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人才培养过程中,相关课程起着重要作用。为解决目前本科教学缺少过渡课程的问题,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王琦牵头完成了《中医学导论》教材的编写,全国各省市十所中医药院校作为副主编单位参与其中。
近日,北京中医药大学王琦书院组织了《中医学导论》课程师资培训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中医药大学的课程负责人及授课教师代表参会。研讨会旨在帮助教师们统一课程目标,规范课程教学,通过“集体备课”深化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以确保学生能获得标准化、高质量的中医学基础知识。
师资队伍培养促进课程建设
本次课程师资培训研讨会分为课程介绍、教学研讨、骨干教师示范授课、学员试讲四个环节。在教学研讨环节中,参会高校教师代表就《中医学导论》教学设计、课程考核评价方案等展开了交流讨论,形成了《中医学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会上,部分教师代表提出,课程内容应更贴近实际,可以让学生了解针灸等中医特色技术的理论、操作过程;教学形式也应多样化,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前往中医医院、中医馆进行实地参观。
教育部发布的《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中指出,要以培养培训为关键点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强化教学研究,定期集体备课、研讨课程设计,加强教学梯队建设,完善助教制度,发挥好“传帮带”作用。
“在备课过程中应尽量避免与后续课程内容重复,应侧重于介绍中医的发展背景、理论特色及其影响。”北京中医药大学“名医工程”王琦名医学术传承工作室主任倪诚说。
示范课程和试讲结束后,王琦在点评中强调了课程“导”的性质。“从今天起,你们就是《中医学导论》师资队伍的第一方阵。”王琦院士对与会的授课教师代表说。
据介绍,通过此次集中培训,各地中医院校的授课教师代表明确了导论的课程性质,对“从0到1”中医启蒙的课程定位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形成了以互动促进兴趣激发、多采用案例分析、重在引导新生入门、培养中医思维与兴趣的教学共识,为之后在各自学校落实和讲好《中医学导论》打下基础。
新课程助力中医人才培养
王琦在研讨会开幕式中介绍,《中医学导论》课程既是对本科新生中医教育入门的引导,也是中医类学生未来人生发展道路的向导。作为中医类新生学习中医学的“目录”、进入中医学领域的“导游图”,该课程在中医类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发挥着提纲挈领的作用。
《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中强调,适应新时代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推动高校及时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定期更新教学大纲,适时修订专业教材,科学构建课程体系。作为一门过渡性质的桥梁课程,开设在本科一年级的《中医学导论》共有36学时,系统地回答了新生共性问题,为后续课程的引入、学习方式的介绍奠定了基础。
2022年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规划教材专家指导委员会会议提出,要加快推动中医药教材体系建设,服务中医药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打造一批符合中医药教育规律的精品教材。
据介绍,《中医学导论》中介绍中医学成就篇章加入了中医在抗击新冠疫情过程中的卓越表现,并且新增了中医学的原创思维、体质学说、“辨体辨病辨证”三辨诊疗模式等中医理论创新内容。除传统师承、高校教育外,课程还对北京中医药大学王琦书院新时代中医教育模式进行了阐述。
“《中医学导论》是学习中医的第一本书,是进入中医药大学的第一门课,也是学生走向中医未来的第一步路。”王琦表示,“新教材的出版和课程的开设,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对中医的初步认识,引领学生进入‘中医世界’,激发学生对中医的兴趣,坚定学生成为中医从业者的决心。”
据悉,《中医学导论》课程计划在全国各中医院校开设,北京中医药大学也将逐步向其他医药类院校推广该课程。
据介绍,本次师资培训研讨会的成功举办,在全国中医药院校中储备了一批高水平的师资队伍,进一步提升了《中医学导论》课程的影响力,标志着《中医学导论》课程在全国中医药院校的推广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也为中医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升和中医药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实习记者 高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