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给一些家喻户晓的人物形象开药方,你会有什么建议?南京中医药大学国际经方学院经方班的课堂上,一场妙趣横生的讨论正在进行。
“贝多芬,怒目圆睁,眉毛直竖,头发浓密,嘴唇血红,他是火旺的,要用三黄泻心汤。”该校国际经方学院院长、全国名中医黄煌教授表示,“不过,如果喝了三黄泻心汤,火气是下降了,但音乐家激情创作的《命运交响曲》可能就不会问世了。”课堂上笑声连连。
化繁为简:形象化方证思维拨开中医学习迷雾
当然,中药方剂的实际临床用药还需考虑个体差异及药物配伍禁忌等因素辨证施治。以上是黄煌引导学生对方、病、人之间对应关系的形象例举,也是他独特的“方—病—人”思维模式的生动体现。
中医作为一门理论深奥且实践性强的学科,初学者往往难以把握其中的核心要点和逻辑关系。而在经方班的教育教学中,学生们被鼓励走出传统思维的迷宫,转而关注那些直观、可感知的患者特征,化繁为简,提升学习兴趣。
经方班全称“经方辅修课程班”,由南京中医药大学国际经方学院于2022年开设,面向学校医学类相关专业本科大一年级学生,在自愿报名的基础上择优录取。在课程设计上,经方班打破传统中医教学常规,采用“方—病—人”思维模式,以经方为核心教学内容,着力培养学生运用方证思维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
国际经方学院老师梅莉芳介绍:“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尽量减少中医术语的堆砌与抽象概念的灌输,强调客观依据的叙述与患者形象化特征的描述。”通过典型案例分析,学生被引导运用描述性语言,观察并记录患者的舌苔、脉搏等特征,这些成为辨识与诊断经方方证的重要信息。
“‘方—病—人’思维模式让经方的学习变得生动有趣、易于理解并极具实用性。”2022经方班学生杨鉴书说。2024经方班学生严心蕊则表示:“在学习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时,通过对照病人面证参考图,发现几位病人的面部特征与书中描述高度一致,让我很快就记住了这个方剂。”
黄煌总结:“‘方—病—人’模式直观明确,歧义小,不仅能让学生很快上手,且能在短期内提升医学生的临床能力,为中医教育注入新的活力与希望。”
实践为先:诊室里学经方,病人身上“读”《伤寒论》
“在诊室里学经方,在病人身上‘读’《伤寒论》”,这是每位经方班学生耳熟能详的学习方法论。经方班注重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强调早接触临床、早学习开方。
经方辅修课程大胆引入了国家高级别临床人才师承项目的管理和培养方法。经方班学制为三个学期,学生需完成《经方概论》《经方方证》《经方药证》《各科经方》《各家经方》《经方医案》六门必修课程,同时利用课余及暑假时间进行临床跟师抄方,完成笔记和病例整理,从而积累临床经验,尽早树立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和全科思维。
此外,经方班还不断创新教学方式,组织多样实践活动,包括翻转课堂、线上答疑、模拟诊室、学术会议、暑期实践以及结业实践能力考核等;联合校科协经方研究分会,举办经方主题讲座、医案交流会、经方特色药茶体验宣传等活动,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有效输入与输出。
对于经方班的学生而言,在完成原专业课程的同时,还需承担大量经方理论学习实践任务,学习担子是比较重的。但他们乐在其中并且完成出色。学生们不仅熟悉常用经方的方证和药证,还能熟练记诵重点条文,掌握经方治疗内科等临床常见疾病的治疗思路。他们较早地进入临床跟诊,培养了专业自信和认同归属感,树立起良好的医德医风。
2022经方班学生刘欣雨则表示:“跟诊让课本知识变得鲜活,我们学会了与患者沟通,并持续向成为优秀经方医生的目标靠近。”
南京中医药大学教务处副处长陈明表示,经方班真正落实了“读经典、跟名师、重临床、强素质”的教育理念,有效训练了学生的中医经典思维,提升了他们临证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
经方流响:教学相长,为守正创新培养后备力量
“如果把中医看作是棵参天古树,经方就是那虬劲的根干。”推动经方的传承与发展,是实现中医药在新时代守正创新的重要路径。
在经方班的学习过程中,同学们逐渐领悟到中医经典的文化内涵、塑造出中医人的社会责任感。例如,在学习《伤寒论》时,想象张仲景在大瘟疫中深入军营和市井救治将士、百姓的场景,古代名医大医精诚、经世济民的情怀由此被具象化;通过了解经方家曹颖甫在艰难环境中坚持“实验经方”的事迹,激发了对中医药事业的认同感与使命感;通过经方在欧美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推广的成功案例,认识到中医药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国际影响力……
翻阅同学们用心用情所作的学习心得,包括课堂笔记、读书感悟、跟诊记录、学习回顾和案例分析等内容,其中仅首期经方班的篇幅便多达千页,这些珍贵的笔记被经方班汇编成册,其名“经方流响”由经方班学生缪艺衡所起,深得黄煌老师认同。细细品读便可发现,黄煌等经方班老师将经方传承发扬光大的良苦用心,在学生们身上得到了认同和呼应。
“名医前辈们胸怀经世济民之志,让我不由得想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句名言背后的士者胸襟。”经方班学生季雨非在笔记中写道,“将学问用到实处,需要成为我们后辈努力传承的重要理念,也是经方惠民的最终目标。”
“经方流响”,象征着经方智慧的源远流长,更承载着年轻学子成为中医药文化传承者、传播者与践行者的主动担当。正如黄煌在《经方流响》序文中所言:“这些文字从他们的心中流出,可以看出经方的种子已经在心中播下,名中医的胚芽已经形成!希望同学们继续保持学习研究经方的热情,只有面向远方、不断前进的行者才能看到医学天地中绚丽的风景。”(程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