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外用药
使用指南
太实用啦!赶紧收藏!
现代药品分为内服药和外用药,大多数人已习以为常。其实,传统中药饮片的服用方式也分为内服和外用,只是煎煮过后喝下去这一服用方法较为深入人心,而外用药虽然经常被使用,但居民对它的认知存在盲区,使用方法上也有些疑问。现就中药外用药的种类、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这几点进行介绍,有助于居民和患者更好地了解中药,有需要的居民可以详询家庭医生,遵医嘱使用。
一、外用药的种类
1.熏洗
中药熏洗可分为熏和洗两个步骤,将配制好的中药在前期煎煮中通过蒸汽和热量作用于患处,后期煎煮完再对患处进行熏洗或湿敷,以上步骤都是利用药液的慢性渗透作用,以起到对肢体局部位置的治疗。这是一个由外而内的过程,既可以对伤处进行清洗,同时由透皮吸收对机体起到调节作用。
2.泡洗
另一个是泡洗,就是大家常说的“足浴”或“泡脚”。通过煎煮好的中药,经由下肢的穴位和经络,对膝、足等肢体的疾病有很好的治疗作用。此外,也可以有温阳驱寒、改善睡眠,放松身心的作用,尤其在冬日季节里,深受居民的喜爱。
3.外敷
而中药的外敷,现在更为普遍地在外科治疗中,就是常说的“伤筋膏药”。中药的粉末或药水,结合敷料和贴膏,直接敷于受伤的位置,利用中药的渗透和发热提升作用,将活血化瘀,舒经活络的疗效发挥出来。
除此之外,还有驱蚊包这类悬挂使用的中药,在居民中同样受欢迎。内容物有藿香、石菖蒲、丁香、白芷、艾叶、辛夷、薄荷,可以起到驱蚊防疫、清新空气的作用。另外也有其他香囊配方,有着提神醒脑、预防感冒、解暑避秽等预防作用。
二、使用方法
当患者拿到医生开具的内服药时,很自然地会去浸泡、煎煮,然后服用。可面对外用药时,不免有所疑虑,是直接加水浸泡或熏洗,还是需要前处理呢?是一次性使用还是反复使用呢?
答案是需要煎煮。浸泡、煎煮的目的是提取所需要的药物成分,因此煎煮方法与内服药是相近的。洗净后浸泡药材30分钟,武火煮沸后文火保持微沸状态,煎煮两次,一次煮40分钟左右,第二次煎煮15~20分钟,合并两次煎液,煎煮完毕后再按各自病症使用。
1.熏洗:将自行煎煮或代煎好的药液加热至沸,趁热倒入容器中,使药液蒸汽作用于患处,每次10~15分钟,每日1~2次。若需进一步熏洗,待药液温度降至40 ℃左右时,加入适量温水,药液与水的比例约为3 :10,将身体浸泡于药液中,每次熏洗20~30分钟,以出汗为宜,每日1~2次。若要求局部熏蒸,可在有温度控制器的诊疗仪中熏蒸一定时间以达到治疗效果;或用多层纱布浸润降温至40 ℃的药液,待吸透药液后取出拧干,温敷于患处,重复多次,也可达到效果。
2.泡洗:将自行煎煮或代煎好的药液加热后,趁热倒入木桶或泡脚桶中,加温水至能够浸没小腿(能浸没膝盖更佳)。浸泡15分钟左右,水温以35℃为宜。
3.中药包:将配置好的药材放入香囊袋,收紧袋口,悬挂于床头、门把手或衣橱等地方,利用药材的香气起到驱蚊解暑等作用
三、注意事项
1.足浴时间不宜过长,15分钟左右最佳,不要超过30分钟。足浴时间宜选在饭后半小时,避免消化不良;而空腹容易出现低血糖症状,也应当避免。另外,有伤口或破损皮肤的地方不宜使用中药外用药泡洗或熏蒸,以免加重伤口。
2.孕妇、女性月经期、老年有心脏病、低血压的,泡脚需要谨慎。足浴时出现胸闷、头晕、心慌等症状,应立即停止。糖尿病患者泡脚的水温不宜过高,35℃为宜。切记,熏蒸和泡洗都不是水温越高越好,以免造成烫伤或影响身体功能。
3.熏蒸和泡洗时可适当按摩,比如足三里和三阴交,可加强治疗效果。
4.煎煮后使用的中药一般使用1~2次,需当天使用完毕,不宜储存太长时间,以免液体中药的成分变质,影响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