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网

微信扫一扫

微信小程序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微信关注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易长疮疖为哪般

   2023-04-10 700
导读

疮疖俗称疖子,属于中医疮疡的范畴,相当于西医单个毛囊及其皮脂腺或汗腺的急性化脓性炎症。现介绍疮疖的发生原因与防治方法。发生原因疮疖发生的常见原因有以下两方面。①汗出见湿,乃生痤疿《素问·生气通天论》指


疮疖俗称疖子,属于中医疮疡的范畴,相当于西医单个毛囊及其皮脂腺或汗腺的急性化脓性炎症。现介绍疮疖的发生原因与防治方法。

发生原因

疮疖发生的常见原因有以下两方面。

①汗出见湿,乃生痤疿

《素问·生气通天论》指出:“汗出见湿,乃生痤疿。”痤疿即疮疖、痱子,是夏秋季节常见的皮肤病,其发病与生活方式、生活习惯有关。人们在夏季暑热或初秋燥热汗出,或因劳作、运动汗出,是阳气内盛、热盛蒸液的结果。由于水湿病邪属阴,有郁阻阳气的致病特性,如果汗出未尽逢遇湿邪(如洗冷水澡或冒雨淋水等),就会出现湿邪阻遏阳气,阳气郁结于皮肤腠理,甚至阳气郁结化热、化火的情况,发为疮疖或痱子。另外,如果儿童在夏天穿得比较厚或是睡觉盖的比较多,容易捂出一身汗,但又因穿盖过多而汗出不透,就会长痱子。

②膏粱之变,足生大丁

《素问·生气通天论》记载:“高梁之变,足生大丁,受如持虚。”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过分地偏嗜膏粱、肥甘食物,就会由湿助热,阳热蓄积,腐血坏肉,即会引起疮疖等疮疡病证,这类人群得病就像拿着空的容器接受东西一样容易。如阴虚内热之消渴病患者或脾虚便溏患者,病久导致气阴双亏,容易感染邪毒,并可反复发作,迁延不愈,而致多发性疮疖。

此外,如果患者疮口过小,治疗处理不当,导致脓液引流不畅,会出现脓液潴留的情况,加重病情。或由于不慎搔抓碰伤,以致脓毒旁窜,发生蔓延,便会形成范围更大的疮疖。

防治方法

疮疖的预防应注意以下四方面。

①注意个人卫生

平常要勤洗澡、勤理发、勤换衣,尤其是夏秋季节。出汗之后必须等到汗出净后,再用温水清洗,不要用冷水。

②注意饮食忌口

平素易有口黏、口苦、大便黏滞等症状的湿热体质者,应少食辛辣油炸及甜腻食物,以免助热生湿,引发疮疖。

③夏秋适当食寒

夏季或初秋可适当吃些偏寒凉的食物,如苦瓜、青菜、芹菜、西瓜、绿豆、红小豆等,以清解暑热,避免体内阳热偏盛,引发疮疖。

④治疗原发病证

有消渴病、脾虚湿盛证等病证者,应积极治疗原发病证,以免变生疮疖。




 
(文/小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0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zgzywpt.cn/news/show-5641.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北华亮云网络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冀ICP备202100016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