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网

微信扫一扫

微信小程序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微信关注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贵州:苗侗医药走出深山惠民生

   2024-10-21 370
导读

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民族医药研究院内,有一家收藏着2400多种1.3万余份苗侗药物标本的标本馆——黔东南州苗族侗族药物标本馆,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第一家苗族侗族药物标本馆。“我们这里的标本都是黔东

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民族医药研究院内,有一家收藏着2400多种1.3万余份苗侗药物标本的标本馆——黔东南州苗族侗族药物标本馆,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第一家苗族侗族药物标本馆。“我们这里的标本都是黔东南的药用植物,最早的标本是60年代末期制作的。”黔东南州民族医药研究院专家袁涛忠说。走进位于贵州中医药大学内的贵州苗医药博物馆,大量苗医药文物和标本,让参观者深入了解苗族医药世界。

一份份看似陈旧的标本及文物,见证着新中国成立以来贵州省以苗族侗族医药为代表的少数民族医药发展。

贵州作为一个药用植物种类丰富的多民族聚居省份,其各少数民族医药的特色理论和方法,守护着一方健康。新中国成立后,少数民族医药的挖掘整理逐渐受到重视,从20世纪80年代后一批少数民族医药研究及医疗机构相继成立,到近年来持续推进少数民族医药的开发与利用……随着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浪潮,贵州少数民族医药事业发展翻涌向前,不断释放服务百姓健康及推动产业发展的动能。

强服务特色疗法“出山”护航百姓健康

用银针蘸取由中药材煎煮浓缩后的药膏,以手法点刺患处,便能祛风散寒、疏经活络,这是苗医弩药膏针刺疗法。在贵州中医药大学一附院第二门诊部民医馆坐诊的第六代弩药传承人张圣群,用这种疗法解决了困扰患者仇大妈多年的风湿关节痛。“她来的时候,膝盖肿得‘亮晶晶’的。”张圣群采用熏蒸、刮筋、弩药膏针刺的弩药三步疗法进行治疗。第四次巩固治疗后,曾经需要搀扶才能站起来的仇大妈,起坐凳子已无需搀扶,爬两三层楼也不在话下。

曾经,少数民族医药的特色疗法隐于“深山”,难以得到很好的利用与发展。如今在贵州,少数民族医药特色疗法已经走进百姓生活。广东省中医院贵州医院开设“郭氏蜂针疗法”专家诊室,在郭氏蜂针疗法第三代传承人郭向阳的手中,这一基于贵州苗医筋脉学说的疗法,为不少患者解除了病痛;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开设侗医工作室和侗医门诊,贵州省名中医、侗族医药学术带头人龙运光,以侗医学术思想为指导,为患者健康护航;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与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共同建立中医名医会馆,开展针刺、艾灸、汤药、推拿等中医药少数民族医药疗法……

这都得益于贵州省一直以来立足苗侗医药为主的少数民族医药优势资源,不断加大对少数民族医药的支持与传承创新力度。

20世纪80年代,贵州省卫生厅多次组织在全省开展少数民族医药调查,其间,当时的贵州省中医研究所民族医药研究室成立,黔东南州、黔南州相继建立民族医药研究院,剑河、松桃、印江县成立民族医院,推动了当地少数民族医药的调查、发掘、整理和研究进度。

2009年后,苗侗医药的发展进入亟需提高临床和科研水平的阶段。2010年,黔东南州民族医药研究院建立附属苗医医院;2015年,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苗药做大做强若干政策措施》,提出将苗医医疗机构建设纳入贵州省卫生计生事业发展专项规划;2017年,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挂牌成立“贵州省苗医医院”,让少数民族医药能更好服务人民群众健康。2020年印发的《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加强民族医医疗机构建设,支持民族地区建设民族医医院,发展民族医药特色专科”,2021颁布实施的《贵州省中医药条例》明确“推动民族医药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贵州省少数民族医药发展迎来了新阶段。

如今,贵州在少数民族医药体系建设和科研上均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贵州现有民族医医院1家,加挂民族医医院4家,其他民族中医院6家,设有民族医学科的医院3家;“苗药大品种开喉剑喷雾剂、金骨莲胶囊的关键技术提升与应用示范”和“十五个少数民族医防治常见病特色诊疗技术、方法、方药整理与示范研究”分别于2018年、2019年获得“中医药现代化”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出版以苗、侗、布依、水为代表的少数民族医药专著40余部;拥有教育部贵州民族医药国基合作联合实验室、国家苗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贵州省苗医药重点实验室等省部级以上民族医药平台20余个。

更值得一提的是,贵州设立多家民医馆,并力争将民医馆打造成为少数民族医药特色疗法“活的博物馆”、适宜技术的“集散地”、传承创新的“领跑者”,已有9名少数民族民间医生遴选进入各民医馆坐诊。少数民族医药特色诊疗方法得以在服务百姓健康中发挥更大作用。

兴产业点燃“贵药”发展引擎

500多米长的街道上,有90多个固定摊位,300多个活动摊位,位于黔东南州凯里市苗侗风情园的苗侗医药文化街,不仅是游客体验苗侗民族文化特色的好去处,也是凯里市最大的苗侗医药药材交易市场。

夜郎无闲草、黔地多灵药。独特的地理条件和温暖湿润的气候,使得贵州中药材资源丰富、品质优异,贵州中药资源达6352种,少数民族习用药材91种。

在黔东南州瓦寨镇调洞村淫羊藿种植基地,遮阳网下成片的淫羊藿苗长势良好;在毕节市赫章县德卓镇与河镇乡交界处的半夏种植基地里,采挖好的新鲜半夏堆满了田间地头……据了解,2023年贵州省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803万亩,产量305.59万吨,154个民族药进入国家药品标准。如此亮眼的数据,源于贵州对产业发展的重视。

近年来,贵州省明确由贵州省中医药管理局统筹,与该省其他部门组建省级中医药产业专班,积极打造“贵药”大品种、大品牌。

聚焦薏苡仁、天麻、山银花等道地药材发展产业集群,兴仁薏苡仁、大方天麻、赤水金钗石斛、施秉太子参、江口淫羊藿等“一县一业、多县一群”产业新格局初步形成。不久前,贵州喀斯特中药民族药野生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中心成立,围绕提升中药材加工转化率、增加种植经济效益等开展工作。

资源优势不断转化为经济效益。黔东南州有药用植物资源2800余种,该州放大优势,凯里市已基本形成以黔东南高新区医药产业园、万潮苗侗百草医药产业园及凯里苗侗风情园苗侗医药养生体验示范区为一体的“两园一区”苗侗医药产业发展格局。“现在生产的是益肺止咳胶囊,一天最多可生产160万粒。”在红云制药(贵州)有限公司固体制剂车间里,该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王师玉说。该公司深入挖掘苗医苗药精髓,研发出的特色苗药“益肺止咳胶囊”“隔山消积颗粒”均为国家专利苗药。2023年,企业完成产值1.7亿元。

放眼整个贵州省,目前共有规模以上医药制造企业132家,中医药少数民族医药工业总产值占全省医药工业总产值的80%以上,2024年1至7月全省中医药制造业实现营业收入118.45亿元。


 
(文/小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0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zgzywpt.cn/news/show-7611.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北华亮云网络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冀ICP备202100016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