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燃一根经壮药泡制的药线,灼灸患者穴位。曾经散落在广西民间的神秘疗法——壮医药线点灸疗法,已经成为广西国际壮医医院临床服务的日常。
广西在历史上曾经是山岚瘴气弥漫、恶虫猛兽不绝、生存环境恶劣的地区。壮族先民之所以能在这片地方生存并兴旺发展至今,离不开壮医药的保驾护航。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热潮中,广西壮瑶医药事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然而,很长时间以来,医疗服务主阵地的缺位严重限制了壮医药的发展。广西国际壮医医院的落成与发展,改写了这一历史,也成为新中国少数民族医药事业发展篇章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建阵地:让“土郎中”成为“正规军”
“以前,由于壮族没有本民族的规范化通行文字,壮医药长期以来未能得到全面系统发掘整理和研究,传承主要靠口耳相传,服务也多局限于民间,是名副其实的‘土郎中’。”著名壮医药学家和中医医史文献专家黄汉儒,长期致力于中医和民族医药特别是壮医药的发掘、整理和研究,对于广西国际壮医医院的发展格外关注。
发展壮瑶医药,建设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康复、保健、壮瑶医药推广应用、制剂研发、民族医药文化传承和国际交流于一体的医疗机构,承担服务主阵地和发展急先锋功能,至关重要。
2002年8月,广西壮族自治区编委、区卫生厅决定在广西民族医药研究所(现广西民族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的基础上,成立广西壮族自治区壮医医院。2016年,自治区启动广西国际壮医医院建设项目,计划投入15.56亿元。2018年10月,广西国际壮医医院正式开诊,历经6年,发展成为以壮瑶医药为特色、中医药为基础、现代诊疗技术为保障的综合性现代化国际化三级甲等民族医医院。
如今,在广西国际壮医医院的带动下,广西已形成了由40多家地市县壮医医院或壮医科,以及壮医药企业组成的壮医临床及科研产业开发联盟。
然而,要想让壮医药“土郎中”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正规军”,标准化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10月14日,我们牵头的‘壮医水蛭疗法操作规范’获广西首届高质量团体标准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广西国际壮医医院党委书记秦祖杰表示,为进一步提升壮瑶医药临床诊疗的规范性和准确性,强化医疗质量监控,更好地打造壮瑶医药特色品牌,医院高度重视国家级壮瑶医诊疗服务标准化建设,以“国家级壮瑶医诊疗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为基点,持续推进相关标准的立项和发布。2023年《壮医药线点灸治疗护理技术操作》等4项广西地方标准正式发布;2023年12月,《壮医药物竹罐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技术规范》《令扎(强直性脊柱炎)壮医诊疗指南》《壮医针挑疗法操作技术规范》广西地方标准正式发布。
自此,壮医药有了施展本事的“大舞台”,逐渐从“土郎中”走向了“正规军”。
扬优势:壮瑶医药特色是立院之本
壮医骨伤科、壮医康复科、壮医脑病科、壮医心血管科,在近期发布的《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建设单位名单》名单中,广西国际壮医医院4个专科在列。
“对于一家年轻的民族医医院来说,4个专科入选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建设单位,这是对我们医院发挥少数民族医药特色的认可。”广西国际壮医医院院长黄国东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深挖壮瑶医药精髓,发挥壮瑶医药特色优势,是广西国际壮医医院的立身之本。
除壮医药线点灸疗法外,水蛭疗法、目诊、针挑疗法、药物竹罐疗法等壮医特色疗法,已经成为医院的金字招牌。
“我之前在床上躺了3个月不能动呐!我以为自己活不成了。”在广西国际壮医医院风湿病科病房里,年近80岁的患者徐大娘表示,在接受了壮医药浴、熏蒸等治疗后,她的病情明显好转。
如今,医院门诊民族医诊疗服务区域达9000多平方米,各住院病区设置壮医综合治疗室近100个,在全院范围内开展壮医综合治疗。医院通过开展“特色强化年”活动,在全院临床科室推广“五个全科化”模式,门诊、住院患者中医、壮瑶医药使用率逐步提升。例如肿瘤科将壮医刮痧及壮医和胃茶应用于化疗病人,缓解其胃肠道反应和手足麻木的症状,有效率大于90%。
2019年8月,医院获批建设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区域中医诊疗中心(壮医),是广西唯一一个获批的区域中医诊疗中心,以壮医经典病房、风湿病科、治未病中心、推拿科等重点科室为依托进行建设。
自古医药不分家。医院在强化提升壮瑶医药临床服务能力的同时,针对药物的研究开发工作也从未止步。
医院建成运行壮瑶药研发中心,新增35个认证壮药品种,院内制剂达26种,膏方品种达18种。武打将军酊、排毒胶囊、肝舒胶囊、扶正胶囊、蛭血通肠溶胶囊、解毒生血颗粒6个院内制剂品种纳入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医保目录。
医院还积极研发具有壮医药民族特色的大健康产品。目前研发的产品有壮药香囊(包括三道两路香囊、壮药防疫香囊、壮药驱蚊香囊、壮药绣球)壮药药枕、壮药药锤、壮药防近视眼罩、壮瑶药浴、壮瑶足浴、雪凝脂本草面膜、壮药唇部护理等系列产品,颇受群众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