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十条”政策的公布,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疫情防控工作的重心也从“防”转向“治”。面对新冠病毒感染患者不断增多,医院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把提升医疗服务能力与救治能力放在首位,扩增新冠患者救治床位,增强重症患者救治能力,在党委的领导下,凝聚合力,解决患者的就医需求。
党建引领,加强组织领导
面对日益增加的新冠感染患者,医院党委高度重视,成立了以党委书记、院长为组长的新冠病毒感染医疗救治工作领导小组,全力应对新冠肺炎感染的医疗救治高峰。医院主要领导每天巡查急诊收治情况,分管院领导每日前往急诊把滞留在抢救室的病人快速分流到相关科室,确保急诊随时、特别是夜间有收治床位。医院党员冲锋在前,科主任、护士长带头加班加点,做好科室病区的各项工作安排与收治病人的各项准备,充分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同事们都在带病坚持,几乎每个人都有咳嗽、头晕的症状。”医院内科重症监护室主任高志凌表示,科室收治的都是重症阳性患者,医护人员需要一直佩戴口罩,穿着隔离服为病人服务;有些医务人员感染后还没恢复好就返回岗位继续工作,甚至还有意控制饮水,以减少上厕所的次数。
“我们基本每天都从早忙到晚,特殊时期,大家都能理解也都尽力克服困难。”医院重症医学科(感染病区)护士长吴玉梅说,有位同事虽然还在哺乳期,但是依然跟大家一样每天加班加点工作。
针对医护人员感染的情况,医院科学应对“战斗减员”冲击,全院总动员号召无症状或轻症职工在身体允许、个人愿意、做好防护的情况下,坚守工作岗位,共克时艰,并为大家发放抗疫爱心包。
统筹规划,做好医疗资源调配
面对放开后医疗救治的第一波高峰,医院施行“全院一盘棋、全院一张床”,医院大力提升急危重症的救治能力,储备后备军,作出具体安排和部署,临时成立重症医学科(感染病区)、重症医学科(呼吸病区),保证急危重症患者应收尽收、应治尽治。医院综合ICU、可转换ICU数量均满足医院总床位4%以上的设置标准。对于有基础疾病合并新冠病毒感染者按基础病专科收治,同时医院鼓励各临床科室跨专业收治普通型和轻症新冠病毒感染患者,全力满足人民群众就医需求。
“除了我以外,病区内的同事都是从别的科支援来的。”临时成立的重症医学科(呼吸病区)主治医师巩强进说,受医院党委委托,他临危受命,负责科室的救治工作,并为大家做了培训,目前一切工作都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根据疫情防治需求,医院启动应急采购程序,在保证物资供应的同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加重加大设备、药材、消毒、防护等物资储备,全力保障物资采购、配送,应急采购呼吸机、呼吸湿化治疗仪、心电监护、N95口罩、抗原等应急保障物品;药学部智慧中药房加班加点,保证新冠病毒防治中药汤剂的调配,煎药中心加强相关汤剂的煎煮、免费快递配送。
“病区姚大爷89岁,因新冠肺炎伴发热胸闷气喘由急诊科收入病房,刚入院时患者服用中成药疗效不明显,入院后经辨证开具个性化汤方,3天后病情明显改善,发热胸闷气急症状消失。”医院重症医学科(感染病区)主任施卫兵建议,普通人群感染新冠病毒后应根据个体临床表现不同,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使用中药汤剂或中成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