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名】:龙骨。
【别名】:生龙骨、、白龙骨。
【拼音】:LONGGU
【英文名】:Dragonsbones,Fossilizid,Dragon'sBone
【拉丁名】:药材OsDraconis(FossiliaOssiaMastodi)原矿物FossiliaOssisMastrodi[2]
【药源分布】:
动植物资源分布:分布于河南、河北、山西、内蒙古、青海、云南,宁夏等。
动植物生态环境:生活在温暖环境中。主要产于第三纪沉积岩(泥质岩、粉砂岩)及第四沉积物中。经地壳活动,与砂、泥质混合堆团,结成化石或岩层。
【考证】:出自
1.《本经》。
2.《吴普本草》:龙骨[3] ,色青白者善。
3.《雷公炮炙论》:龙骨,剡州生者、仓州太原者上,其骨细文广者是雌,骨粗文狭者是雄,骨五色者上,白色者中,黑色者次,黄色者稍得,经落不净之处不用。
4.《别录》:龙骨,生晋地川谷及太山岩水岸土穴中。采无时。
5.陶弘景:龙骨,今多出益州梁州间,巴中亦有,骨欲得脊胫,作白地锦文,舐之著舌者良,齿小强,犹有齿形,角强而实。
6.《本草图经》:龙骨并齿、角,今河东州郡多有之。
7.《本草汇言》:尝过晋、蜀山谷,为访所产龙骨之处,岩石棱峭,溪径坟衍,则有磊磊如龙鳞,隐之如爪牙者,随地掘之,尽皆龙骨,岂真龙之骨有若此之多,而又皆尽积于梁、益诸山也。要皆石燕、石蟹之伦,蒸气成形,石化而非龙化耳。
医学作用
编辑
【化学成分】:主含羟基磷酸钙Ca5(PO4)3(OH)(羟磷灰石);尚含少量碳酸钙及铁、铝、镁、锰、锶等元素.
【理化鉴别】:
1.该品不溶于水, 加稀硝酸能溶且产生气泡,有钙盐及磷酸盐的鉴别反应.钙盐鉴别反应见石膏.磷酸盐鉴别反应:取该品溶液, 加钼酸铵试液与稀硝酸后,加热即发生黄色沉淀;分离, 沉淀能在氨试液中溶解.加氨试液使上反应逆向而溶解.
2.X射线衍射法鉴定:在试样的X射线衍射图谱上应显羟磷灰石和方解石的特征衍射峰.
【附注】:
1.市售“龙骨”,有为矿石中的高岭土, 因嵌在石块中,似膝形团块或似骨状, 并由于氧化铁、氧化锰等渗入,形成色斑, 但无骨骼构造.
2.龙齿:为古代哺乳动物象、犀牛、三趾马等牙齿的化石.呈圆锥形或圆柱形,多少弯曲, 形似牙齿.多煅后敲碎用.该品涩、凉,能镇惊安神、除烦热, 治心悸、失眠,煅龙齿9~15 g水煎服.
药性药效
编辑
【性味】:甘涩,平。
①《本经》:"味甘,平。"
②《别录》:"微寒,无毒。"
③《药性论》:"有小毒,"
④《本草正》:"甘,平,性涩。"
⑤《医学衷中参西录》:"味淡微辛,性平。"
【归经】:入心、肝、肾、大肠经。
①《纲目》:"入手足少阴、厥阴经。"
②《本草经疏》:"入足厥阴、少阳、少阴,兼入手少阴、阳明经。"
【功能主治】:重镇安神镇惊安神,敛汗固精,止血涩肠,生肌敛疮。治惊痫癫狂,怔忡健忘,失眠多梦,自汗盗汗,遗精淋浊,吐衄便血,崩漏带下,泻痢脱肛,溃疡久不收口。
①《本经》:"主咳逆,泄痢脓血,女子漏下,症瘕坚结,小儿热气惊痫。"
②《别录》:"疗心腹烦满,四肢痿枯,汗出,夜卧自惊,恚怒,伏气在心下不得喘息,肠痈内疽,阴蚀,止汗,缩小便,尿血,养精神,定魂魄。安五藏。""白龙骨疗梦寐泄精,小便泄精。"
③《药性论》:"逐邪气,安心神,止冷痢及下脓血,女子崩中带下,止梦泄精,梦交,治尿血,虚而多梦纷纭加而用之。"
④《日华子本草》:"健脾,涩肠胃,止泻痢,渴疾,怀孕漏胎,肠风下血,崩中带下,鼻洪,吐血,止汗。"
⑤《珍珠囊》:"固大肠脱。"
⑥《纲目》:"益肾镇惊,止阴疟,收湿气,脱肛,生肌敛疮。"
现代研究
编辑
主要成分:主要为碳酸钙、磷酸钙, 亦含铁、钾、钠、氯、硫酸根等.
药理作用:
1. 镇静、催眠、抗惊厥作用 实验表明:20%龙骨混悬液20ml/kg给小鼠灌服,能显著增加戊巴比妥钠的催眠率;对回苏灵所致惊厥亦有对抗作用.
2. 其他作用 20%龙骨混悬液20ml/kg给小鼠灌服, 有缩短正常小鼠凝血时间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