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宝安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壮美画卷中,最厚重的底色是民生,最温暖的主题是共享,最亮眼的“成绩”是群众口碑。截至今年6月,宝安有35.94%的医疗机构可提供中医药服务,20.4%的病床是中医病床,23.2%的执业医师是中医执业医师,纯中医治疗医院患者满意度居全市第3。
“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行,宝安打造了以宝安纯中医治疗医院为“龙头”、宝安中医院和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为“两翼”、综合医院中医药科室为“支撑”、各社康中心为基础“网点”、中医门诊部、中医诊所、中医馆及中医坐堂医诊所为“补充”的中医医疗服务网络“宝安模式”,形成了全省乃至全国最完善的县区级中医服务体系。
大潮奔涌逐浪高。宝安扎实落实中央、省、市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决策部署,积极探索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新路径,全力当好深圳中医药改革的探路工兵。
传承发展 加快普及和提升中医药服务
宝安是深圳的国土大区、人口大区,破解“原特区内外公共服务均等化”这道难题,回应“病有良医”这份期待,必须比别人跑得再前一些、更快一些。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赶路者总是充满艰辛。“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习近平总书记朴实无华又掷地有声的话语拨开迷雾、指明方向。为了人民,宝安万难不辞、万险不避,一切发展的最终落脚点,各项事业阔步前进的动力之源,都系于人民。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中西医并重,把中医药摆在了国家发展战略层面的重要位置。落实国家战略,宝安先行先试,于2015年出台打造“中医药创新之都”战略规划,成立全国首家中医药集团——宝安中医院(集团),通过集群化办医、集团化管理,实现优质医疗资源倍增。
市民的急难,在发展中纾解。2016年第一季度,宝安中医院(集团)服务门急诊人次同比增长9.5%;出院病人服务人次同比增长47.4%;开展包括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腹腔镜下上消化道穿孔修补术、借助三维立体成像技术等科技手段开展颅骨缺损修补术等48项新技术新项目。
征途漫漫,东风浩荡。这几年,国家、省、市相继召开中医药大会,国务院出台《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深圳被确定为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出台《深圳经济特区中医药条例》,中医药发展迎来了天时、地利、人和的最好时期。
万物向荣,乘风破浪。宝安大胆探索,以特区精神打造中医药发展“宝安模式”:中西医结合医院挂牌、针灸医院成立、燕罗医养融合医院成立,加快中医社康中心布点,调整提高中医基本医疗服务补助标准,加大对中医药进社区及治未病的引导激励政策支持,将中医及针灸等中医药治疗类项目纳入社康“打七折”范围,区卫生健康局成立中医科……全区中医药事业发展驶入“快车道”,给市民群众提供多一种医疗供给、医疗服务、医疗选择,为市民群众提供“治未病”健康策略。
“健康中国”宝安篇章徐徐打开,里面写满探索的冥思、跋涉的汗水,更记载着群众的笑脸。
“民生”二字重千钧,唯有坚定才能挑起重担,唯有信仰才能一往无前。
守正创新 纯中医治疗医院开全国先河
怀着高度文化自信,宝安以先行示范标准谋划中医药事业发展,在全国率先举起纯中医的牌子,建设全国首家纯中医治疗医院,为中医回溯本源、回归本位打造全新平台。
这是从无到有、从“0”到“1”的为民创新,是一条现代医疗体系下从没有人走过的路。建什么,怎么建?宝安先后8次邀请113位专家学者、领导共同讨论研究,根据行业权威意见和相关医疗规范不断完善项目内容。市委市政府、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省中医药局对此高度支持,市卫健委制定了全国第一个纯中医院标准;宝安的81名企业家2个半小时认捐了1.8亿元,给纯中医治疗医院的运营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历经一年的构思、论证,2019年3月18日,宝安纯中医治疗医院投入运营。她诞生在宝安,是全国中医界的瑰宝。
走进这所医院,浓浓古风扑面而来。回纹木雕指示牌、红木诊案、雕花圆凳随处可见;一楼中医药博物馆里,中医古药具琳琅满目……千年传承,风华正茂,过去与未来在此交融。
宝安纯中医治疗医院结合岭南地区实际病种发生规律,选择中医优势病种以及中医适宜技术,运用现代检测技术配合传统疗法,确定了“5+5+3”业务布局规划,除院内紧急救治和麻醉外,纯中医治疗率达95%以上。金世元、武连仲、符文彬、金远林、刘景鸿等名家名医聚集于此,定期坐诊。
疗效为王,患者为本。建成运营以来,宝安纯中医治疗医院共服务患者15.8万人次,并研发防瘟九味饮等中药制剂,供应宝安、南山、龙华三个区和华润等大型企业14.5万袋,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作出了中医人的贡献。
“医”心为民,收获“点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余艳红寄语宝安要推动宝安纯中医治疗医院特色发展、差异化发展、可持续发展,推动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深入研究医保改革创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孙达称赞宝安纯中医治疗医院“令人震撼,‘纯’字一字千金、掷地有声”。“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点赞宝安纯中医治疗医院是我国纯中医发展的第一块试验田,希望宝安努力将医院打造成全国经典中医院的示范点。
以“纯”为媒,宝安引领全球中医药事业发展浪潮,牵头成立“粤港澳大湾区传统中医药联盟”“穗港深澳针灸联盟”,举办传统中医药国际论坛、国际针灸学会学术研讨会、国际经方班等3个中医药国际学术会议,作为全省唯一区级医院参加“岭南中医药文化欧洲行”。
在风雨里开拓与弘扬,守正中创新发展,坚守就更有希望!
笃定前行 努力打造中医药先行示范城区
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指出,要做好中医药守正创新、传承发展工作,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服务体系、服务模式、管理模式、人才培养模式,使传统中医药发扬光大。
殷殷嘱托,催人奋进,宝安的中医药事业更加焕发出勃勃生机。3月18日,宝安纯中医治疗医院公布了二期项目设计方案,全国首个区级中医药发展白皮书在这里发布,深圳市岐黄学院和广州中医药大学实习医院、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落户宝安——开启了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新篇章。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宝安区中医药发展白皮书》从加快医院建设、强化人才支撑、加强学科建设、强化传承创新、推动产业融合、扩大文化影响等6方面提出了16条措施,计划在未来五年加快建设宝安纯中医治疗医院二期、针灸医院、燕罗医养融合医院、康复医院、中药应用研究中心等,新增中医病床超过800张,柔性引进院士、国医大师、全国和省级名中医不少于50名,新增相当于国家级水平的中医学重点专科不少于2个,着力以科技力量助力中医药创新发展,用现代科技手段提升中医的诊断水平,提出在2025年底将宝安区打造成为全国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先行示范城区的目标。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6月9日,由中国中医药报社主办的全国中医类别管理人才培训班在宝安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作了专题分享,5万多人同时在线收听收看。这是宝安加强人才培养和文化传播的具体行动之一。未来几年,宝安还将加快医院建设,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和中医药人才培育,培养高素质的中医药队伍,并打造高水平中医药学科和强化传承创新,以提升服务能力和科研水平,推动产业融合并扩大文化影响,努力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高地,为深圳早日建成一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城市、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贡献宝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