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检测得很准确。”70岁的张女士体验华稷中医AI智能诊疗系统后表示,该系统通过健康信息采集、辨证施治、开具处方三步,出具了一张包含病情分析及具体处方的完整诊疗记录单,“我最关心的是它在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病管理方面的功能,它通过对舌象及生活习惯的分析,能为我们老年人制定精准长期的调理方案,满足了我的需求。”
3月23日,在由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儒医文化研究会和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医养结合分会联合主办的“智慧中医”研讨会上。华稷中医AI智能诊疗系统4.0版本受到与会者与体验者的关注。据了解,为充分发挥人工智能赋能中医药的作用,华稷中医AI智能诊疗系统耗时8年,不断更新。此次推出的4.0版本,结合DeepSeek强大算力,一经上市便受到中医药市场广泛关注。
参与该系统研发并担任专业指导的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高级顾问、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副会长兼首席专家卢祥之说:“这个系统在收集数据方面,具有广泛性和权威性,可以成为临床医师辨证论治的参考和辅助。”
华稷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梁建新介绍,一方面,该系统吸收了大量病例的健康史、家族病史、生活习惯等诊断依据;另一方面,该系统深入挖掘《千金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医宗金鉴》等中医文献、经典医籍,整理并学习参考现代名医、国医大师及中医临床工作者的临床经验和最新研究成果,梳理了各种疾病、症状、体质类型和治疗方法之间的复杂关系,可以说是一座行走的“中医资料库”,在诊疗时能够给出专业且精准的建议。同时,该系统以权威的国家标准、教材、典籍等为依据,确保了系统数据的规范性和可靠性。
“中医强调辨证施治。”卢祥之介绍,该系统首先通过四诊数据收集,尤其是面诊、舌诊的辨识,以及患者提供的病史等,综合分析确定患者病因、病机,用四诊八纲判断形成意见;接着用辨证论治思路,在后台的数据和知识支持下,提出相应的治疗方案,包括中药处方、针灸穴位选择、推拿手法、饮食调理、生活方式建议等,体现中医“一人一方”的治疗理念。
在临床应用中,该系统还承担着中医师助手的角色。“系统在为患者开具中药处方时,会详细介绍方剂中每味药材的作用和使用依据,并提供相关文献资料,帮助医师深入了解方剂的来源和应用。”卢祥之介绍,对于基层医疗机构的中医师和经验相对不足的中医师而言,该系统的辅助作用尤为显著。在面对复杂病例时,该系统能够凭借其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和丰富的知识储备,提供多维度的参考意见,帮助他们拓宽诊疗思路,提升整体医疗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该系统目前已与全国6个大型的云药房代煎中心合作,包括汤剂、散剂,丸剂等多种剂型,覆盖全国东部城市,基本达到代煎最晚次日达,最快当天达的药事服务水平。“该系统打通了中药配送服务通路,直接将药品配送到患者家。”卢祥之说。
据了解,该系统在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地需求量旺盛,用户注册量已达7万人次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