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网

微信扫一扫

微信小程序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微信关注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王琦书院:从人才“高地”再拔“高峰”

   2022-10-10 43970
导读

一个讲堂,处在书院的最中心,讲堂两旁排列着成排的居舍,平时学生们的主要时间用于读书研究,老师不定期地给学生们讲课,讲课时也没有固定座位,老师坐在堂上,学生们三三两两自由地坐在旁边听讲。讲课的内容比较自

一个讲堂,处在书院的最中心,讲堂两旁排列着成排的居舍,平时学生们的主要时间用于读书研究,老师不定期地给学生们讲课,讲课时也没有固定座位,老师坐在堂上,学生们三三两两自由地坐在旁边听讲。讲课的内容比较自由,非照本宣科,而是自由地讲授,相互提问论辩。

上述场景描绘的正是我国古代独具特色的教育机构——书院。提起书院,很多人并不陌生,历史上著名的书院,如应天书院、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嵩阳书院等在数千年后的今天,依然能令后人触摸到历史的余温,感受传承的风采。

8月27日,由115位两院院士、国医大师、国学大师任特聘教授的北京中医药大学王琦书院开学。为什么要开办王琦书院?有如此强大教学阵容的王琦书院将致力于什么?这与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王琦念兹在兹的中医药人才培养问题分不开。

为何要办王琦书院?

——打造兼顾院校教育和师承教育有效载体

“人才队伍建设事关中医药事业的根本、全局和未来,人才培养离不开教育,教育是影响中医药发展举旗定向的关键大事。”王琦说。

一段时间以来,我国中医药院校教育已经取得令人振奋的成果,但想要实现具备中医主体思维的战略、领军、拔尖人才的个性化培养,想要使未来中医药队伍源源不断地涌现名医、名家、名师,想要有力增强中医药解决疑难病、罕见病、卡脖子难题的当代价值和贡献度,师承教育是重要路径。

而当前,中医药师承教育和院校教育总有“隔岸相望”“各自为政”的情况存在,如何将两者融合为有机整体,充分释放、最大限度地发挥出两者在中医药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各自优势,从而在院校教育建立的人才“高地”上再拔“高峰”?

“这需要一种全新的办学模式。”王琦说,要兼顾中医药人才培养的普遍性和特异性问题,院校教育和师承教育必须相结合。

2006年,王琦创作并发表了《师承论》,开启了中医卓越人才师承培养探索之路。10年后,一位国家机关领导同志与王琦见面时提到清华大学的苏世民书院,称其为清华大学独树一帜的名片,王琦心中多年来埋藏的“中医强军”之愿被点燃。“在中医药高等院校创办一所融合现代教育与传统师承教育的书院,正是破解中医药人才培养难题的答案!”

2021年6月,北京中医药大学决定成立王琦书院,王琦任书院院长,这是我国第一家在中医药高等院校创办的公立书院,既有现代院校教育之神韵,又得传统师承教育之精髓的王琦书院,作为中医药文化学术传承和学生精英化教育的有效载体,书写了中医药教育史上重要一笔。

王琦书院如何办学?

——融通古今之精华,汇集百家之所长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对王琦书院建设工作高度重视,委托王琦书院开展岐黄学者培训,同时,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委托王琦书院培训首都名中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委托王琦书院培训海外名中医,再加上王琦亲收的各位高徒,王琦书院成为中医药高层次人才成长的摇篮。

身肩重任的王琦书院是如何办学的?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余艳红在王琦书院开学典礼上提出,要进一步聚焦提升岐黄学者的中医药思维能力、临床研究能力、多学科交叉创新能力、战略思维能力,这与王琦“发经典之奥义,融现代之新知,汇百家之言论,畅自由之思想”的教育理念不谋而合。在9月开展的王琦书院第一期学习班中,这一教育理念得到了充分实践。

9月16~18日,百余位岐黄学者、首都名中医、海外名中医以及王琦诸多已经是主任医师、教授的高徒,通过线上线下方式,脱产集中学习3天,课程主要包括以体现经典名著当代价值为重点的“经典研修”、以破解临床难题为导向的“临床研究”、以掌握科学前沿解码中医关键科学问题为目的的“学科交叉”、以提高中医药发展站位思考为目标的“战略思维”四大模块。

“最关键的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开拓思维。”王琦认为,岐黄学者、首都名中医、海外名中医、主任医师、教授等是中医药人才队伍中承上启下的中坚力量,作为独当一面的专家,他们的知识储备与专业素质已达到较高水平,要进一步提升,最重要的是促进思维的开拓与升华,这是王琦书院一直在探索的教育模式。

在9月份的王琦书院课堂,除了王琦亲授《经典的永恒,永恒的经典》,还有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张伯礼讲述《中医药抗击疫病的贡献与思考》,中国科学院院士白春礼授课《世界科学前沿》,以及国医大师翁维良、王庆国,国学大师、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楼宇烈等各领域大家纷纷开坛宣讲。学员沙龙更是如火如荼,师生间、同学间通过热烈的讨论彼此开拓思维、启迪新知。

“三天的课程很充实,让我进一步厘清了中医思维的核心内涵。”岐黄学者、山东中医药大学副校长、中医医史文献学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王振国笑谈,自己当了30多年老师,这是第一次老老实实坐下来做学生,而这一坐、一听课、一讨论,他更加明晰应如何从古典医籍整理入手,关注中医药“有什么”,解析中医理论“是什么”,回答现代科学背景下的“为什么”。

首都医科大学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说,在王琦书院,他领略到了跨越古今、融通中西的学术探讨的魅力,平时工作白天忙、晚上忙,脱产学习反而能令他静下心来思考几十年临床的得与失,通过听课与讨论有时会突然灵光一闪迸发出新思路、新想法,这些灵感对于攻克包括新冠肺炎在内的现代医学问题可能有一定启示意义。

“中医药要发展必须创新,创新不仅指方法创新,更指思维创新。”这是中药质量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澳门大学)副主任李绍平参与王琦书院学习的最深感悟。在他看来,现代医学经常关注前沿,中医的前沿就是经典,要突破创新难题,就是要解放思想、交叉学科合作,既从经典中汲取智慧又充分运用现代科技,进而解决实际问题、确立新学说,这是中医药人应该努力的方向。

王琦书院将走何路?

——以促进高层次中医药人才进阶为使命

从创作《师承论》到创办王琦书院,前者是对传承问题思考的总结,后者是对教育改革实践的创新。作为一个中医药临床、科研、教育岗位上的“老兵”,王琦明白,国家培养中医药高层次人才的“进阶路”一般是——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岐黄学者、全国名中医、国医大师。他认为,“进阶”不应只是称谓上的改变,更应是能力的跨越式提升与思维的进一步升华,因此他给王琦书院的定位就是——以促进高层次中医药人才进阶为使命。

此次包含岐黄学者、首都名中医、海外名中医及王琦院士高徒的高层次人才培训班将持续3年,每月有一次脱产3天的集中学习与讨论。除了日常授课与学员沙龙,王琦书院还将开展“导师指导”“论道争鸣讲坛”“师生问难讲坛”“学员小组合作”等独具书院特色的教学方式。“导师指导”即特聘教授与学员根据自身临床与科研情况形成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等灵活组合,亦师亦友,促进交流合作;“论道争鸣讲坛”三年举办6次,学员围绕中医药重大关键问题发表真知灼见;“师生问难讲坛”三年举办6次,鼓励质疑、教学相长;“学员小组合作”要求学员根据自身临床与科研情况组成小组,合作制定中医药临床诊疗方案、指南、标准或合作中医药科研课题、共同完成涉及中医药领域的重大调研咨询报告等。

“大家临床、科研、教学工作都很忙,但作业必须按时完成。”王琦笑言,为了确保教学效果,王琦书院对学分以及论文、调查报告等研究成果都作了明确而严格的要求。他希望,通过学习、交流、切磋、合作,优秀的中医药临床医生、科研工作者、教师能逐渐蜕变为临床家、科学家、教育家。

虽然路很长,但王琦充满信心。他曾用一组数字总结他对书院未来发展的目标,要为未来的中国和世界培养三个“名”——名医、名家、名师;要有三个高标准——师资水平高、学员门槛高、教学标准高;要构建三个体系——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要打造三个品牌——中医药高端人才的培养高地、创新书院办学的永久基地、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传承交流阵地。

团结凝聚各领域高水平人才,在更高的起点上开展继续教育,为中医药人才“高地”再拔“高峰”,这是王琦持之以恒的追求,也是王琦书院矢志不移的使命。


“内外兼施”探索中医药高端人才进阶路

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岐黄学者、全国名中医、国医大师……这是中医药高层次人才的“进阶路”,进阶即攀岩,越高越陡峭,越陡越难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等重要文件屡屡强调建设高层次中医药人才队伍、培养中医药领军人才,为中医药行业出了一道重要考题——中医药优秀人才如何“化蛹成蝶”完成高层次进阶,成为独当一面的行业领军人?王琦书院正是回应这一考题的有效探索,其最突出优势在于“内外兼施”的办学思路。

“向内激发”,激发出高层次中医药人才追求卓越的自觉动力。作为中医药人才队伍中承上启下的中坚力量,岐黄学者、首都名中医、海外名中医等在业内已具备相当的学术素养和地位,进阶的动力往往没那么强。王琦书院每月三日的集体学习,以及精心设计的“学员沙龙”“论道争鸣讲坛”“师生问难讲坛”等一系列课程安排,可在较为充分的学学相长、教学相长的思想碰撞中,营造起相互启发、你追我赶的浓厚而活跃的学术氛围,从而激发出人人追求卓越的自觉,倒逼每一位学员的学术成长。

“向外拓展”,多学科交叉开阔学术视野。作为行业领军人,跨学科的眼界与能力是必备素质。王琦书院特聘涉及医学、国学等诸多领域的115位两院院士、国医大师、国学大师组成强大教学阵容,建起高水平的跨学科交流平台,可促使学员们在极大开阔学术视野的同时,达到战略思维水平的提升。这既是对习近平总书记“推动传统中医药和现代科学相结合、相促进”重要指示精神的生动实践,也是吸纳传统书院兼容并蓄文化基因的重要举措。

中医药高层次人才的成长与进阶有其独特性,没有现成的成熟经验可借鉴。王琦书院既融汇院校教育、师承教育之所长,又汲取古今教育经验之精华,无疑是一次很有意义的实践探索。



 
(文/小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0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zgzywpt.cn/news/show-4366.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北华亮云网络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冀ICP备202100016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