zgzywpt.cn/news/show-3986.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北华亮云网络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冀ICP备202100016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