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饮食不当而导致生病的,即为“病从口入”,用俗话说就是“吃出来的病”。食物是人体代谢的能量基础与物质基础,人体将饮食物转化成水谷精微及气血,是维持生命和保持健康的基本条件,故有称“饮食者,人之命脉也”。
人的饮食要清洁卫生、要适时适量、要多样化。饮食得宜,则可增进人体健康;若饮食失宜,又可成为致病因素,引起多种疾病。在民间,自古就有“病从口入”之说。因此,要想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在饮食方面就要有所顾忌。下面本文将从六个方面进行解析。
①忌饮食不清洁
人人皆知,饮食要清洁卫生。饮食不清洁致病,是指食入的食物被污染,或生冷不洁,或腐败变质,或霉变,或有毒食物,进而导致多种病变。因此,要防止病从口入,最基本的措施就是不吃不清洁的食物。道理人人清楚,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也不难,但在临床上,因饮食不清洁而生病者,并不少见。
自古以来,不少医者圣人都曾提出“不吃不洁之食”的观点。如孔子在《论语》中提出了8种“不食”。《论语·乡党》:“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沽酒市脯,不食。”其中,多数是指不食不清洁卫生的食物。又如张仲景在《金匮要略·禽兽鱼虫禁忌并治》中记载“秽饭、馁肉﹑臭鱼,食之皆伤人。自死肉,口闭者,不可食之。六畜自死,皆疫死,则有毒,不可食之”,指出腐变质等不洁之物,不可食之,食之皆伤人。
从临床表现来说,“食之皆伤人”的原因多见:
一是损伤肠胃。食入不洁食物,损伤肠胃,使肠胃功能紊乱,出现脘腹疼痛、痞胀、嗳腐呑酸、恶心、呕吐、腹泻、下痢脓血等肠胃道病症。如各种急性、慢性胃肠炎病变。
二是食物中毒。食入被毒物污染或有毒食物,会引起食物中毒,轻则脘腹疼痛﹑呕吐﹑腹泻,重则昏迷,甚至死亡。如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诸饮食中毒候》中“凡人往往因饮食忽然困闷,少时致甚,乃至死者,名为饮食中毒”,指出因饮食不洁引起突然发病而加重,甚或致死的,为食物中毒。这在临床上也常见。
三是引起肠道寄生虫病。食入生冷不洁被虫卵污染的食物,可出现腹痛、肚腹胀大、面黄肌瘦、面部虫斑、嗜食异物等肠道寄生虫病症。如蛔虫病。
②忌饥饱失常
正常饮食,应以适量为宜。若饮食的量失去节制,或者过饥,或者过饱,均可导致疾病的发生。
过饥致病
所谓过饥,是指因吃不饱、吃不下(消化道疾病)、不爱吃(择食)、减肥节食等原因,长期饥饿,饮食量过少而生病。
其致病原因多见:
一是伤胃。胃主受纳腐熟水谷,纳谷不足,胃府气阴受损,可出现胃脘嘈杂、疼痛、呕吐、泛酸等病症。如慢性胃炎、胃溃疡等病变。
二是气血化生不足。饮食是人体气血生成之本源,长期摄食不足,气血化生乏源,导致气血亏虚的病理变化,使脏腑组织功能衰退或失常。如《灵枢·五味》中的“谷不入,半日则气衰,一日则气少矣”,就是指饮食量少可导致人体气血衰少。若发生在儿童时期,还会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
三是正气不足易感邪生病。由于长期饮食量不足,导致营养不良,形体消瘦,正气不足,抵抗力免疫力下降,进而易感邪生病。如娇生惯养者,更容易感冒;长期节食减肥者,多体弱,稍劳累即易生病。
过饱致病
所谓过饱,是指进食不能节制,长期饮食超量,或是暴饮暴食,或朋友聚餐无度等。
其致病原因多见:
一是饮食停滞损伤脾胃。由于饮食超量,使脾胃难以消化,以致食积不化,出现脘腹胀满疼痛、嗳腐吞酸、呕吐、腹泻、厌食等病症。如急、慢性胃肠炎症、溃疡等。正如《素问·痹论》所说:“饮食自倍,肠胃乃伤。”
二是痰湿内生。食滞日久,脾失健运,运化水湿功能失常,脾虚生湿,产生聚湿、生痰、化热等的病理变化,进一步可导致痰饮、肥胖、头晕、胸闷、心脉痹阻,以及咳嗽、气喘等诸多病症。如心脑血管病、肺心病等。
时饥时饱致病
时饥时饱的情况多见于儿童,或家庭生活困难,或出生后喂养不当,或虫积所致,时饥时饱,消化不良,食滞日久,脾胃损伤,导致疳积。疳积,即重度营养不良症,指小儿面黃肌痩,肚腹膨大,四肢瘦,猴形脸,时发潮热,心烦口渴,精神萎靡,食欲减退,或嗜食异物的病症。
③忌饮食偏嗜
饮食偏嗜,是指过分爱吃或不爱吃某些食物。如饮食的五味偏嗜、物种偏嗜、寒热偏嗜等,皆可导致多种病变。
五味偏嗜致病
五味偏嗜是指长期嗜好某种性味的食物,如有人喜食辛辣、有人喜食咸味等。食物的性味有酸、苦、甘、辛、咸五味。五味与五脏,各有一定的亲和性,即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肾。若长期五味偏嗜,就会导致脏气偏盛偏衰,功能失调而发生多种病症。
《素向·至真要大论》曰:“五味入胃,各归所喜,故酸先入肝,苦先入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咸先入肾。久而增气,物化之常也。气增而久,夭之由也。”这是说五味各归五脏,若服用日久,能增强各脏之气,这是药物五味在体内气化的一般规律(常);若脏气增强过久,又是导致疾病或死亡(夭)的原因。
如《素问·五脏生成》曰:“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用五行相克理论来解释就是咸入肾,属水,多食咸,则肾水偏胜(盛),肾水胜则克心火,心主血脉,肾水克心火,使心血运行迟滞而凝涩不畅,产生心脉阻滞的病变,出现胸闷心悸、面色不华的心血管系统病症。正如临床上常见到的重口味患者,多吃咸,引起血液黏稠度增高,产生血管斑块,发生心血管病变。所以,临床医生常提醒患者,在烧菜时要少放盐,饮食宜清淡。
物种偏嗜致病
所谓饮食的物种偏嗜,是指长期专食某些食物,或不吃某些食物,或膳食中缺乏某些食物。久而久之,因某些营奍物质的过剩或缺乏而发生疾病。
人体是一个复杂的生命体,生命的维持与健康,需要各种营养物质。如中医所说的精、气、血、津液,西医所说的糖类(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微量元素(矿物质)、水液等。这些营养物质需从各种食物中获得。目前,已知人体必须物质约为50种左右,为了满足营养的需要,日常饮食必须摄取多种多样的食物。
人的饮食物要多样化。《素问·脏气法时论》曰:“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这是说五谷(米、麦、小豆、大豆、黄黍)用以营养五脏之气,五果(桃、李、栗、杏、枣)以辅助其营养,五畜(牛、羊、猪、犬、鸡)以补益其营养,五菜(葵、藿、薤、葱、韭)以补充其营养。谷肉果菜皆有五气五味,气味和合而食之,就可以补益脏腑(人身)之精气。这提示我们,食物营养要多样化,要谷肉果菜杂合而食之。
长期饮食的物种偏嗜,则可导致多种疾病。
长期嗜食甘肥厚味营养过剩。甘肥厚味饮食,是指精美的食物、重口味的食物,中医古书亦称“膏粱”饮食。当今,人们经济富有,食品丰盛,宴请聚餐,习以为常。长期食入甘肥厚味,容易营养过剩,导致形体肥壮、肚大腹圆的肥胖体质人群增多。患有高血压病、高血脂病、高血糖病的“三高”人群也增多,这些疾病可引发头昏、头痛、眩晕、胸闷、脑梗、心梗等,俗称为“吃出来的富贵病”。
长期择食缺乏某些营养物质。有些娇生惯养的人,养成了择食的不良习惯;有些人减肥节食,或不吃蛋白质、脂肪类的食物,或不吃粗粮杂粮,只吃精粮,或不吃海鲜类食品。这个不吃,那个也不吃,久而久之,就会导致人体需要的某些营养物质缺乏。如某些维生素、矿物质缺少,可引起夜盲(维生素A缺乏)、瘿瘤(缺碘)、佝偻病(缺钙)等,或因营养物质不足,形成虚弱体质。
寒热偏嗜致病
良好的饮食习惯,要求饮食寒热适中。《灵枢·师传》曰:“食饮者,热无灼灼,寒无沧沧。寒温中适,故气将持,乃不致邪僻也。”这是说人们的饮食不要过热、不要过冷,要寒温适中,人体之气才能维持正常。若饮食过分偏寒或偏热,可导致人体阴阳失常,进而引发病变。
偏寒是指过食生冷或寒凉之品。有人一年四季都喜食冷食。这种习惯易损伤脾胃之阳气,导致寒湿内生,发生怕冷、手足不温,或腹痛、腹泻、呕吐清水等病症。
偏热是指过食辛温燥热饮食。有人不分冬夏,都喜食辛辣、油煎炸烤的热食、烫食。这种习惯易使胃肠积热,损伤胃阴,导致阴虚内热,可见口干、口渴、口苦、口臭、嘈杂、消谷善饥、便秘、舌红苔剥等病症。
饮酒偏嗜致病
酒者,五谷所酿,少饮能活血助神,对人有益。饮酒偏嗜,是指长期饮酒且过量,嗜酒成癖(成瘾、酒鬼),一日三餐,餐餐喝酒。酒性热有毒,若过量或日久,则又可伤人致病。《脾胃论·论饮酒过伤》中就有“夫酒者,大热有毒,气味俱阳……酒性大热以伤元气”的记载。
暴饮过量可致醉酒。可见面红目赤,性情暴躁,甚或失去理智,语无伦次,或出现呕吐、烧心、头痛等病症。
饮酒日久损伤脾胃。酒毒积累日久,损伤脾胃,聚湿生痰化热,可见脘腹胀满、胃纳减少、口苦、口粘、舌苔厚腻,甚则酒精中毒发生癥积(酒精性肝硬化、肝脾肿大)或昏迷等病变。
④忌嗜食外卖餐饮及零食
嗜食外卖餐饮可致病
在现实生活中,外卖餐饮,对解决少数人吃饭问题起到重要作用,这是无可非议的。然而,有少数人长期以来一日三餐都依赖外卖餐饮。这可以说是对自己身体不负责仼的表现。
外卖餐饮有其优势:一是方便,不用自己买菜做饭,打个电话,随时送到,解决了吃饭问题。二是口味好,外卖餐饮,制作时加入多种调味辅料,能适应众多人的口味,且口感好。
然而,外卖餐饮中的主料并不多,加了许多垫底食料凑数量。口感好是因为使用的辅料多为高盐、高油、高糖或麻辣以及人工制造的各种调味品,使用的油多为荤油、回收油,对人体不利。长期服用,容易引起高血压病、高血脂病、高血糖病以及肠胃功能失调的病变。
常食零食点心可致病
在日常生活中,吃点零食点心也是无可非议的。然而有些人,成包购买各种包装的零食和点心当饭吃,这也是对自己身体不负责任的表现。
点心的形状、名称虽很多,但就其主料,仍是淀粉加糖为主制成的,属高能量食品。在制作过程中,加入不同的色素、不同的香精,制成不同的形状,起个不同的名称,精包装,外观好看,吃起来方便,口味也好,尤其受到年轻人的喜爱。
然而,这些零食点心的保质期长,必须添加防腐剂和各种调味剂。另外,零食点心属深加工食品,在加工过程中,高热加温,破坏了其本来的营养成分,若长期食用,也会扰乱脾胃正常功能。
⑤忌不节食、不忌口
不节食致病
节食,即节制、控制饮食。如消渴病(糖尿病),除用降糖药物治疗外,一定还要控制饮食的量。在监测血糖的前提下,还要根据活动量,来制定合适的饮食量。切记不能仼性,想吃多少就吃多少,也不宜吃精粮、稀饭。有些糖尿病患者认为自己用降糖药后就可以放开肚皮随意吃,也不去监测血糖变化,进而引起糖尿病并发症。如糖尿病眼病、糖尿病肾衰、糖尿病心血管病、糖尿病足等病变。再如胃炎、胃溃疡、肠炎等胃肠道疾病,在肠胃功能未恢复前,也要节制饮食,否则会加重病情。
不忌口致病
中医认为,有些疾病要忌口,有利于疾病的恢复和防止疾病复发。如消化道疾病,在治疗恢复好转阶段要严格忌口,不能食黏糯、坚硬、油烤、煎炸等不易消化的食物。又如皮疹、哮喘等过敏性疾病,在未发作期,若食用海鲜鱼虾及辛辣食物,可引起复发。再如痔疮病,若食辛辣炙煿之物可引起痔疮发作。所以针对这些疾病,要注意“忌口”,以防“食复”。
此外,在疾病的恢复过程中,有些患者急于求成,病后滥用补药,也会导致疾病复发。恢复期,人体正气未复,疾病邪气尚存,早补误补,以助邪气,使“死灰复燃”,引起疾病复发,中医称之为“药复”。
⑥忌摄食异常
正常餐饮,有个摄入过程,食物要咀嚼,特別是将坚硬的、粗糙的食物磨碎,并经口舌品味寒热及咸淡酸甜等的过程,口腔分泌唾液进入消化。
有些人因工作、生活等原因,连正常吃饭时间都很紧凑,只能快速进餐,狼吞虎咽,这就是摄食异常,也会导致病变。
硬食损伤
吃硬食时因摄入太快,有些食物没有经牙齿嚼碎直接下咽,可造成硬物损伤食道黏膜;或食物中有骨头碎末、鱼刺等,没有细嚼将其排除而咽下,会刺伤喉咙或食道。这些皆可导致喉咙、食道疼痛,或发生食道炎症病变。
烫食损伤
食物汤饮滚热时下咽,若温度大于65℃,会损伤口腔及食道黏膜,也可引起食道炎症病变。若多次发生烫伤,则在烫伤损伤处可发生癌变。
黏糯或果冻损伤
多见于儿童或失智老人,进食元宵、年糕等糯米食物,或果冻时,吞咽时可窒息喉咙气管,发生呼吸困难、面色青紫等病症。
食无定时损伤
一日三餐要定时。若因种种原因,经常不能定时进餐,久则,使胃肠消化、吸收、排泄等生理节律被搅乱,如饥饿不定时,到饭点不想吃,或排便不定时,产生消化道功能失常病变。
另外,在此特别提醒要防止“癌从口入”。对食物的保存、制作、食用等方面的不当,易产生致癌物质,食用后有可能发生癌变。
霉变食物:如花生、豆类、谷类等食物霉变后,可产生黄曲霉素。这是一种致癌物质,尤其是对肝脏有毒害。
腌制食物:鱼肉蔬菜等的盐腌制后食用,是中国传统的食用方法,但在腌制过程中,易产生亚硝酸盐,其是致癌物质。
油炸煎烤食物:在高温长时间的煎烤作用下,易产生致癌烃。
酒精:酒性热有毒,长期或大量饮酒,易损伤肝脏,导致酒精性肝硬化或癌变。
蔬菜保鲜剂:有些商家为了使蔬菜保存、运输的时间拉长,使用甲醛保鲜。甲醛是致癌物质。
以上列举的5类食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使用,防范“癌从口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