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思维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供应链思维做大做强中医药产业”……近日,黄冈市中医药发展大会在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召开,与会人员通过实地考察、交流经验,探讨如何高标准建设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
黄冈有厚重的中医药文化,有丰富的中药材资源,中医药比较优势明显,是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强县惠民的重要着力点。黄冈市委书记李军杰在大会上指出:“要以系统思维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统筹抓好名医培养、学术传承、人才队伍、服务体系、医疗惠民等工作,促进中医药文化、事业和产业融合发展。”
聚优强基让中医药事业兴起来
黄冈地处大别山南麓,中医药资源禀赋独特,中药材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省第一,十大楚药,黄冈有四。2023年5月,黄冈入选“中央财政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试点项目”;2024年4月,黄冈正式获批建设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
多年来,黄冈市委、市政府顶层谋划、多措并举,出台《关于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若干措施》等系列政策文件,推动实施“名医再现”“时珍人才”“医防惠民”“改革强基”四大工程,中医药事业发展取得一系列成效。
黄冈是历代名医成长摇篮,李时珍、王叔和、庞安时等百余位名医群星璀璨。为加强名医学术思想传承,培养新时代中医人才,黄冈与全国知名中医药大学合作举办名医师承培训班,支持市、县中医院与专业院校合作,打造传承名医学术思想的特色学科。2024年,黄冈市新建1个国家级中医优势专科、8个省级中医重点专科和1个国家级中医适宜技术培训基地,设立院士临床工作基地和国医大师、岐黄学者、全国名中医等传承工作室24个,培养学术继承人近百名。
同时,为了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看得上、看得好”的中医药服务,黄冈市持续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依托黄冈市中医医院,建设骨伤、老年病、治未病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和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在各级中医医院全面实施中医经典、中医治未病、中医外治、中医康复、中医护理“五个全科化”创新服务模式,探索护理“处方权”制度,推动县级中医医院提档升级。结合县域医共体建设,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安排专项资金,计划3年内实现乡镇卫生院国医堂全覆盖和村卫生室中医阁覆盖60%,并推动中医诊疗资源、药事服务下沉基层,加大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力度,打通中医药服务“最后一公里”。
随着国医堂和中医门诊量、住院量逐年提升,为避免人才配比跟不上等问题,黄冈市加大力度招引人才,计划3年内引进1500名中医药专业人才,引进培养一批高层次中西医结合人才及团队,同时改善基层中医药人员发展环境,保障基层中医药人员收入不低于乡镇卫生院平均水平,完善人才评价机制,将参加“西医学中医”培训学分达标、考试合格作为职称晋升优先条件。
此外,结合湖北推行部分中医优势病种按疗效价值付费工作的相关要求,黄冈大力推进“三医协同”,对41个中医病种探索日间病房政策,对在门诊治疗的中医病种,按照住院进行报销,鼓励患者在门诊接受治疗,已收治患者2.7万例,有效节约医保基金。通过压责任、建体系、促投入、提效能,在推动中医药特色发展、内涵发展、转型发展、融合发展中走出一条新路子,为“健康黄冈”建设注入强劲中医力量。
强链补链让中医药产业实起来
“千门万户悬菖艾,出城十里闻药香。”近年来,黄冈市蕲春县推动传统中医药向大健康产业逐步拓展,从“时珍故里”到“中国艾都”的名片也越来越亮丽。2023年,黄冈全市大健康产业实现产值1065.81亿元,其中蕲艾品牌价值突破110亿元。
2024年5月,在2024李时珍蕲艾文化节艾王擂台赛中,全国各地的种艾高手拿出自己种植的新品种一决高下。最终,蕲春县漕河镇艾师傅合作社一举夺魁,摘得“艾王”称号。“艾王”是艾师傅合作社今年试种的艾草新品种“蕲黄一号”,由蕲艾研究院联合湖北中医药大学,历时两年从100多种本土蕲艾品种中选育而来,出绒率达26%,比普通艾出绒率提高30%。
“蕲黄一号”的研发培育是蕲春发展蕲艾产业的一个缩影。从选种、种植、加工到物流、服务、质检,如今蕲春县正用供应链思维为蕲艾产业植入“芯片”。今年以来,该县持续推动蕲艾种植基地“扩规提质”,辐射带动周边建设百亩以上连片基地200个以上,实现蕲艾种植面积超过20万亩。
链条一环接一环,产量大了,仓储物流要跟上。该县建有万吨蕲艾仓储物流加工中心11家,初步建成20个覆盖城乡、功能齐全的收储网点,蕲艾数字云仓成为全县蕲艾的唯一官方发货地。2024年5月,蕲春县与湖北九州医药供应链有限公司签约蕲春时珍医药供应链配套项目,推动中药材种植、生产加工、仓储物流、销售、质检追溯等全链条整合,同时依托李时珍中药材专业市场、中药材仓储物流鄂东基地和李时珍中药材交易中心三大平台,打造全国艾产品集散交易基地,推动蕲艾产品走进千家万户。
据统计,2023年,蕲春县艾农亩产收益超2400元,新增艾灸师6000人,艾灸师人均月收入超6000元,蕲艾经营主体3000多家,全产业链带动全县14万人、全国30万人就业。下一步,蕲春县将大力实施“药旅联动”战略,打造千亿级大健康特色产业。
推陈出新让中医药文化潮起来
古色古香的建筑风貌,满架黄冈道地药材标本,淡淡的艾草香味……漫步黄冈街头巷尾,不经意会与“蕲艾国医堂”“蕲春艾灸馆”相遇。走进其中,仿佛来到一所中医药博物馆,市民和游客可以近距离观察各种药材的“真身”,学习如何辨别中草药,还可以体验艾灸、推拿、拔罐等项目。
近年来,黄冈市大力提升中医药展示空间,唱响李时珍文化品牌。建设湖北省李时珍中医药博物馆,打造《本草纲目》世界记忆公园,推进中医药元素融入建设更新改造。在黄冈市中小学生中医药文化研学基地,每年参与中医药研学的“小小药农”,多达数万人。
“看到这里搞中医夜市活动,特地过来调理一下,医生给我把了脉,做了推拿按摩,非常舒服!”2024年上半年,在黄州、红安等地,每月集中开展的中医药夜市、集市活动达30余场,每逢中医专家组队“出摊”,市民们纷纷争先前来,咨询中医养生知识,体验中医适宜技术服务,有的市民还自发上前,跟随医务人员学习八段锦的步法和动作。在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下,感受中医药之美,正成为当地市民的一种生活方式。
“如何高标准建设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是我们一项新的课题、一次新的机遇,我们将以系统性思维,全力推进中医药文化、事业、产业融合发展。在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服务体系、招引中医药人才、创新服务模式等方面探索黄冈样板经验,再出新亮点、再创新佳绩。”黄冈市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报记者 阚景荣 通讯员 邓睿 张慧慧 陈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