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三年,民众对中医药的认可逐步加速,加上国家政策出台,中药工业收入、药店营业利润也不断再创新高。行业内的医药企业(尤其是零售药店)纷纷上马中药业务。
企业看好中药发展,固然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当药店“一窝蜂”去布局的时候,未必就是最好的时候。
因为长跑比赛,跑得长远跑得久,比谁先跑更重要。药店在上马之前,先弄清楚方向、找对出路再出发。
思疾治疾、社会价值当先
从“但愿架上药生尘,祈愿人间无疾患”到“少花钱,买对药”无不体现的是药店经验者的思想与情怀。
很多药店加码布局的中药项目,部分都是高客单价产品,这个本身没有问题,但是中药饮片不比其他品类,如果没有相对的社会价值,只是提高溢价,最终不会未药店带来长久的商业价值。
盲目跟风不如提升实力
冰山的实力永远隐藏在冰面之下。如果我们不能对药品有深切的认知,不能明白因,能有结果吗?
比如同样是某款中成药品类的外用散剂,有的市场就比较火爆,而其他品牌类似配方的产品在终端门店动销乏力,顾客认知度不高,挑选也造成一定困难。
原因就来自定位不明,盲目跟风。火爆的产品定位“溃疡全能品类”,针对的病症、用药范围、功效一句话就体现出来,店员也容易推销,引起客户兴趣。
所以要走得远,一定要走自己的路。
商业化还是专业化解决动销?
懂专业的人不一定懂用户,懂用户的人未必专业,但解决复购的前提就是相对有效,相对有效的前提就是具备相对专业的知识。
为什么不是绝对专业,因为药店员工永远不可能成为医师,药店也成为不了医疗机构,药店也成为不了医师培训机构。因此,在中药品类商品的挑选上、目标人群的定位上都是需要仔细研究的。
笔者建议,前期的推广侧重以养生人群为主,后期选品以刚需人群为主,这时候以专业驱动,商业形式为辅。
品类提升还是单品提升?
中药品类包含范围广,药店在入局前,应该充分的调研,做足共性,也有要差异化的个性,这样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差异化暨利润。
振兴中医药势在必行,但长期看好以及长期专注于中医药行业的发展,需要的不只是魄力,还要有毅力,还要提前做中医药行业人才的梯队规划、产品规划等。
请将您在日常销售中遇到的问题,或者对嘹亮和晶远亮这两款产品的意见或建议,欢迎到我们的公众号平台留言。
我们将为您答疑解惑,与您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