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毋庸置疑是中国的一大国粹。
我们身边的大部分人,也都或多或少对中药有着一定的了解。
相信在大家的印象里,中国自然是全球中药产业中首屈一指的存在。
然而,最近的一件事,或许会颠覆很多人长期以来对中药的认知。
据多家媒体援引日经中文网4月24日消息,中国中药企业陕西紫光辰济药业有限公司将被日本津村药业控股的平安津村出资49亿日元(约合2.5亿元人民币)收购。
如果你认为这只是一起独立事件,那么还有一个数据我们必须要知道:
日本汉方药占据了全球90%的中药市场份额。
这个数据是期刊《中草药》于2016年在一篇文章中提到的,而《中草药》是由中国药学会和天津药物研究院共同主办的,被誉为中药学期刊之首。
而这一次日本药企收购我国中药企业的事件,更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中国的中药产业发展,真要再加把劲了。
这次被收购的中药企业陕西紫光辰济药业,其前身是一家名副其实的百年老字号药房“达兴堂”,诞生于1918年。
来源:公司官网
官网显示,陕西紫光辰济药业拥有胶囊剂、片剂、颗粒剂、丸剂、口服液剂、糖浆剂等九大剂型15条生产线和158个国药准字号产品,其中国家基本药物44种。
至于这桩收购的目的也很清楚,就是拓展这家日本药企在中药行业内的渠道和业务。
津村药业表示,通过本次收购,其将获得中国传统药物品牌及生产销售经验,能够增强供应链上的优势,将力争通过中药门店来打开销售渠道,进一步扩大中国区业务。
不仅是这次收购了中药百年老字号,津村药业早就在我国有了自己的中药产业版图,并且日益壮大。
1991年津村药业就投资了1.12亿美元,在深圳设立分公司,开启了中国市场的拓展。2001年、2018年又分别在上海、天津设立分公司。
2021年4月,津村药业出资12亿元就收购了中药饮片企业天津盛实百草中药科技有限公司。
现在,津村药业已经成了日本最大的中药企业,也是中国中药企业最大的竞争对手之一。
而像日本津村药业这样的外资中药企业,也并不是个例。
我国是开放的市场,鼓励外资企业投资和竞争,我们不是反对日本企业的收购,我们想表达的是,对比日本中药企业的商业化发展,我国的中药产业实在是有些缺乏竞争力。
开头我们就说到一个让人震惊的数字:日本汉方药占据了全球90%的中药市场份额。
此外,还有一个数据也非常夸张:
《世界专利数据库》显示,日本注册了70%以上的中药专利,而中国的专利竟然仅占约0.3%。
种种迹象都表明,中药在我国民间或许非常有名,但在商业化和产业化上,我国还有巨大的提升空间。
那么,我国的中药产业这些年究竟发展地如何?
根据国盛证券的统计,国内中成药制造收入规模自2016年高峰的6697亿元连续下滑至2020年的4414亿元,降幅超过34%。
中成药制造的利润也从736亿元下滑至619亿元,降幅接近16%。
尽管这一数据只包括了中成药,传统的中药原材料市场并未统计在内,但也足够直观地反映出中药在国内的发展面临了瓶颈。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当时的政策限制了部分中药的使用,另一方面则是一些负面事件给中医带来了较大的不良影响。
不过好消息是,2020年以来,我国的中药似乎终于迎来了否极泰来的时刻。
在疫情的突然爆发之下,中药得到了一个证明自己的机会。
最具代表性的应该就是以岭药业的连花清瘟了,不仅得到了钟南山院士的认可,更是随后出口到了全球各地为抗疫作出了巨大贡献。
这让我国的中药在全球有了一定的品牌影响力提升。
事实上,近几年来,国家对于发展国内中医药产业的决心,也是很明确的。
在政策端,已经连续出台了几份重量级的政策文件。
2021年2月,《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印发。
2021年5月,商务部等7部门发布了《关于支持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
今年2月,国务院又发布了《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将中西医结合工作纳入了医院等级评审和绩效考核。
刺激是有的,只不过面对巨大的差距,可能还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见到效果。
日本中药企业为什么能够收购我国的百年老字号?
在商言商,背后无非是人家的商业化做的好,能把我们的企业经营地更好,大家才愿意实现这笔交易。
所以,中药的文化是一回事,中药的商业化又是另一回事。我们千万不能觉得中药是一门国粹,就忽视了其商业化和产业化上的问题。
类似的还有我国的茶叶市场,在经营上的差距和外资还有着巨大的差距。
人们常说酒香不怕巷子深,但在中药的案例面前,这句话显得已经有些苍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