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子是我们常见的生活用品,梳头可疏通经气,促进头部血液循环,历代养生家对梳头都极为推崇。明代著名医家张景岳在《类经》中言:“梳头百余梳而卧,熟卧至明。”认为梳头可促进睡眠,是养生妙法之一。
在福建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化博物馆内,珍藏有一件唐代青铜鎏金梳。这把梳子的加工采用的是青铜鎏金工艺。青铜鎏金技术发明于战国时期,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鎏金,又称黄涂、金涂、火镀金、飞金,是一种铜器装饰工艺,用来在金属表面加上金层。鎏金不同于包金和贴金,鎏金层比贴金更均匀、厚实。
这把梳子是马蹄形的,纹饰非常华美。梳背上有一圈细密的金珠带,中间錾刻着密集的鱼子地,具有典型的波斯帝国萨珊王朝的粟特风格;而在金珠带内錾刻了一只展翅腾飞的凤鸟,这又是非常典型的汉文化纹饰。一只小小的梳子,融合了汉文化与波斯两种风格,这也是唐朝时期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见证。
梳子最早起源于中国,据古书记载,黄帝有个妃子叫方雷氏,她让木匠把木头做成鱼骨的模样,并进行多次改良,最终做出了适合梳头发的木头鱼骨。方雷氏给这个精美实用的小物件起了一个名字叫梳子,梳子由此得以流传。
古人又将头发称为“青丝”,取“情思”之谐音,梳理头发的梳子自然成了男女之间的定情信物。古人将梳子作为互许终身的礼物,有白头偕老的意思。还有的地方,女子在出嫁时,家人要为其梳头发,所谓“一梳梳到底,二梳白发齐眉,三梳子孙满堂”,每一梳都是对新人的美好祝福。另外,古代的梳子不仅是梳理头发所用,还是女子插在头发上的装饰品,与簪子的作用相似。
头上有几十个穴位,在梳理头发的过程中,通过对百会、四神聪、上星等穴位的刺激,可以起到保护头发、养护大脑等作用。(福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