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有四时周而复始、二十四节气循环往复,不同的时节有不同的气候,而气候的变化又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立秋,“立”表示开始,“秋”象征着禾谷成熟,于每年公历8月7日或8日交节。立秋与立春、立夏、立冬并称“四立”,“四立者,生长收藏之始”,自立秋之日起,阳气渐收,阴气渐长,万物从成长繁茂向着成熟收获发展。根据中医学理论,人体生命由形、气、神三个要素构成,有形者称“形”,无形者称“气”,生命之主宰称为“神”,人体的形、气、神也应当顺应时令的变化做出调整,从立秋开始,用形气神生命观指导养生,常常事半功倍。
养形宜冻宜养阴
关于养生,民间说法“春捂秋冻”,说的就是秋天可以拖延添衣的时间、减慢添衣的速度,在立秋之际尤为适用。“三伏”代表高温酷热的天气,出现在小暑、大暑、立秋、处暑四个节气之中,通常情况下,初秋暑气未消,立秋以后往往还有“秋老虎”的余威,早晚气候增添些许秋意,刮风时带点凉爽,但温度不会骤然下降。立秋后,让身体适当感受凉意,以适应外界气候变化,提高人体的耐寒能力,为机体能够平稳应对酷寒严冬做准备。此外,适当的“秋冻”还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身体的防御机制,防止汗出过多、阳气外泄、腠理不固导致生病。值得注意的是,“秋冻”不意味着盲目挨冻,倘若遭逢气温突变理应适当增减衣物,且颈肩、腰腹、关节处不宜受冻。此外,立秋过后也要避免贪凉,可以收起凉席、少食冷饮,并减少空调的使用,以保持人体的阴阳平衡。
立秋以后,自然界中的阳气趋向收敛,能量开始蛰伏,实乃为度过寒冬做准备的生存之道,人亦应当适应天地变化。立秋已过即以养阴为要,所谓“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秋冬之时,万物敛藏,养生应顺时而为,注重养护阴精。阴有功能之阴,主凉润宁静;亦有物质之阴,诸如精、血、津液等。当人体阳气趋于内藏时,易出现阳亢生热的情况,因此立秋以后更应注重养阴,使机体重新达到阴阳平衡。同时,借阳气内收之效,脏腑机能旺盛,为滋补物质之阴提供了良好的时机。
养气重收重肺气
立秋作为秋天的第一个节气,自然界的阳气开始沉降、收敛,人体顺应时节的变化,进入收敛内养的状态。立秋后身体的柔韧度、四肢的伸展度有所下降,运动量不宜过大,切勿大汗淋漓,造成阳气损耗,让邪气有可乘之机。可以选择一些轻松平缓的运动,循序渐进地进行,做到适时有度。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云:“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倶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这段文字指出,立秋后人们应该调整生活作息、早睡早起,早睡顺应了秋季阳气收敛的特点,而早起则有助于肺气的舒展。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和熬夜,缓冲秋季的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保持气血平稳运行。
秋应肺而收,立秋养生宜养肺气。《素问·脏气法时论》云:“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秋日饮食宜收不宜散,酸性收敛,辛味发散,故立秋起,可适当食用一些酸味食物来收敛肺气,同时少食辛辣,以防散发肺气。立秋之时,燥邪当令,易伤津液,容易出现口鼻、咽喉及皮肤干燥的症状,酸味食物不仅有助于收敛肺气,还有生津润燥的功效。肺在五色属白,为达到生津润肺、补益肺气、改善秋燥之功,可以多吃白色的食物。
养神勿悲勿伤秋
“自古逢秋悲寂寥”,秋应于肺,在志为悲(忧)。因此,在此时节,人们心情容易抑郁;秋季是肃杀的季节,果实丰登以后便是草枯叶落、花木凋零,人容易触景生情;立秋时节以后阳光照射时间逐渐缩短,人体的生物钟未能及时调整,导致生理节律紊乱,从而影响精神状态,产生悲秋等伤感情绪。
《灵枢·本脏》言:“志意者,所以御精神,收魂魄,适寒温,和喜怒者也……志意和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脏不受邪矣。”这段经文强调了意志的重要性。立秋养生,要做到心境宁静,收敛神气,意志调和,才能保持精神的专注和思维的敏捷,魂魄正常活动不散乱,避免过度情绪的刺激,五脏功能正常运行,从而免受邪气的侵袭。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提到了秋季养生的重要原则:“秋三月……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秋季气候宜人,适合人们进行舒缓的户外运动,呼吸新鲜空气,多晒太阳。增加日光照射,可以调动人体情绪,有助于提升精神状态,减轻抑郁情绪。在繁忙的工作和生活中,要学会适时放松,可以通过打太极拳、听音乐等方式,缓解压力,舒缓情绪。此外,还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多关注美好的事物,与朋友家人分享喜悦,遇到伤感的事情,及时主动的予以排解。立秋作为秋季开始的节点,可以设立一些小目标,合理安排学习和工作规划,有计划地迎接新的挑战,有助于激发良好的精神状态。
形、气、神三者相互依存,立秋养生之养形、养气、养神亦密切相关。以立秋养肺体—敛肺气—宁心神为例,没有肺脏之形则肺气无所依附,没有气之内收则人体神机不能内敛,而无法安宁,没有心神平和则终致气乱精离、形乃大伤。“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时令养生作为顺时而为的重要理念,“立秋养好生,冬天不生病”,扎实的立秋养生能为后续的身心健康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