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丰泽区全面推进医疗卫生服务高质量发展,持续优化医疗卫生服务环境,着力提升基本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水平,大力弘扬中医药文化,深入推广中医药诊疗技术,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中医馆环境很不错,医生水平也很高,经过定期推拿、针灸,疼痛缓解了不少。”69岁的吴阿姨长期饱受肩膀酸痛的困扰,在朋友的介绍下来到中医馆治疗,点赞中医馆的服务和水平。吴阿姨口中的中医馆就是华大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
华大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这个开在“家门口”的中医馆从籍籍无名到不断发展壮大,无论是日常的针灸推拿,还是调理身体治未病,在居民们中颇受欢迎。2020年更被评为省级精品中医馆,是丰泽区的“明星”中医馆。
提质扩容
打造“家门口”的中医馆
华大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位于华大街道华城小区,中医馆就位于该中心四楼,设有中医内科、中医骨科、康复理疗室、治未病室、中药房、煎药室等中医药诊疗服务区。走进中医馆,古色古香的环境充满了中医药元素。
除了号脉问诊、开药理疗,中医馆走廊的一头还特意“留白”,设置了中医文化长廊,呈现的是中药发展简史、中医文化简史及闽越中医药发展简史,展示柜上还有特色五禽戏、经典汤剂等。一旁的阅读角,摆放着中医馆自己编撰的各类科普、养生资料,让市民在候诊时不再枯燥,充分感受中医药的魅力。
华大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中医副主任医师陈少阳告诉记者,早前受场地和人员的局限,2016年刚开设的中医馆不足200平方米,难以满足群众的就诊需求。2016年搬迁至华城小区后,有了“大展拳脚”的地方,中医馆面积更是扩大至1000平方米,并组建和培养了一支“老带新”“传帮带”的中医药服务团队。
医生在给病人治疗
“中心积极培养中医药人才,除了引进、返聘专家外,还把业务骨干送出去培养。”陈少阳说,目前在中医馆坐诊的有中医内科、中医骨伤科主任医师各1名,中医外科副主任医师1名,中医主治医师4名,中医执业医师4名,康复技师4名。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关心和支持下,中医馆通过人才培养、提质扩容,发展步入“快车道”,引入各式各样的诊疗设备,逐步开展小儿推拿、小儿挑疳、三伏灸、灯芯灸等传统治疗方法,积极宣传丰泽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了乙贴膏”,探索推广中医药香囊、慢病药枕、足疗方、熏洗方等具有特色的中药芳香疗法,还积极拓展灸治类及针刺类等中医药适宜技术,取得明显效果。
中医馆还探索把中医药适宜技术与基本医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尝试为慢性病高危患者、0-6岁儿童、孕产妇等重点人群提供适宜的中医药服务。为方便“上班族”,中医馆还开设了夜间门诊、代煎中药并送药上门等暖心服务。
延伸服务
让中医药走得更远
靠着口口相传的口碑,中医馆的服务范围逐步扩大,一些洛江、泉港的居民也会特意赶来求医。
“我们的目标是打造具有浓厚中医特色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陈少阳说,这几年,中医馆尝试延伸服务范围,让中医药走得更远。中心在社区老年保健服务站设置中医角,尝试家庭医生签约与中医药慢病工作相结合,推动中医药服务走进社区、步入家庭。
来中医馆治疗的患者
针对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痛风患者等重点签约人群,每周由中心中医师定点下社区提供中医药健康预防、保健指导、运动干预指导及特色治疗等“家门口”的中医药健康保健服务。
中医馆还承接由上级医院下转的康复患者,一方面方便居民就近就医,另一方面减轻居民的医疗费用负担,真正促进“大病在医院,小病在社区”就医格局的形成。
中药房医生正在配药
此外,中医馆还联合华侨大学组建成立“华侨大学体育学院科学运动与健康实践基地”,在中心开设运动与健康指导咨询室,由中医馆和体育学院专家定时定点坐诊,指导社区慢病患者开展科学运动和中医养生保健。
数据显示,近三年,该中心中医药服务不断发展,中医药服务人次、中医适宜技术诊疗人次、中药饮片处方数不断增长。2022年度,中医诊疗人次占总诊疗人次45.75%,中医非药物诊疗人次数占总诊疗人次数的23.94%,中药饮片处方数占总处方数的7.5%,中医药服务能力稳步提升。
传承创新
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水平
基层中医药服务,是中医药发展的根基。华大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中医馆,是丰泽区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的缩影。
近年来,丰泽区传承创新中医药发展,促进优质中医药资源扩容、下沉到基层,把优质中医药服务送到群众身边。2019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命名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县级)”。2022年积极申报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区(全市仅推荐三个县区申报)。
中医馆环境
目前,丰泽区已建成10家公立医疗机构中医馆。其中,泉州市正骨医院、华大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泉秀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获评省级精品中医馆,泉秀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被确定为福建省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创建单位。
传承方面,“正骨吊膏”先后被列入第七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和第三批泉州市非遗传习所。正骨医院入选“榜样的力量”中医药国际交流推广的中医药文化传播示范单位和中医药信息化建设示范单位,3人入选第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及继承人;9人入选全省基层老中医药专家师承带徒指导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