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本草》:鱼脑石
拼音Yú Nǎo Shí
英文名Yellow Croaker Earstone, Auricular bones in Fish Head
别名石首鱼头石、石首鱼脑中枕、石首鱼魫、石首骨、黄鱼脑石、鱼首石
出处出自《药材资料汇编》。
来源药材基源:为石首鱼科动物大黄鱼或小黄鱼头骨中的耳石。
性状性状鉴别,1.大黄鱼,耳后呈长卵形,具三棱状,交端宽圆,后端狭尖,里缘及外缘弧形。长1.5-2.3cm,宽0.8-1.5cm。全体白色,具瓷样光泽。背面从里缘向外缘逐渐降起呈嵴状。近里侧及外侧底部可见到明显的层状生长纹,后端有一斜凹沟。背面有横向嵴棱数条。腹面平滑,交后两端稍翘起。有一“蝌蚪”形印迹。“蝌蚪”的头z区昂仰,近圆形,伸达前缘。尾区斜直,为一“T”字形浅沟,尾端扩大,中央有一圆形突起,尾部直达后缘。边缘沟显着,宽而短,位于腹面里侧缘与“蝌蚪”形印迹之间。质坚硬而脆,断面可见纵向纹理和生长纹相互交织,具绢弱光泽。气微,味淡稍涩。
炮制洗净晒干,放铁勺内,上覆一碗,在烈火上煅至有爆裂声后,取出放凉。加工时将头骨中最大的一块耳石取出,洗净,晾干。
性味味甘;咸;性寒
归经膀胱经
功能主治利尿通淋;清热解毒。主石淋;小便淋沥不畅;鼻炎;化脓性中耳炎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5g;或研末1.5-3g。外用:适量,研末,吹鼻或麻油调匀滴耳。
摘录《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