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网

微信扫一扫

微信小程序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微信关注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中医药政策大年,哪类中药企业有望迎发展良机?

   2023-03-13 5790
导读

今年两会期间,中医药振兴再次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之一。多位代表、委员就中医药传承发展、中医药标准化等议题积极建言献策,旨在支持中医药产学研用开放发展,提升中医药国际影响力,推动中医药传播、应用与发

今年两会期间,中医药振兴再次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之一。多位代表、委员就中医药传承发展、中医药标准化等议题积极建言献策,旨在支持中医药产学研用开放发展,提升中医药国际影响力,推动中医药传播、应用与发展,助力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中医药政策大年


  在两会召开前,国务院刚刚印发了一项中医药行业重磅政策。


  2月28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后简称方案),进一步加大“十四五”期间对中医药发展的支持力度,着力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


  从内容看,《实施方案》多项细则与十四五规划类似,是十四五顶层政策的延伸。后续为配合实施方案更好的落地,可以预见今年又将是一个中医药政策大年。


  而从近几年来看,中医药行业多项重磅政策频出,涉及中药创新、医保支付、人才建设、基层服务等多个方面,且已经从顶层设计逐步落地。


  在多项利好政策的催化下,中医药行业的市场规模无疑将迎来长足增长。


  对于中药市场的规模和增速,业内人士预计,随着政策的大力扶持,中药市场规模呈现稳步增长之势,到2023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万亿元。


  结合产业视角,从《实施方案》内容看,中药创新研发、中药材产业、中医药健康服务将是三大受益的方向,在这三大方向又有哪些中药企业呢?


  中药创新药驶入快车道


  首先在中药创新研发方向上,《实施方案》指出,加大投入与体制机制创新并举,统筹力量集中解决重点领域、重要环节的突出问题,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着力改善中医药发展条件,提升中医药防病治病能力与科研水平,推进中医药振兴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也是在2月份,药监局还发布《中药注册管理专门规定》,对此,有分析认为这将进一步推动中药创新药发展步入“快车道”,对行业持续规范升级产生积极推动作用,促进行业长期高质量发展。


  那么中药创新药的头部企业有哪些?


  从上市公司的研发投入、研发人数、专利等多个维度分析,以岭药业是中药创新药领域的佼佼者。


  以岭药业2016年到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研发费用分别为2.4亿元、2.6亿元、3.6亿元、5.2亿元、7.4亿元、8.38亿元、5.52亿元,研发费用率多年超过8%,研发人员数量近2000人,与其他中药上市公司拉开较明显差距。



  在专利方面,以岭药业拥有13个专利中药品种,其中10个进入了国家医保目录,5个进入国家基药目录。仅在2020—2021两年间,以岭药业就获批3个创新专利中药,占同期全国新药获批比例的20%。


  公司六次荣获国家科技大奖,其中“中医脉络学说构建及其指导微血管病变防治”荣获201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是该年度我国生命科学领域唯一一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此外在综合研发实力上较强的中药企业还有天力士、云南白药、红日药业等。


  中药材产业竞争激烈 集中度或将提升


  在中药材方向上,《实施方案》明确围绕中药种植、生产、使用全过程,国家层面将推动中药质量提升及产业促进工程。


  引导建设一批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并建立珍稀濒危中药材野生抚育、人工繁育基地。制定常用300种中药材种植养殖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同时广泛开展中药材生态种植、野生抚育和仿野生栽培,开发30-50种中药材林下种植模式并示范推广。此外,要求开展100种中成药的临床综合评价,对100种中成药建立生产全流程标准体系。


  从行业竞争格局看,目前中药材企业整体竞争十分积激烈,行业内分布的企业较多。


  一方面纯粹的中药材种植企业普遍处于“规模小、实力弱、水平低、精深加工能力弱”的状态,仅限于出售原材料或饮片,产业链条短,产业化较低。


  另一方面,为保证中药材质量和供应,国内中药龙头研发生产企业通过向上游种植环节延伸,建立中药材种植基地或者与农户合作的形式,构建自主可供的供应链体系。如中国中药、以岭药业、白云山、昆药集团、紫鑫药业、信邦制药等。


  中药材行业后续整体发展的方向将以中药头部企业为发展基石,通过中药材供应链的整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中医药健康服务有望加速扩张


  对于中医药健康服务,《实施方案》指出要着力彰显优势、夯实基层、补齐短板,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促进优质中医医疗资源均衡布局,发挥中医药整体医学优势,提供融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和康复于一体的中医药健康服务。


  中国中医大健康产业已成为中国医疗健康行业的重要部分。与西医相比,中医在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尤其是在慢性病管理。


  目前二级市场上除了港股上市的固生堂外,A股市场上还没有纯粹的中医医疗服务上市公司,不过有许多A股公司有相关业务布局。


  如以岭药业,其旗下的以岭健康城坐落在河北省石家庄市高新区,于2015年6月16日正式营业,是国内首家“医药健养”一站式健康养生综合服务平台。同仁堂,其北京同仁堂互联网医院揭牌在2022年揭牌。国药集团在多个省市落地国医馆,提供多元化中医药健康服务。


  综上,顶层设计已为中药产业的发展指明方向,在中药现代化的大趋势下,中药创新药企业有研发技术壁垒,其未来确定性最高。中药材方向上,伴随着中药企业向上游延申布局,其市场份额或也将进一步向中药头部公司集中;而中医药健康服务方向上,人口老龄化,市场潜力巨大,有望成为中药企业新的增长极。


 
(文/小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0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zgzywpt.cn/news/show-5305.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北华亮云网络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冀ICP备202100016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