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的饮食口味有所偏嗜,有些人嗜酸成性,有些人素爱甜食,而有些人则无辣不欢。中医认为,饮食有五味——酸、苦、甘、辛、咸,五味对应五脏,即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肾。然而,对其中某一味有偏嗜,可能反映出身体某个脏器出现了健康问题,同样,过食五味也会影响五脏的健康。所以,想要吃出健康,五味偏嗜则要有度。
中医认为,五味分入五脏。《素问·至真要大论》中的“夫五味入胃,各归所喜,故酸先入肝,苦先入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咸先入肾”,即五味与五脏之间具有一定亲和性。如若长时间嗜好其中一味或几味,五脏功能会失去平衡,易出现偏盛或偏衰。通常来说,饮食的口味偏嗜主要与自幼养成的饮食习惯、遗传因素以及地理环境等有关,有时则是因为健康异常或者营养失衡所致。日常生活中,应警惕饮食突然偏嗜,这种变化往往是身体的“健康预警”,应及时就医,排除病变。
偏嗜酸味,应疏肝理脾
肝属木,酸入肝。酸味主收敛、涩滞,具有滋养肝脏之功。适度食酸可养阴生津、健运脾胃、滋养肝脏。嗜酸过度则会影响肝、脾、胃的正常生理功能,甚至引发消化系统疾病。《黄帝内经》记载:“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若偏嗜酸味、食酸过度,则易使肝气失于疏泄,气机调达不畅,肝气郁结溢盛,从而克伐脾土,导致脾气亏损。脾主肌肉,其华在唇,食酸过度则易使肌肉角质增厚皱缩,嘴唇失去光泽并出现外翻情况。
养生建议:①偏嗜酸味的人,平时可以选择一些酸味的新鲜蔬果,如柑橘、石榴、橙子、西红杮、葡萄、山楂等,满足自身口味喜好的同时还可以补充维生素C以增强食欲、促进消化。
②对于腌制酸菜、酸辣粉等酸性醋制品的食用则应减少,以免这类食物对胃肠道刺激过度,从而引发消化功能紊乱等胃肠系统疾病。
③应保持情志舒畅,精神愉悦,以利肝气条达;生活中要注重顾护脾胃,以增强后天之本。二者相辅相成,共奏疏肝理脾之功。
偏爱苦味,注重调理心脾肺
心属火,苦入心。苦味主泻火、燥湿、坚阴,适当摄入苦味,能够清泻心之实火,可清心除烦、解暑祛热、燥湿除满、泻火存阴、通利大便。《黄帝内经》曰:“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厚。”“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食苦过度,则助生脾土,土气过盛,壅滞不行,易使津液与水谷之气停滞,胃肠食积不化,可出现嗳腐吞酸、脘腹胀满等症;食苦过度也易使心气受损,影响食欲;苦味之品多性寒,过食寒凉之品,引起脾胃受寒,亦会出现腹痛、便溏等情况;同时,偏嗜苦味,则会克伐肺金,易致皮肤枯槁、毛发不荣。
养生建议:①偏爱苦味的人,可因时制宜,多于炎热酷暑时进食苦味食物;或因人制宜,痰湿、肥胖、便秘者可适当食用苦瓜、莲子、蒲公英等。
②茶、咖啡是广受大众喜爱的苦味饮品,具有提神、加快新陈代谢的作用,日常可以适当饮用,但应避免贪嗜成瘾。
③过嗜苦味,易耗心气,损伤肺脾二脏。嗜苦所致气虚者,平时应注重调摄心气,可酌情使用党参、黄芪、大枣等甘温之品泡茶饮用。
偏好辛辣,需肺肝同调
肺属金,辛入肺。辛主发散、活血、行气,辛味对肺气具有宣发作用,正常食入可发散风寒、宣发肺气、行气化瘀,并能祛散脾胃湿气。《黄帝内经》云:“味过于辛,筋脉沮弛,精神乃央。”“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若偏好辛辣之品,食用过多,人之筋脉易败坏、松弛,精神也易受到损伤而散失。肝在体合筋,其华在爪,过食辛辣,则克伐肝木,可导致筋脉拘急,爪甲也随之干枯;食用过度或过久还会导致肺气宣发太过,汗出过多,气机耗散,伤津耗液,汗为心之液,则心中空空然,常见症状为精神萎靡、头昏脑涨、麻木等;偏好辛辣之味,易引发胃肠道疾病及内、外痔等肛肠类疾病。
养生建议:①偏好辛辣之味者,易导致舌燥口干、咽喉肿痛等。平时应少吃辣椒、大蒜、生姜等常见的辛味食物,同时可在菜肴里酌情加一些滋润甘寒之品,如山药、白萝卜、银耳等,从而达到养阴润肺、以偏纠偏的目的。可吃甘蔗、莲藕等滋阴润燥的食物,甘蔗具有润肺滋阴、生津止渴、清热解毒之功,吃甘蔗不仅能缓解嗜食辛味导致的耗液伤津,同时也能缓解因辛辣入胃导致的便秘;莲藕则有清热润肺、凉血止血之功,是清润泻火之佳品,同时也适合消化不良、体质虚弱者服用。
②过嗜辛味易伤肺气、耗伤肺阴。根据五行相克理论,肺伤而劫夺肝阴,嗜辛者平时应注重益气润肺、滋阴补肝、肺肝同调。
偏喜甘味,宜脾肾同调
脾属土,甘入脾。甘主补益、和中、缓急,适量食用可滋补脾胃之气。《黄帝内经》曰:“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若偏嗜甘甜之品,易使脾气壅滞不通而上逆,导致心气喘闷,出现皮肤色泽发黑,进一步损伤肾气,使肾气失于衡守;肾主骨生髓,其华在发,过食甜味,则克伐肾水,引发骨骼疼痛,头发也会脱落;食用过度还会使脾胃壅滞,运化失司,食物积于胃肠,引起脘腹胀满不适,可能导致糖尿病、龋齿、肥胖等。
养生建议:①偏喜甘味者,平时在饮食摄入上可以选择具有甜味但同时含糖量低的谷类、豆类、果蔬等作为主食,如玉米、山药、红豆、南瓜等。谷类食物在具有甘味口感的同时,还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消化。豆类食物则含有较为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和B族维生素等,有助于提高机体免疫力。
②奶茶、蛋糕、甜品等甜腻的甘味食物要减少食用,因其大多富含反式脂肪酸,过度摄入可能会引发内分泌系统、心脑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等相关疾病。
③偏嗜甘味之人,发展到一定程度,往往会脾胃不足、肾气失衡,此时应首先纠正嗜甘之好,再予以调理脾胃、补益肾气之品(如山药、薏苡仁、大枣、白扁豆等),平日也要适当运动,以助消化。
偏嗜咸味,当心肾相济
肾主水,咸入肾。咸主软坚、补肾、下燥、利水,对肾具有一定的滋补养肾作用。适量食用可滋肾润燥、强腰壮骨、凉血通便、软坚散结,使身强力壮,充满活力。《黄帝内经》曰:“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是故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若偏嗜咸味之品,食用过多,全身骨骼就会受损,肌肉就会逐渐短缩,心气也抑郁、衰弱、无力。心主血脉,其华在面,过食咸味,肾水则上克心火,抑制心主血脉的功能,进而会使血脉凝聚流行不畅,颜面色泽也由于失于濡润而发生变化。食用过度会损伤肾脏,进而造成肾功能受损,典型症状如感觉全身乏力、腰部隐隐作痛、生殖能力降低等。
养生建议:①偏好咸味之人,应清淡饮食,有意识地减少食盐的摄入量,并保持每日摄盐量不超过6克,以防“越咸越吃”的恶性循环。
②肾功能不全者应立刻纠正嗜咸之好,并进行低盐饮食;肝功能不全以及患有高血压病、心脏病的患者,日常生活中也要减少食盐以及咸味饮食的摄入。
③过嗜咸味易伤肾气、耗损肾精,使人体进一步因水不济火而致心火独亢,嗜咸者平时应注重补益肾气、填精生髓、清心泻火,可酌情配伍肉桂、生地黄、龙眼肉、茯苓以及莲子等药,以达水火既济之目的。
《黄帝内经》曰:“是故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总的来说,口味有偏嗜者要积极纠正饮食偏嗜,合理搭配膳食五味,使得骨骼坚正强健,筋脉柔韧有力,气血流通不滞,肌腠固密不疏,如此可化生精血,气骨精强,终得天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