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性:微寒
- 味:苦
- 归经:肝经、胆经
药名:柴胡
别名:茈胡、地薰《神农本草经》、山菜、茹草《吴普本草》,柴草《品汇精要》。
性味:苦,微寒,
归经:归肝经、胆经。
功能:疏散退热,升阳舒肝。
主治:感冒发热、寒热往来、疟疾,肝郁气滞,胸肋胀痛,脱肛,子宫脱落,月经不调。
用法用量:煎服,3~9g
生态环境:生于沙质草原、沙丘草甸及阳坡疏林下。
药材基源:本品为伞形科植物柴胡或狭叶柴胡的干燥根。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北柴胡”及“南柴胡”。 采收储藏:春、秋二季采挖,除去茎叶及泥沙,干燥。 炮制: 柴胡:除去杂质及残茎,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醋柴胡:取柴胡片,照醋炙法炒干。
化学成分 柴胡其成分主要含柴胡皂苷(saikosapoins a、b、c、d四种),甾醇,挥发油(柴胡醇、丁香酚等),脂肪油(油酸、亚麻油酸、棕榈酸、硬脂酸等)和多糖等。 柴胡还含黄酮、多元醇、植物甾醇、香豆素、脂肪酸、多糖微量元素等成份。
柴胡补充信息:
根据炮制方法的不同分为柴胡、炒柴胡、醋柴胡、酒柴胡、鳖血柴胡、蜜柴胡,炮制后贮干燥容器内,醋柴胡、酒柴胡、鳖血柴胡、蜜柴胡密闭,置阴凉干燥处,防潮,防蛀。
柴胡适合人群:
真阴亏损、肝阳上亢及阴虚火旺者禁服。
柴胡食疗作用:
柴胡味苦、辛,性微寒;归肝、胆经;微香升散;
具有清热解表、和解少阳,疏肝解郁,升阳举陷的功效;
主治外感发热,寒热往来,疟疾,黄疸,胸胁胀痛,头痛目赤,耳聋口苦,月经不调,脏器下垂,脱肛阴挺。
柴胡食物相克:
柴胡与皂荚、女莞、藜芦相克。
柴胡做法指导:
1.解热生用量宜大,升阳生用量宜小;疏肝解郁宜醋炒,阴虚骨蒸宜鳖血炒。
2.大叶柴胡的干燥根茎,表面密生环节,有毒,不可当柴胡用。
3.柴胡治疗感冒常与葛根、羌活等同用。
4.柴胡有较佳的退热作用,邪在少阳、寒热往来,常与黄芩、半夏等同用(如小柴胡汤)。
5.对疟疾症,柴胡又可与草果、青皮等配伍应用。
6.见肝气郁结所致的月经不调或痛经等,均可与当归、白芍、香附、郁金等药同用。